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地球经纬网略图”(下图,虚线为极圈及区归线),回答下题。
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
A. 东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经度,170°E经线和甲之间有180°经线,东经度数逆时针方向增大,图示为北极,乙在甲的北方。东西方向选距离较近的一侧,乙在甲的西方。结合在一起,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向,B对。A、C、D错。
点睛:结合图示等份,判断170°E经线和甲之间有180°经线,东经度数逆时针方向增大,即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东西方向选距离较近的一侧,从经度看,乙在甲的西方。
2. 下面四幅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A. 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判断,①表示英吉利海峡;②表示马六甲海峡;③表示麦哲伦海峡;④表示曼德海峡。低纬度是指纬度低于30°,故①③错误;而④曼德海峡连接红海和阿拉伯海,都属于印度洋,而不符合“联系两大洋”的要求,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利用题干要求和世界著名海峡的地理位置概况判断即可。
3. 下图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
A. 比例尺变为1:200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C. 每点代表2000人
D.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答案】D
【解析】若将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图幅是原来的4倍,则图B比例尺是原来的2倍,原图比例尺是1:1000000,比例尺变为1:500000,A错。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B错。每点代表1000人,C错。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D对。
4. 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完成下题。
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虚线值的大小:④>③>②>①
B. 实线值的大小:a>b>c
C. 从实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
D. 从等温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
【答案】D
5.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
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
B. 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 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D. 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答案】D
【解析】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主要是半湿润地区,在东北地区有湿润区分布,A错误。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主要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外流河,B错。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在西部为高寒气候区,C错。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对。
“一带一路”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一带一路”建设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A. 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B. 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
C. 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D. 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7. 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并承接产业转移
B. 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 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
D. 海上丝绸之路将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
【答案】6. B
【解析】
6. 根据材料,目前处于“一带一路”近期目标建设阶段,新疆油气资源丰富,在本阶段,应该着眼于基础,建设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
7. 丝绸之路经济带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应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准备;东北一蒙东经济区科技实力不足,不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京津冀经济区应压缩耗能高、耗原料多的产业;海上丝绸之路石油、天然气缺乏,不适宜建设油气管道。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C. 乙和丁
9.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开垦湿地,护大耕地面积
C. 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答案】8. C
【解析】
8. 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湿地的调节功能减弱,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变化幅度增大,分别对应图中的乙和丁,C对。湿地破坏前,调节功能强,气温、流量变化幅度小,甲、丙是破坏前的曲线,A、B、D错。
9.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对。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冻土分布广,土壤侵蚀少,A错。三江平原蒸发量小,气候湿润,不需要大量引水灌溉,C错。区域以种植业为主,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D错。
点睛:湿地破坏后,湿地的调节功能减弱,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变化幅度增大。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造成。平原地区,土壤侵蚀少。气温低蒸发量小,灌溉用水量少。是我国商品粮基地,种植业为主,环境污染少。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关于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冰川、湖泊姜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
B. 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C. 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D. 野生动物锐减,虫、鼠害肆虐
11. 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A. 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 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C. 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D. 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植被恢复以植树造林为主
【答案】10. A
【解析】试题分析:三江源地区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人为破坏,源头地区和周边区域植被减少,草场退化.鼠害肆虐.土地沙化.干旱加剧.冰川萎缩.雪线上升.江河断流.湖泊干涸.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受自然条件限制,植被以草甸.草原为主,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就是生态环境建设。
12.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下图,有关黄河各河段“病症”的主要成因及“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量脱发”- 气候寒冷干燥
②“动脉阻塞”- 过度放牧与垦殖
③“腹泻”- 地表植被破坏
④“脚肿”- 泥沙淤积
A. ①②
C. ③④
【答案】C
【解析】黄河河段
点睛: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原因不同,治理措施有差异。“大量脱发”指的是草地退化、沙化,原因是过度放牧与垦殖。“动脉阻塞”出现在流向较高纬度河段,原因是气候寒冷干燥,出现凌汛现象。“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严重,
读“金沙江下游段水能资源开发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D. 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14. 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②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水能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④移民难度大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答案】13. B
【解析】试题分析:
13.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主要流经青藏高原其下游进入四川盆地,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选B正确。
14. 金沙江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该地区人口、城市分布少,能源需求量小;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水能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流域开发。
【知识拓展】河流梯级电站的原则是:(1)在地形、地质、和淹没条件限制等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使各枢纽首尾衔接,以充分利用落差;(2)不允许淹没的河段,尽可能采用低坝河床或引水式开发;(3)最上游一般要有较大的水库,以提高其调节控制性能;(优先)优先建设比较关键且开发条件较优的工程。河流中上游有修较大水库的条件时,最好首先建设,这样对下游工程的施工和运行管理有利。
水库建设可使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是有益影响;水库建设也使上、下游间物种因大坝的出现交流受到阻隔,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是不利影响;水库建设使下游河道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是不利影响;水库建设不会引发旱涝灾害。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④地势平坦
A. ①②⑤
C. ②④⑤
16. 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④复种指数高
A. ①②⑤
C. ②③⑤
【答案】15. D
【解析】
15.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①错误;地广人稀属于社会经济因素,②错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松花江、嫩江等丰富的灌溉水源,美国中央大平原属于温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③正确;两地地形都为平原,地势平坦,④正确;两地都有肥沃的黑土分布,⑤正确。D项正确。
16. 动力不属于社会经济因素,①错;两地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②对;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③对;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复种指数低,④错;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⑤对。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选C。
【点睛】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区位因素 |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
典型案例 |
改造与变化对农 业区位的影响 |
|
气 候 |
光照 |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 |
南方的柑橘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
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 |
热量 |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 |
|||
降水 |
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
|||
地 形 |
平原 |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 |
平原耕作业;山地林牧业 |
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 |
山区 |
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 |
|||
土壤 |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
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 |
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 |
|
水源 |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
