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岛等高线地图,等高距为30m,一画家欲前往该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图是画家在海上①~④中某处画的该岛的素描图。该画家最有可能在
A. ①处
2. 画家打算登上该岛主峰俯瞰全岛,请为他计算主峰的海拔高度并确认从图示甲~丁中哪个位置出发最合理。
A. 甲处310m
【答案】1. A
【解析】
1. 读图分析可知,该画家前方地势最低,左侧和右侧分别为连绵的山脉,而且左侧山脉延伸较短,右侧的山脉延伸较长。因此判断该画家应该面向该地的最低点,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④位置和②位置的前方,等高线密集,且成闭合,说明为山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④和②两地,BD错误; 素描图中的最低点在画家的前方偏左,在③位置,正前方的地势较高,最低点位于前方偏右,并且左侧山脉绵延较长,右侧绵延较短,与图幅不符,故C错误;在①处,正前方偏左的位置,地势较低,而且左侧山脉延伸较短,右侧的山脉延伸较长,与图示相同,故A正确。故答案选A。
2. 由材料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40m,岛屿最低处为海平面,海平面距图示西南部的山顶之间相差11条等高线,因此此山海拔最高,为主峰。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的条数可以推知,主峰的海拔为440m-480m,排除A,B;登山线路,要选择坡度较缓的坡,由图可知,丙到主峰的线路,等高线稀疏,且为沟谷,因此地势较为和缓,适合登山,丁处到主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合攀登,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项。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有关问题的计算: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100?H相(℃)。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
下图为“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读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可知(
A. 甲处沉积岩出露地表
C. 丙处沉积岩遭受侵蚀
4. 大致位于背斜顶部的是(
A. 甲
【答案】3. A
【解析】
3. 甲处沉积岩的埋藏深度为Om,故其出露于地表,A正确: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为8m,B错误;丙处沉积岩层未出露地表,不可能遭受外力侵蚀,C错误;岩层埋藏深度曲线亦并非岩层形态,D错误。故答案选A。
4. 岩层向上拱,为背斜,岩层向下弯,为向斜,根据题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向斜、背斜。甲处地形高度为10米,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说明岩层的的岩层海拔高度为10米,乙处地形的海拔高度为23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8米左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5米左右,丙处的海拔高度为15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4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1米;丁地的海拔高度为11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12米,因此丁处沉积岩的海拔高度为-1米。由此判断,乙处的沉积岩层海拔最高,说明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起,故乙地大致位于背斜顶部。故答案选B项。
点睛: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晷针垂直晷盘,上端指向北极星。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上图所示为湖北襄阳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冬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C.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6. 清华校园内的“行胜于言”的日晷与图示日晷相比,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 减小
【答案】5. B
【解析】
5. 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在天空中顺时针转动,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故B正确。
6. 依据材料,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由第(1)题可知,图示日晷位于湖北襄阳,北京的纬度高于湖北襄阳,因此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大,晷针与晷盘垂直,所以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变小,A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中A处的温带豪雨林平均年降水量高达5080毫米,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K城海拔1048米,很早以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题中所述“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 温带气旋气流吹散
C. 暖锋过境增温
8. 对图中A处温带豪雨林自然景观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 林地上蕨类和苔藓植物覆盖着枯枝落叶,整个地面仿佛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B. 地面上分布大量裸露的树根,几棵树的树根错乱的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
C. 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为典型常绿阔叶树
D. 密林中长着苔藓的枯枝挡住了太阳光线,这样的树林只有探险者才敢进入
【答案】7. D
【解析】
7. 读图,根据K城西侧河流的形态可判断,K城西侧有山脉,即K城位于山的东侧,是西风带的背风坡,盛行西风越过山脉气流下沉增温,故D正确。
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 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C. 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10. 推断香根草可能具有的特性是(
A. 喜阴凉
11. 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
A. 增加河流水量
【答案】9. C
【解析】
9. 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硬质牢固。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A错误。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十分有限,且新型生态河堤建设主要体现生态功能,B错误。生态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C错误。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牢固性相对要差,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缓水流对生态带(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故选D。
10. 从图看,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生长于水中;河道水位常会出现季节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因此推测香根草耐旱涝,故选B。
11. 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石笼网与生态带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河水,洪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最终减轻旱涝灾害。故选D。
湖泊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宋代杨万里曾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苏轼曾在黄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 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 对杭州西湖此时的“风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
