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4.4亿光年)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 总星系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密切联系的是
A.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
1.D
2.A
【解析】
1.太阳系的直径为0.003光年,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材料中的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4.4亿光年),说明位于太阳系以外,故选D。
2.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与地球具有生命有关,A对。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均与地球的温度有关,BCD错。故选A。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距离太近、太远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宜生命存在。
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断:“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烧一堆一堆潮湿柴草,浓烟遮盖着田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A. 春夏季,华北平原
C. 5-9月份,三江平原
4.农民燃烧潮湿柴草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 增温,增强太阳辐射
C. 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
3.D
4.C
【解析】
3.材料中农业生产采用塑料大棚,可能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温室生产。该地多大风、沙尘天气,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12月-次年3月,华北平原地区的情况,D对。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江平原不需要大棚生产,A、B、C错。
4.农民燃烧潮湿柴草的目的增温。利用的原理是增加大气中烟尘颗粒,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效应,C对。烟尘颗粒增加,会削弱太阳辐射,A错。烟雾不能改变紫外线辐射,B错。目的是增温,防止冻害,不是促进小麦生长,D错。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①
6.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 终年温和湿润
C. 终年炎热干燥
7.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A. 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C. 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8.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 甲-①,乙-②
【来源】[中学联盟]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
5.B
6.B
7.D
8.B
【解析】
5.北半球西风带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盛行西南风。所以B选项正确。
6.①风带是东北信风带,③风带是东南信风带,位于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B选项正确。
7.④风带是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实西风漂流,它是寒冷,自西向东运动,所以D选项正确。
8.结合图示,甲乙两风带分别位于副热带高气压两侧,乙的南侧是副极地低气压,所以乙是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对应上图中的④。甲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对应上图中③。所以B选项正确。
图示某地受某天气系统控制时降水空间分布状况,甲区域和丙区域为雨区,乙区域风力弱。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10.若①地雨过天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③地吹东北风
C. ②地气温比①地高
11.12.若①地即将经历大风暴雨天气,则
A. 甲区域被暖锋控制
C. ④地吹东南风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
9.10.A
11.12.B
【解析】
9.10.读图,图示有两个雨区,应是锋面气旋,乙地为低压中心,B正确。图中甲区域雨带窄,是冷锋降雨。丙区域雨带宽,是暖锋降雨。若①地雨过天晴,说明位于冷锋锋后,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③地吹西南风,A不正确,选A。②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比①地高,C正确。④地位于暖锋前,即将经历连续性降水的天气,D正确。
11.12.若①地即将经历大风暴雨天气,则①地位于冷锋锋前,图示锋面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位于南半球。甲区域被冷锋控制,A错。丙区域被暖锋控制,B对。气流顺时针辐合,④地吹东北风,C错。该地位于南半球,不可能在美国或西欧,D错。
点睛: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雨带窄。右侧是暖锋,雨带宽。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是顺时针辐合。
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3.20世纪60年代后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③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A. ①②
14.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是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④近30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 ①②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
13.C
14.D
【解析】
13.读a图,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①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约1/8,②错。由b图判断,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③对。根据图c判断,我国气温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④错。C对,A、B、D错。
14.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②对,①错。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4℃以内,③错。近30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呈上升趋势,④对。D对,A、B、C错。
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沿图中a线用了3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次年沿图中b线仅用20天到美洲。读某大洋局部洋流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16.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②洋流与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相同
B. 图中③洋流属于寒流,该洋流经过处等温线凸向低纬方向
C. 图中④洋流的形成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D. 图中⑤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渔场
17.18.科学家在大西洋发现巨大漂浮垃圾带,该垃圾带距离北美海岸约有数百英里,由数万小块塑料构成,大量垃圾在此聚集的原因是
①洋流循环运动带来 ②塑料在自然状态下难以降解
③人们不断向海洋排放垃圾
A. ①③
19.20.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A. 第一次航行里程长
C. 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
15.16.B
17.18.C
19.20.D
【解析】
15.16.读图,图中②洋流是暖流,与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不同,A错。图中③洋流属于寒流,该洋流经过处等温线凸向低纬方向,B对。图中④洋流是北赤道暖流,形成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C错。图中⑤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D错。
17.18.科学家在大西洋发现巨大漂浮垃圾带,该垃圾带距离北美海岸约有数百英里,大量垃圾在此聚集是洋流循环运动带来,①对。塑料在自然状态下难以降解,②对。是人们不断向海洋排放垃圾的结果,③对。是污染速度超过了海水自我净化能力,不是自净能力差,④错。C对,A、B、D错。
19.20.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1493年第二次航行时,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D对。两次航行里程相似,A错。第二次没有使用蒸汽动力,B错。1492年哥伦布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速度慢,C错。
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口极度缺水。据此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21.位于赤道附近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A. 新加坡的年降水总量十分稀少
B. 工业高度发达,水污染严重
C. 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D. 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缺少河湖蓄水
22.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 ①②
2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
21.D
22.B
23.C
【解析】
21.位于赤道附近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新加坡陆地面积小,缺少河湖蓄水,D对。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A错。与水污染严重无关,B错。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C错。
