A. 都有明确的界限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3.3.下列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理区域是根据自然要素划分的
B. 般来讲,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致性
C.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土壤和气候
D. 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扩大各区域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
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5.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图乙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ABCB. BCAC. CABD. BAC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 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成熟阶段的描述
D. 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的“粮仓”
7.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 )
A. 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 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 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 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8.8.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 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 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9.9.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据图可知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 功能分布、基础设施B. 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 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 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10.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逐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和黄淮海平原四大肉牛优势区。下图示意我国1980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读图,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 )
A. 黄土高原和新疆牧区B. 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C. 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D.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11.1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 南岭B. 秦岭C. 阴山山脉D. 天山山脉
12.1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B.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C. 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 对管道途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13.影响日本部分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B. 劳动力C. 环境污染D. 内部交易成本
14.将植物地上部分全部剪下,并将根系完整挖出,除去黏附的土壤,烘干(80℃)至恒重,称量样品烘干重量,可以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生物量。读新疆某地荒漠与农田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较图,增大该地农田地下生物量的有效做法是()
A. 种植水稻B. 秸秆还田C. 减少耕地D. 植树造林
15.“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下列功效中,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
A. 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B. 提高了复种指数
C. 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D. 保护了土壤肥力
16.青海湖鸟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同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左图为“青海湖流域和鸟岛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青海湖水禽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在获取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为准确划定水禽保护范围,应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 RSB. GISC. GDPD. GPS
17.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工程建设。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的()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_______________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__________ , 该国解决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区域的界线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明确的,前者如文化区,后者如行政区;区域的划分一般依据区域差异进行,然而,因划分者的目的不同,区域的划分受到人为因素很大的影响;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特定性质往往接近一致。
考点:区域
2.A
【解析】试题分析:
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①对。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②对。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相似,不是完全一样,③错。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有密切关系,④错。A对,B、C、D错。
【考点定位】区域的含义。
3.B
【解析】试题分析:
地理区域中的行政区是根据人文因素划分的,A错。—般来讲,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致性,B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和气候,C错。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D错。
考点:区域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4.B
【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A正确;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雄厚的技术力量,当地缺少丰富的矿产资源,B错;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C正确;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便于进出口贸易,D正确。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经济特征。
5.C
【解析】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第一产业占比重最大,工业阶段第二产业占比重最大,高效益综合增长阶段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CAB,C对。A、B、D错。
点睛:各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不同,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第一产业占比重最大,工业阶段第二产业占比重最大,高效益综合增长阶段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三角坐标图中每一项左边是0,表示所占百分比的线,与各项的左边平行。
6.B
【解析】试题分析: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初期限制较少,中期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后期原来优势失去,寻求新的发展。A错。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B对。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 ,C错。现在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沿江工业带,我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是最大粮仓,这里不在是全国的粮仓,D错。
考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A
【解析】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的比重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过渡到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的比重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故选A。
考点:区域发展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沿海许多乡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三次产业的产值的比重。
8.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对应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A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有限,故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B错误;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由于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不断加大,D错误;故选C项。
9.A
【解析】试题分析:读图,根据图例,该国公共住房与中心城区与工业区等功能区分离,反映了城市功能分区的需要,公共住房主要布局于交通线附近,反映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影响, A对。图示信息有工业区分布,但不能反映出产业结构,B错。公共住房主要是解决居住问题,休闲娱乐,历史文化不是主要因素,C、D错。
【考点定位】区域功能区布局原因,主要影响因素。
10.B
【解析】图示1980-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整体上向东北方向迁移。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B对。新疆牧区在图示区西北部、青藏高原在西南部、云贵高原在南部,不是吸引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的原因,A、C、D错。
11.D
【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辨别图中地形剖面线与降水量线,找出山脉最高海拔高度和最大降水量所在位置。由图可知,图中山脉海拔高,达到4000米以上,而且年降水量较少,最大降水量位于北坡海拔1000—2000米之间;根据中国主要高山分布可知南岭、秦岭位于季风区,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山山脉海拔较低;天山山脉海拔高,而且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进入,形成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12.D
