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冬季多于秋季 ②城市多于农村 ③东部多于西部 ④南方多于北方
A. ①②③
2.下列所示的曲线图中,近地面气温变化有利于霾天气形成的是( )
A.
3.下列我国应对霾天气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B. 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 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D. 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来源】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地理 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
【答案】
1.A
2.D
3.A
【解析】
1.根据材料,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能见度低的现象。冬季燃煤,产生的尘埃颗粒多,霾多于秋季,①对。城市干尘颗粒多,霾多于农村,②对。东部生产、生活排放的尘埃颗粒物多,霾多于西部,③对。南方空气湿润,霾少于北方,④错。
2.在静风、逆温天气,霾易形成。读图,在对流层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图D有明显的逆温现象,有利于霾天气的形成,D对。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中尘埃物质的数量,因此是减少霾的切实可行的措施,A对。核能对技术要求高,建核电站投资比较大,一般只在常规能源短缺的地区发展,因此我国不可能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B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C错;大力推进城市化,不能减少空气中尘埃物质,D错。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①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②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③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④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 ①②
C. ③④
5.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②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 ①②
C. ③④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检测
【答案】
4.D
5.C
【解析】
4.从左图可知,山上河谷养种鱼并不是便于捕捞,而是为了提供鱼苗;稻田鱼苗分布在村寨周围,便于进行管理;山腰处海拔较高,并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获得更多饵料。
5.从图例可知,该山区种植的水稻和养的成鱼主要供应农户,因此商品率较低;该立体农业是在秧田育鱼苗,谈不上专业化程度高,也体现不出农事活动的安排。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蒸发量增多
C. 径流总量增多
7.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来源】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3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4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答案】
6.A
7.B
【解析】
6.读图可知,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该地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径流总量应减少,气候变得干旱。
7.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
考点:森林生态功能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甘肃省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A. 0~20 km
C. 40~60 km
9.“生态裂谷”地区( )
A. 植被覆盖率较高
B. 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C. 风力侵蚀作用弱
D. 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8.A
9.D
【解析】试题分析:
8.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仔细读图,距县城距离为0~20km处,地下水位特别低,最可能出现过量抽取地下水。答案选A。
9.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的“生态裂谷”,由于地下水位低,植被覆盖率较低,A错;流水侵蚀作用较弱,B错;由于植被减少,固定沙丘会转为流动沙丘,D对。答案选D。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1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 ①②
C. ③④
12.13.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 日本
C. 智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上海卷精编版)
【答案】
10.11.A
12.13.B
【解析】试题分析:
10.1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选A正确。
12.13.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选B正确。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4.运城盐湖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南郊区,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自古以产盐著名。盐湖所处的位置是盆地内最低处,南、东、北三面是巍峨的中条山和吕梁山,西面是黄土台塬丘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从地形、水文、气候方面分析运城盐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指出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来源】2015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倾斜;黄土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2)四周地势高,径流由四周汇集到盆地最低的盐湖处,且无法外泄;径流溶解各种地层中的盐分,向湖泊输送;该地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长期盐类积累,湖水盐度升高。
(3)水土流失。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破碎,坡度大,地表径流侵蚀力强;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试题分析:
(l)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图示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或由北向南倾斜。黄土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2)从地形看,盐湖四周地势高,径流由四周汇集到盆地最低的盐湖处,且无法外泄。从水文条件看,径流溶解各种地层中的盐分,向湖泊输送。从气候分析,该地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长期盐类积累,湖水盐度升高。
(3)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破碎,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侵蚀力强。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1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中残存的蛋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代表的产品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禾生物有机物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
(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分析,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至少回答三条)
【来源】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地理 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
【答案】(1)豆油 淀粉酶 饲料
(2)①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②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料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3)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4)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市民的收入。(任答三条即可)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第(1)题主要是读材料,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第(2)、(4)题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分析文字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读材料可知:“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故A为豆油。“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故B为淀粉酶。“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故C为饲料。
(2)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优点主要有以下两点: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成本低廉。
(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主要是因为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4)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可从节约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利于保护环境、延长了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回答。
【点睛】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顺藤摸瓜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本文标题: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可持续发展原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17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