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形成以后,太阳能驱动着大气和水运动,形成风、云、雨、雪。太阳辐射对地球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B.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 大气环流、水循环和地壳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
2. 我国古代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分别属于
A. 恒星、卫星
C. 恒星、行星
【答案】1. D
【解析】
2.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牛郎织女涉及的天体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属于恒星;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是月亮,属于卫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故答案选A。
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弧度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A. ②④
4. 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A.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答案】3. D
【解析】试题分析:
3. 依据同一纬度值的南、北半球两地,昼长相加等于24小时,则两地昼弧长度相加为360°的纬度值相等,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①③两地纬度值相等。
4. 图中显示②地该日昼长达18小时,一定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则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图中③地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②③两地位于同一半球;同一半球的两地昼长最大值都是当地夏至日,故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名师点睛】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阅读天气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5. 2016年12月25日菏泽日温差小的原因是
A. 大气逆辐射弱
C. 太阳辐射强
6. 菏泽这几天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A. 气旋
7. 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A.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8.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B. 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C. 东亚吹东南风
D. 南亚吹西南风
【答案】5. D
【解析】
5.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日较差的因素。2016年12月25日菏泽日温差小的原因是有小雨天气,阴天,大气逆辐射强,D对,A错。地面辐射较弱,太阳辐射弱,不是日温差小的原因,B、C错。故答案选D项。
6. 根据表格内容,菏泽这几天气温下降,吹北风或偏北风,有阴雨天气,应是受冷锋天气系统控制,C对。气旋、暖锋控制气温上升,A、D错。反气旋控制没有阴雨天气,B错。故答案选C项。
7.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由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由热带气旋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造成的,故D正确。故选D。
8. 此时,北半球是冬季,亚洲(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A对,B错。冬季东亚吹西北风,南亚吹东北风,C、D错。故答案选A。
点睛:冷锋、暖锋的判别方法
(1)根据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势力强,冷空气就主动前进,这种锋属于冷锋,冷锋移动方向和冷气团前进方向相同。若暖气团势力强,则暖空气主动前进,冷气团被迫后退,这种锋属暖锋。暖锋移动方向和暖气团前进方向相同。
(2)根据冷锋、暖锋符号判断:冷锋、暖锋符号不同。为
冷锋符号,其中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
为暖锋符号,其中半 圆圆 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
(3)根据锋面坡度判断: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锋面与地面夹角大,表示锋面坡度大,一般为冷锋。锋面与地面夹角小,表示锋面坡度小,一般为暖锋。而锋面坡度大小又与冷暖气团势力强弱和锋面的移动速度有关。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运动,其上面的暖气团被强烈抬升,冷锋的锋面坡度就大。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移动,速度较慢,故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天气变化判断: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5)根据冷锋、暖锋的雨区范围判断: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锋线附近,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气团一侧为锋前,冷气团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暖气团一侧为锋后。
(6)根据过境时降水特点判断: 冷锋、暖锋过境时,产生了不同的降水特点。因冷锋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因暖锋移动速度慢,降水强度小而历时较长,多连续性降水。
(7)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暖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不同。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因而冷锋对我国天气影响大,而暖锋影响较小。
(8)根据气温判定:暖锋过境后气温会升高,冷锋过境后气温会降低。
(9)根据降水判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强降水现象是快行冷锋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是对流雨);连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的最显著特征。
(10)根据风向的变化判断: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若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则多为暖锋过境;反之,则多为冷锋过境;风向摇摆不定,多为准静止锋。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 长江
C. 我国的夏季风
10.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 ①
11. 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 ①②
【答案】9. C
【解析】试题分析:
9. 图中①是水汽输送,我国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实现水汽输送,C正确。
10. 南水北调对地表径流施加了影响,⑤是地表径流,C正确。
11. 水循环可塑造地表形态,③错;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④错,A正确。
【考点定位】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
【知识拓展】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它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中,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形形态。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甲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B. 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C. EF段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 EF段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13. 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
A. a<b<c<d
C. a>b>c>d
【答案】12. C
【解析】
12. 根据图示A、E两地位于湖泊两侧,而结合右图年径流量曲线显示A处变化较小,说明A位于湖泊下游,湖泊对A处水量起到了调节作用,结合方向标判断,
13. 由上题分析可知,河流流向由A流向C,说明A地势高于C处,地势较高则等潜水位也较高,则a、b、c、d数值依次升高,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河流的流量变化和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A、E两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差异,则可判断河流流向,结合地势高低与潜水位的分布规律、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即可分析。
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
A. 洪积地貌
15. 对该河段水文特征推测合理的是
A. 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流量大,水流湍急
【答案】14. C
【解析】
14. 沙丘为风积地貌。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故选C。
15. 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汛期在夏季,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排除A;此处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除C;青藏高原海拔高,地下水埋藏深,,对河流的补给量较少,排除D。该河段夏季流量大,沙丘缺乏植被保护,故夏季河水含沙量较大。
下左图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 甲
17. 图中山体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18. 右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A. ①
【答案】16. B
【解析】
16. 图中变质作用形成的丙是变质岩,丙与甲可以相互转化,甲是沉积岩。丙形成的丁是岩浆,不能相互转化。岩浆形成的乙是岩浆岩。该山体岩石的类型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对应右图中的乙,B对。A、C、D错。