22.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位于季风气候区,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①对。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少,不是稀少,②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③对。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不是自然原因,④错。B对,A、C、D错。
2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对。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发展工业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是主要节水措施,A、B、D错。
点睛:新加坡陆地面积小,虽然年降水总量丰富,但缺少河湖蓄水,水资源缺乏。 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量小,水资源缺乏。节水措施,主要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即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需要时再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25.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 ①②
26.27.如果实现此规划,将被改变的最主要的水循环环节是
A. 地表径流
28.29.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 ①②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
24.25.A
26.27.A
28.29.D
【解析】
24.25.建地下水库,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用水量大,面积小,水资源短缺,①对。该国降水丰富,有充足的雨水存储,②对。干旱少雨区无法建水库存储雨水,③错。面积小,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污染严重无关,④错。A对,B、C、D错。
26.27.如果实现此规划,将雨水存储起来,被改变的最主要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A对。没有改变水汽输送、降水环节,B、C错。对蒸发环节影响小,D错。
28.29.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节约用水,①对。国家面积小,缺少河湖蓄水,不能在国内跨流域调水,②错。该国降水丰富,不需要人工降水,③错。可以发展科技,循环用水,④对。D对,A、B、C错。
30.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 海陆分布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海陆分布于板块运动有关,故A项错误;地形起伏是地球内力、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项错误;天气现象,如刮风下雨与太阳辐射有关,故C项正确;地球形状与太阳辐射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中心点为北极点,M为晨昏线与纬线切点。回答下面小题。
31.关于图中A、M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转线速度M地小于A地
C. A和M两地地方时相差12小时
32.下列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弧AMB为昏线
C. 晨昏线(圈)平行于太阳光线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31.A
32.D
【解析】试题解析:
31.读图可知,M位于北极圈上,A位于赤道上,地球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A对;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B错;AM两地弧度差90°,地方时相差6小时,C错;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相等,D错。
32.弧AMB为晨昏线,其中弧AM为昏线,BM为晨线,AB错。晨昏线任何时刻将地球平分且垂直于天涯共光线,C错,D对。
【考点定位】光照图的综合判断
【名师点睛】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晨昏线与经线圈一般不重合,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也叫晨昏圈。也是一个大圆,和经线圈一样,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但是经线圈一定过两个极点,晨昏圈一年只有春分、秋分两天与经线圈重合,经过极点。解题关键抓住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
(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地方时为12时。
(5)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3.34.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C. 海拔高,气候寒冷
35.36.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高原北部的风能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33.34.C
35.36.B
【解析】试题分析:
33.3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与气候寒冷无关。选A正确。
35.36.天然气是古代生物通过地质演化形成的,是太阳辐射能;风能是空气的运动,是太阳辐射的差异造成的;水能是水循环的表现,是太阳能为动力的;地热能是地球内能,与太阳能无关。选B正确。
考点:考查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37.37.一条平直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下列图示相吻合的是
A. ①②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D
【解析】读图,图①上游位于北半球,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是南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下游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左岸是北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①对。图②上下游都在北半球,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②错。图③上游在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左岸是南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下游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右岸是北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③对。图④上下游都位于南半球,北岸冲刷厉害,南岸有沙洲形成,④错。D对,A、B、C错。
点睛:北半球,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左岸是南岸或北岸,要顺着水流方向,判断左右。水流偏向的河岸受侵蚀,另一侧泥沙沉积。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面小题。
38.39.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C. 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40.41.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C. 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信息卷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38.39.D
40.41.A
【解析】试题分析:
38.39.读图,①是太阳辐射,其中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A错。②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③上大气逆辐射,白天晚上都存在,C错。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D对。
40.41.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使到达地面的①减弱,削弱太阳辐射,A对。被大气吸收的②增强,B错。大气吸收热量多,到达地面的③也会增强,C错。大气截留、热量多,逆辐射回地面的热量多,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弱,D错。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
【名师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能量源泉。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可见光(0.4~0.76微米)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③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部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下图为某气象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 甲
43.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 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C. 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鸡泽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42.A
43.C
【解析】试题分析:
42.此图比例尺大小相同,等压距相同,而图中甲处等压线最为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
43.图中甲地位于北半球高压东南侧,乙地位于北半球高压南侧,丙位于南半球高压北侧,丁位于南半球低压北侧;根据风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甲地盛行西北风,乙地盛行东北风,丙地盛行东南风,丁地盛行西北风。
考点: 大气运动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10°N盛行下沉气流
C. 20°N~30°N盛行西北风
45.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 甲表示3月份、春季
C. 甲表示9月份、秋季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一下学期八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44.D
45.B
【解析】
44.M气压带是副高,其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甲图南移,则说明北半球是冬季,30°~40°是地中海气候,盛行西南风,D正确。
45.甲图气压带南移,北半球是冬季,乙图中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说明是夏季,所以B正确。