C. 梅雨季节刚过,湖水多,湖面宽阔
13. 推测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
A. 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
C. 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
【答案】12. B
【解析】
12. 西湖为淡水湖,故B错误。杨万里笔下的六月为阴历六月,阳历应为七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梅雨季7月伏旱。故A、C、D正确。
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I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中水汽含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I=P+E-O
15. 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A. ①②③
【答案】14. B
【解析】
14. 本题考查水循环以及区域的水量平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水体收入来自该区域的水汽输入量和流入区域的径流量,即I和R₁,该区域的水体支出主要是通过流出该区域的径流量和从该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即R₂和o,根据其余收支平衡原理可知,R₂+0=I+R₁,即R₂=I+R₁-O,故答案B正确。
15. 某地降水增多的原因可以从该地水汽增多的原因来分析,外来水气输送增加,会增加该地降水的几率,①正确;该地增发量增加,会导致该地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几率增大,③正确;水循环速度加快,会导致输送水汽的速度加快,水汽含量增多,大气降水几率增大,④正确;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会使该地的水体支出增加,不利于该地的降水增多,故②错误;水汽含量减少,会使该地降水减少,⑤错误。故①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点睛:本题以区域水循环模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水平衡的原理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陆地上(或一个流域内)发生的水循环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蒸发的复杂过程。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之间的交换又称三水转化。了解水循环的原理过程,以及水体之间爱你相互转化及关系式解题的关键。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 10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 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 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
A. 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
C. 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17. 滴灌技术的优点(
①调节田间气候
A. ①④⑤
18. 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A. 劳动力不足
【答案】1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的因素,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业科技的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学生要能够分析农业发展因素的变化。
16. 针式滴头不能改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A错;滴灌不能 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B错;不能改变土壤中水分的蒸发,C错;针式滴头滴入土壤中的水较少,可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D对。
17. 滴灌技术土壤中水分少,不能调节田间气候,①错;土壤中水分少,生物少,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②对;增加地下水量很少,③错;土壤中没有多余的水分,减少无效蒸发,④对;滴灌不是全面灌溉,⑤错;很少的水分不会破坏土壤结构,可以保持土壤结构,⑥对。选择C。
18. 滴灌技术投资大,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经济成本较高,D对;与 劳动力多少关系不大,A错;本身需要农业技术不高,西北地区完全有这个 农业科技,B错; 水资源不足不是滴灌的限制因素,而是采用滴灌的原因,C错。
读我国某大城市已建地铁线和新建机场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 下列根据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所处区位推测其沿线区域所属功能区的说法,可能正确是(
A. 甲——高级住宅区
C. 丙——科技产业园
20. 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最高的是(
A. 甲
21. 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将最可能向哪个方向发展(
A. 东北
【答案】19. C
【解析】
19. 甲站点沿线区域大致位于市中心,有多条地铁线交会,交通通达度最高,人流量大,地租最高,应为中心商务区,丁没有位于市中心不适合中心商务的布局,A、D错误;乙站点沿线区域靠近l号地铁线和4号地铁线交汇处和湖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且在城市外缘,应为高级住宅区,B错误;丙站点沿线区域位于城市外缘,环境洁净;靠近2号地铁线和5号地铁线,且有专线与机场相连,交通便捷,应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正确;故答案选C项。
20.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周边的人流量,甲站点大致位于市中心,有多条地铁线交会,交通通达度最高,人流量大,故综合服务等级最高。故答案选A。
21. 该城市新建机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的东北部,故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将最可能向东北方向发展。故答案选A。
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2. 20世纪前半叶,甲、乙两城市制造业兴旺发达,但是20世纪中后期,甲、乙两城市工厂大量倒闭,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②
23. 炼铝工业沿着河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水运便捷
【答案】22. B
【解析】
22. 该国东北部“锈带”工业发展的早,主要是传统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①、②对。该地工业化早,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③、④错。所以A对。
23. 丙河上游干支流沿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可以开发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进而发展炼铝工业;丙河上游干支流,河流落差D。
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
A. 2023年、2022年
C. 2026年、2025年
25. 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
A. 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C. 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24. D
【解析】试题分析:
24. 考查分析材料能力。每12年就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图中最近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是2012年,出生低谷期是2010年,再经过12年又会出现一次。D项正确。故选D。
25. 考查分析图能力。人口出生率波动上升。A项错误。死亡率波动在1%左右,出生率波动在3%左右。B项错误。自然增长率极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老龄化现象明显。C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2—2013年下降。D项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分析能力
二、综合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材料二
(2)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材料三