兴修各种水利工程 |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区位因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市场 |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
交通运输 |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
政府政策 |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
机械 |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
化肥 |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
|
良种 |
使单产提高 |
|
冷藏 |
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 |
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 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气候干早
C. 过度放牧
18. 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 退耕还林还草
C. 建设生态保护区
【答案】17. A
【解析】
17. ①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A对。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B、C错。水资源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利用造成,D错。
18. ②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草原牧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A对。该地为半干旱区,降水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D错。建设生态保护区,利于保护环境,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山西省围绕煤炭资源,构筑了“煤一电一铝、谋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促进新
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
19. 对于山西省来说,构筑三条新产业链的最大好处在于(
A. 离京津唐工业基地很近,市场广阔
B. 可以减少当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 煤炭不出本省,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D. 可以深度利用煤发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20. 目前,对山西省煤炭市场最大的挑战是(
①山西煤炭资源因长期大量开采已近枯竭
②“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③“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
④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将减弱
A. ①②
C. ①②③
【答案】19. D
【解析】
19. 对于山西省来说,构筑三条新产业链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深度利用煤炭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所以D正确。
20. 山西省煤炭市场最大的挑战有“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将减弱。
考点: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米),等高距为2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 80m
C. 120m
22. 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A. 发展滨海旅游
C. 开展山坡养殖
【答案】21. A
【解析】
21. 图示区域等高距是20米,河流海拔最低,海拔范围是60-80米。右下山顶海拔范围是140-160米,高差范围是60-100米之间,最大高差可能是80米,A对。B、C、D错。
22. 该地海湾较狭小,不适宜发展滨海旅游,A错。适宜利用地形,发展立体农业,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发展特色种植,B对。坡度较平缓,适宜种植业发展,不适宜山坡养殖,C错。落差小,不适宜水能开发,D错。
下图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A. 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 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成南北狭长分布
C. 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D. 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
24. 甲、乙两地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大致相同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 巴西高原草原丰茂
C. 墨西哥湾沿岸台风活动频繁
【答案】23. B
【解析】
23. 读图,结合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甲位于南美洲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背风坡及沿岸寒流影响,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A错、B对。乙位于印度半岛西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富,CD错。故选B。
24.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附近洋流为秘鲁寒流,甲附近为印度洋洋流,北印度洋洋流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当两地洋流流向相同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冬季为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湿季,草原植被茂密,A对。尼罗河水量来自于非洲草原,冬季正值枯水期,B错。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冬季墨西哥湾沿岸台风活动少,C错。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开普敦炎热干燥,D错。故选A。
【点睛】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
类型 |
分布规律 |
基本特征 |
主要成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爬坡困难期,不少工厂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仅有少部分可算踏入电子信息化的工业3.0时代。
A. 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C. 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
【答案】C
第II卷(综合卷)
二、读图分析题(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 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种类型)
(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相对缺;国内市场狭小。
(2)山东半岛与日韩距离近;经济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土地廉价;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能耗工业。
(4)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解析】试题分析:
(1)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的生产区位,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随着两国的经济发展,两国的劳动力成本、地租水平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下降;国内经济面临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发展的空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租金低,优惠政策的支持。日韩两国的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小,因此,日韩两国出现产业转移。
(2)题目强调自然区位。从山东半岛的地理位置离日韩距离近,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应该是在当地丧失优势的产业或者有污染的产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高能耗工业。
(4)由于产业转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使得日本国内的工作岗位减少,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导致市场萎缩等。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27. 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结合资料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答案】(1)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降水量增多;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气温升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解析】试题分析:(1)湿地面积的变化原因我们往往可以从降水量的多少,蒸发的状况如何,以及地表的状况如何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地湿地的面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小。
(2)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面积的减小,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必然会产生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2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左图为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右图为摩洛哥区域图
(1)分析乙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2)摩洛哥毗邻撒哈拉沙漠,但却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试分析乙地“清凉”的原因?
【答案】(1)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气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2)由于受大西洋(地中海)的调节作用;地处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山脉阻挡了南部撒哈拉大沙漠热浪的侵袭;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
【解析】整体分析:乙地位置在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气候比较清凉,主要是受地形、洋流、海洋的影响。
(1)结合乙地位置判断,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气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乙地由于受大西洋或地中海的调节作用,地处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山脉阻挡了南部撒哈拉大沙漠热浪的侵袭,减轻了干燥程度。沿岸加那利寒流经过,有降温作用。所以乙地气候比较清凉。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材料二:雄安新区位置图。
(1)分析北京进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原因。
(2)简析在雄安建新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原因:北京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交通拥堵;公共资源配置短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
(2)距北京、天津近,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入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公路、铁路与京津等地相连,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资源承载力强;多农业用地,开发程度低,地价低;土地面积广,新区建设用地充足合并);新区开发政策支持等。
【解析】(1)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城市功能疏解”的含义,其主要是将北京一部分功能区转移出去。其原因是北京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增长快,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短缺,大气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
(2)在雄安建新区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地理位置、政策、交通、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保定距北京、天津较近,有高铁等通过,交通便利;水、土地资源充足;保定产业发展基础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以及国家政策支持。
(3)湿地的价值应从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方面分析。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46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