【解析】试题分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和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都有利于中西部经济发展;但是管道途经地区多数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引起生态环境问题。故选D。
考点:西气东输
点评: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的影响,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3.A
【解析】试题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是销售和加工环节,除依靠中国廉价劳动力外,主要是中国人多,多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故选A项。
考点:影响产业转移因素
14.B
【解析】读新疆某地荒漠与农田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较图,荒漠区缺少植物,地下生物量大,农田植物吸收了养分,地上生物量大。增大该地农田地下生物量的有效做法是秸秆还田,将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还给土壤,B对。种植水稻、植树造林不能将养分还给土壤,A、D错。减少耕地不符合经济发展原则,C错。
15.B
【解析】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增加、空气减少,土壤有机质增加,大气悬浮质减少,大气水分增加。产生的有利影响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保护了土壤肥力,A、C、D属于。不能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受气候影响,B不属于。
点睛: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影响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土壤空气减少,被风吹起的可能性减小,大气悬浮质减少,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土壤有机质增加,说明保护了土壤肥力。
16.B
【解析】在获取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为准确划定水禽保护范围,应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GIS,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描述等,划定保护范围,B对。RS主要功能是获取遥感信息,A错。GDP不是地理信息技术,C错。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D错。
17.C
【解析】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分布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该加固防护措施主要是针对滑坡、泥石流、崩塌、山洪等地质灾害,②③④⑤对,C对。不能减少地震灾害,①错,A、B、D错。
18.C
【解析】据题干知,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据图,很明显图③是海洋,不属于湿地的范畴。并不是所有的水面都属于湿地,由文字资料可以看出,只有在陆地上的水面才属于湿地,而海洋则不是。故选C。
19.C
【解析】读图,90年代湖区范围有农业用地,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直接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C对。南水北调、城市面积扩大、毁林开荒等活动,不是湖区范围出现农业用地的直接原因,A、B、D错。
点睛:90年代湖区中心范围内出现农业用地,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直接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其它因素可能与湖泊面积缩小有关,不会导致湖泊区出现农业用地,不是直接原因。
20.B
【解析】试题分析:A地在城市近郊,河流沿岸,水源充足,靠近城市,适合发展花卉种植;B在城市周围,靠近公路,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乳牛业;C地地形平坦,面积广大,适合发展小麦种植;D在丘陵地带,适合发展水果种植。选B正确。
考点:考查农业区位。
【知识拓展】农业区位的一般布局原则:
水库、河湖有水域的,------养鱼
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
乳牛业------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多在公路沿线花卉的单位面积产值高,花卉------要保鲜且其需要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较近的地方合理
粮食------多布局在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较远,地价低的地方
高山------宜发展水土保持林
21.D
【解析】花卉要保鲜,生长需水量大,要求靠近水源。花卉要及时运送到市场,需要有便利交通,宜靠近交通线。适合发展花卉种植的区域是①,D对。其它地点距河流、交通线较远,不太适合,A、B、C错。
22.A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显示,长江流量线和水位线基本平行,说明长江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弱,导致水患。所以,植树造林,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是治理长江水患的根本措施。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23.D
【解析】试题分析:惠州剑潭水利枢纽已顺利地拦截东江,这一水利工程对河流的径流量基本没什么影响,主要起到调节河流径流量,使下游水量平稳;水利工程可以使上游泥沙在库区淤积减少河流泥沙的下泄量;水利工程一旦蓄水,必然会抬高上游两岸水位,是的地下水位也随之上升。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4.C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图中①是新兴工业区,可能是美国硅谷、日本九州岛、印度班加罗尔,不可能是长江三角洲,D错。②是中小型企业,可能是浙江温州、意大利的中部、闽南三角洲,不可能是辽中南工业区,A错。③对应的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可能是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C对。B错。
25.B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A正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可能倒退以第一产业为主,B错误。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C正确。改造或淘汰那些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D正确。
点睛: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大,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特别是高效益综合 增长阶段,是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不能倒退,以第一产业为主。
26.(1) 差异:北部密度小南部密度较大
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 海底摩擦力作用大 波浪能密度较小 南部海域水深 海底摩擦力作用小 波浪能密度较大
(2) 我国海岸线长 波浪能资源较丰富 海岸线曲折 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多 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 波浪能密度小 开发利用难度大 发电成本高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示等波浪能密度值线数值分析,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其原因受海域水深的影响,从等深线数值及分布分析,北部海域数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而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
(2)从波浪能利用范围分析,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且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多;从从波浪能的性质分析,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利用可以改善环境;从利用技术分析,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且发电成本高。
考点:海洋能源
27.(1) 促进了该地区资源开发与对外的联系与交流 有利于该地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方便该地区人民的出行 有利于巩固边疆 巩固民族团结
(2) 该地区气候干旱 降水少 而蒸发量大 因农业发展引河水灌溉 导致湖水量减少
(3) 增大 整体性
(4) 缩短本区棉纺产业升级的时间 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 增加本地劳动力就业机会 加强本区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与协作
【解析】(1)读图,北疆铁路与中亚铁路相通,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该地区资源开发及与外区的联系与交流。有利该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方便该地区人们的出行,有利于巩固边疆、巩固民族团结。
(2)艾比湖位于西北干旱区,面积近年来有萎缩的趋势,主要从气候、生产用水两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而蒸发量大。因农业发展引河水灌溉用水量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3)艾比湖面积的萎缩,干涸湖底扩大,造成盐渍化和沙化;气候大陆性增强,使得周边地区温差增大,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4)本区域承接纺织工业转移,布局全国纺织产业基地迁入该地,对当地积极影响是缩短本区棉纺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增加本地劳动力就业机会,加强本区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与协作。
点睛:根据图示交通线分布位置,分析对区域经济、贸易、对外联系、旅游、国防等方面的意义。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湖泊特征及变化原因。了解产业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
28.原因:气候变暖,河流水分蒸发旺盛,引水灌溉使河流干涸;开垦草地,过度放牧增加了输沙量,河湖淤塞严重;过度捕捞。措施: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修复植被,治理退化草地;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普查检测。
【解析】湟鱼成为濒危物种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有关。环境变化的原因包括全球变暖,水分蒸发增大,导致湟鱼生存环境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导致生存环境变化,同时人类对于湟鱼的过度捕捞直接导致物种减少。拯救措施主要从人类活动角度考虑,通过恢复天然植被,改善湟鱼生存环境,促进其繁殖、生长,可以建设保护区,进行人工繁殖放流,禁止捕捞。
考点:湟鱼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及拯救措施。
29.(1)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气候条件优越 夏季高温多雨 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 地形平坦为主 市场需求量大
(3) 农业单产高 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 商品率低
(4) 水源不足 修建东水西调工程
【解析】(1)甲地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1月为夏季降水少,最冷月出现在7月,降水比较多,C图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2) 乙地属于东南亚,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市场需求量大。
(3)东南亚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农业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水源不足,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靠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工程)。
本文标题:广西桂林市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18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