图示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6.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 降水
47.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 西北地区
48.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C. 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46.A
47.D
48.C
【解析】试题分析:
46.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所以A正确。
47.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5月-10月),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所以D正确。
48.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所以C正确。
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9.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 ①②
50.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 ①④
【来源】【百强校】2017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49.B
50.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9.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50.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读图,该方法可以模拟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没有谁起的输送环节,②错误;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没有地下径流,④错误。故①③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以沙漠地区的“日光蒸馏法”作为考查的材料对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等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某区域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C. 图中的风主要是来自南太平洋的东南信风
52.此风能引起洋流运动,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上升流的是
A. ①海区
【来源】2013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答案】
51.D
52.B
【解析】试题分析:
51.据轮廓图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印度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此时,图中盛行西南风,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故A项错误;此时季节,北极冰川范围最小,故B项错误;图中北部的风主要是来自北印度的的西南季风,故C项错误;图中海洋北部海区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流动,故D项正确。
52.受西南季风的吹拂作用,②海区的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动,引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的补偿流,故B项正确;①③④海区,受盛行风的影响无法形成上升补偿流,故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南亚季风,考查洋流的主要类型
【名师点睛】洋流的分类
1、按成因:
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2、按性质: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53.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_____。
(2)这一天,①②③④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_点,处于极夜的是__点,白昼将变短的是__点。
(3)这一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___(大于、小于)上海,_____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4)此刻北京时间是__月__日__时
(5)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点。
(6)从这一天起的半年内,地球公转速度将如何变化?_____
(7)①点附近向北流的河流__(东、西)岸侵蚀严重
(8)③点在④点的____方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1)冬至日 23°26′S (2)③ ① ④ (3)小于 北半球(4)12 22 12 (5)③ (6)先变快后变慢 (7)东 (8)西北
【解析】(1)此时,北极圈是极夜现象,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23°26′S。
(2)这一天,①②③④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③点,③位于赤道上。处于极夜的是①点,位于北极圈上。白昼将变短的是④点,位于南极圈,太阳直射点北移,④昼长变短。
(3)这一天,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上海,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4)图中有180°经线,可以判断此刻120°E是正午12点,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12时
(5)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③点。
(6)从这一天起的半年内,地球先向近日点移动,然后向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将先变快后变慢。
(7)①点附近向北流的河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右岸是东岸,东岸侵蚀严重。
(8)根据经纬网,③点在④点的西北方
54.54.读“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从气流状况看,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3)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有_____,原因是即将受到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
(4)目前图中C、D、E、F四地中,气温已有明显上升的是________。
(5)图中出现的各个地点中,风力最强的是________。
(6)图中G地的风向为____,并在图中用箭头画出G地的风向。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1)高压系统
(3)C、E 冷锋 (4)D F (5)G (6)西北风 图略
【解析】整体分析:从气压状况看,是高压中心,从气流状况看,是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压中心,从气流状况看,是气旋,多阴雨天气。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辐合。风向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1)从气压状况看,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系统,在该系统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 A处的天气特点是天气晴朗。
(2)从气流状况看,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气流上升,天气特点是出现阴雨天气。
(3)图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锋面气旋呈逆时针运动。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有C、E,原因是位于冷锋锋前,即将受到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
(4)目前图中C、D、E、F四地中,气温已有明显上升的是D、F,受暖锋团控制。
(5)图中出现的各个地点中,风力最强的是G,此处等压线最密集。
(6)图中G地的风向为西北风, G地的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风向向右偏。
55.读图回答:
(1)图中abcd四洋流按性质分各属于:a是__流,b是__流,c是__流,d是__流。请在图中用箭头标注这四洋流的方向。
(2)假如该海区为大西洋,则洋流名称:c是___,d是____。
(3)A、B两地气候较为干燥的是__,理由是__________
(4)C、D两处能够形成大渔场的是__,理由是__________,如该海域是太平洋,则该渔场是_________。
(5)假如A处附近海域有一油轮出现石油泄漏,则B处附近海域海水将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6)A地附近海域一艘要去往B地附近海域的轮船,应选择经__(c、d)洋流的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来源】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卷
【答案】(1)暖 寒 暖 暖 图略(全画对的,得1分)
(2)北大西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3)B 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的影响
(4)C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
(5)受到污染,A处泄漏的石油被C洋流携带至B处,使B处海水受到污染
(6)c 顺着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速度
【解析】(1)根据纬度,图示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图中abcd四洋流按性质分,a是暖流,b是寒流,c是暖流,d是暖流。这四洋流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2)假如该海区为大西洋,则洋流名称:c是北大西洋暖流,d是北赤道暖流。
(3)A、B两地气候较为干燥的是B,理由是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的影响。
(4)C、D两处能够形成大渔场的是C,理由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如该海域是太平洋,则该渔场是北海道渔场。
(5)假如A处附近海域有一油轮出现石油泄漏,则B处附近海域海水将受到污染,理由是A处泄漏的石油被C洋流携带至B处,使B处海水受到污染。
(6)A地附近海域一艘要去往B地附近海域的轮船,应选择经c洋流的海域,理由是顺着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速度。
本文标题:辽宁省东港二中、瓦房店高级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联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40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