(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答案】(1)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会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任答三点给6分)
(2)①瓜州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②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
(3)①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解析】(1)可以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区域间位置等来分析,重点强调甘肃省位置的过渡性即可。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纬度位置:地处亚热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区域位置:地处三大高原的结合部,是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要道。
(2)风力资源的分布从地理位置、风力大小、地表形态,植被的覆盖度等方面分析。
(3)“弃风限电”主要考虑电能的当地需求以及与远距离输送德能力,风力资源的缺点等。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为智利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1)依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该国耕地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简要说明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该国矿产业深受能源成本高昂的影响。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说明图中B地最适合开发哪种新能源?
【答案】(1)分布特点:耕地分布较为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南部耕地少有分布。
原因: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耕地分布主要受水源影响,呈点状分布于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安第斯山麓或呈带状分布在河谷地带。
中部为地中海气候,耕地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呈片状分布于陷落谷地或沿海平原。
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候光热不足的影响,耕地少有分布。
(2)A地为地中海式农业,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夏季光热充足;夏季多晴朗天气,加之山谷地形,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及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冲积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任答三点,3分)
(3)适合开发风能资源。B地全年盛行西风,风向稳定,风力资源丰富;沿海地形较为平坦,林地稀少,风力强盛;地形平坦,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可利用的土地较多,不占用耕地和林地(或土地价格低)。
【解析】本题以智利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以及成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资源的开发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该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以及成因分析。一般来讲地理事物的分布描述一般先整体,后局部。结合图例可知,该地的耕地整体看分布不均匀;北部和中部耕地分布较多,南部分布较少,而且北部分布呈点状,中部分布面积较大。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的智利,根据该国北部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北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控制,再加上沿岸寒流的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耕地分布主要受水源影响大,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才会有耕地的分布,多呈点状分布在山麓或河谷地带。中部位于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降水较为充足,耕地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呈片状分布于陷落谷地或沿海平原。南部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属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适合耕作业的发展,耕地较少。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B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C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B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A河调水改善B湖水质。
(1)比较A河流域降水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推测在①地放牧的季节及其原因。
(3)针对图示地区的现状,请你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差异:(东)北部多,(西)南部少。
成因:地处中纬西风带,(且有山口向西敞开,)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深入;(东)北部为山地迎风坡,(且山体高大,)水汽遇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
(2)冬季。①地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高,适合放牧;夏季保留的草场资源有利于牲畜过冬,充分利用了草场资源。
(3)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应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灌溉水源,缓解湖泊萎缩,改善湖泊水质;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预防荒漠化和盐碱化;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区域特色旅游;发展制盐工业;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
【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及阿尔泰山等信息可知,A河为额尔齐斯河,因此图中西侧河谷缺口成为水汽进入的通道。该地地处中纬西风带,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深入,被北部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所以A河流域降水北部多,南部少。
(2)夏季气温高,海拔高处凉爽利于牲畜生长,因此成为夏季牧场。冬季寒冷,山麓地带较山上气温高且背风,还可充分利用夏季保留的草场资源,因此适于冬季放牧。由图可知①位于山麓地带,因此为冬季牧场。
(3)可持续发展即保证经济的增长,又不应对环境构成破坏,本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生态脆弱,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小,应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当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应注意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切实解决居民生活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减少因过度放牧等造成对植被的破坏。针对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应注意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灌溉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土壤的盐碱化。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区域特色旅游;该地对内流湖、咸水湖,因此可发展制盐工业等。
本文标题: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37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