17. 图中山体岩石形成先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作用,岩石被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形成现在的花岗岩地貌形态。C对。A、B、D错。
18. 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是外力作用,结合前面小题分析,右图中①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②是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③④是高温熔化,形成岩浆。代表的地质作用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②,B对。A、C、D错。
点睛: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变质岩与沉积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变质岩能够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不能形成变质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在地壳中冷凝形成。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演变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根据三幅地质图反映的地质演变过程,按照发育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C. 丙、甲、乙
20. 丙图中B处地貌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背斜成山
【答案】19. D
【解析】
19. 根据三幅地质图反映的地质演变过程,乙图褶皱形成,未被外力侵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甲图是地貌形成后,受到侵蚀。丙图侵蚀严重,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按照发育早晚排序正确的是乙、甲、丙,D对。A、B、C错。
20. 丙图中B处按岩层形态是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地貌成因是向斜成山,C对。A、B、D错。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中反映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是
A. a、b、c
C. a、c、e
22. 下列关于图中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 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 c——泥石流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 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 f——江淮平原的人们将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当地的土壤盐碱化
【答案】21. B
【解析】
22. 江淮平原的人们将旱地改造成水田,改变了地貌形态,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对应的是图中的e。
海地岛位于加勒比海,分属海地和多米尼加两国,岛上南北两侧植被景观差异较大。读海地岛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图中甲、乙两自然带分别是
A.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C. 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24. 导致甲、乙两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
25. 甲、乙两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23. A
【解析】
23. 根据河流源头位置判断,岛屿上有一座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图中甲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降水也多。甲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时,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当气压带北移时,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乙地形成热带草原气候。A对,B、C、D错。
24. 结合上题分析,导致甲、乙两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甲位于山地迎风坡,乙位于山地背风坡,C对。洋流相同,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似,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A、B、D错。
25. 甲、乙两自然带中热带雨林带比热带草原带分布的纬度较高,差异不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分异规律,A、B、C错。体现了局地小范围内的现象,属于非地带性现象,D对。
第Ⅱ卷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流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下面甲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乙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的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早雨)季分明
【解析】整体分析:根据经纬度定位,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该地位于南半球,12月份是雨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移动幅度在5-10度,距赤道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风经过水面,携带水汽多。
(1)读图,根据经纬度,A地位于非洲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结合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旱雨)季分明。
(2)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A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是雨季。
(3)两地相比,B地纬度较低,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降水量大。B地位于湖泊西侧,受信风带控制时,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雨季较长。所以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
27. 读某局部地区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此海区位于_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画洋流。注意:用实线箭头表示暖流,用虚线箭头表示寒流(提示:三支洋流)。如果该海域位于北太平洋,则洋流的名称是?
(3)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大渔场?为什么?
【答案】(1)北水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水温越向北越低,说明此海区位于北半球。
(2)如果该海域位于北太平洋,则东西方向上有一支北太平流暖流,A地沿海向北是阿拉斯加暖流,向南是加利福尼亚寒流。
(3)图中A附近的海域为洋流向南北两侧分流,不会形成大渔场;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
【考点定位】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
(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答案】(1)差异:夏季大于冬季。理由:夏季河流补始以大气降水为王,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
【解析】(1)漓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含沙量小。
(2)卵石应从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
(3)据材料可知,漓江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且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因此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
29. 下面左图为“雪线景观示意图”,右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例A代表_______(自然带),该自然带常年受_______(气压带)影响。
(2)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分异规律,_____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
(3)右图中甲处的热带荒漠带呈南北狭长分布,其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
(4)雪线即高山上部常年冰川积雪的下线,安第斯山脉的永久性雪线高度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附近为792米,南纬27°附近为6096米,赤道附近为4572米。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在南纬27°附近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热带雨林带 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呈现信息,侧重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自然带的分布、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右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代表热带雨林带,该自然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2)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热带荒漠带,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和地形。
(4)安第斯山脉的永久性雪线高度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附近为792米,南纬27°附近为6096米,赤道附近为4572米。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在南纬27°附近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雪量少。
本文标题:甘肃省临泽一中高一2017-2018学年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原创卷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442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