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12点13分,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VRSS-2)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完成下面小题。
1. 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发射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马拉开波夕阳西下
B. 乌鲁木齐正进午餐
C. 马拉开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比沙市小
D. 长城站(62°13′S,58°58′W)出现极昼
2. 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丰富,酒泉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油、太阳能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B. 石油资源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圈
C. 委内瑞拉和沙市都看不到极光现象
D. 酒泉的自然环境是四大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 C
【解析】
1. 考查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等。 卫星发射时,马拉开波(西五区)为8日23点13分,不可能夕阳西下; 乌鲁木齐(约88°E)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为10点13分,不可能在吃午餐。 马拉开波(热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比沙市小(最大最小的差23°26′+10°小于23°26′+23°26′);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永远没有极昼。
2. 石油、太阳能都来自于太阳辐射;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岩石圈还包含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委内瑞拉和沙市都不位于寒带,都看不到极光现象;酒泉的自然环境是四大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飞机从甲地(60°N,100°W), 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完成下面小题。
3. 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A. 6小时
4. 甲地位于沙市(约30°N,112°E)的
A.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答案】3. C
【解析】
3. 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背靠背”),最短航线是向北飞,到北极点后再往南飞,距离为(90—60)×2×111。 而沿60°N飞行的距离是180×111×cos60°,故需要12个小时。
4. 根据材料可知,甲地位于(60°N,100°W),沙市位于(30°N,112°E),故甲地位于沙市的东北方向。
下图为6月22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四地纬度由南到北的排列是
A. 甲、乙、丁、丙
C. 丁、丙、乙、甲
6. 若丙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 (116.25°E,6°34′S)
C. (123.75°E,6°34′S)
【答案】5. D
【解析】
5. 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夏至日,越往北昼越长。故四地纬度由南到北的排列是丙、丁、乙、甲。
6. 丙地的昼长为11时30分,其正午的北京时间为12:15(白昼的正中间时刻)、地方时为12:00,故其经度为116.25°E;正午太阳高度为60°,计算纬度为6°34′S或53°26′N(后者昼长大于12小时,为北半球的地点,淘汰)。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左图)、“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图乙中四点日期的判断,最有可能的是
A. ①表示小寒
C. ③表示秋分
8. 海口(约20°N,110°E)白昼变短,但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的时段最可能是
A. 夏至至小暑
C. 芒种至夏至
【答案】7. A
【解析】
7. 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切点纬度”实质是直射点纬度的余角(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故③必为冬至或夏至、春秋分为最上面的顶点;白露接近秋分,而④接近的是二至日。也可把起点A设为冬至(或夏至)开始依次得出①②③④的节气
8. 海口白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的时段是太阳直射点南移、逐渐靠近20°N的时段,对应夏至至小暑。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之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 四个地方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
A. ①>③>②>④
C. ①>③=②>④
10. 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四地中最接近的是
A. ①地
【答案】9. D
【解析】
9. 四地均无太阳直射、H无小于0的现象,故均位于温带(①为南极圈)。 故④纬度最低,②③纬度度数相同、半球不同(②为南半球)。故④>③=②>①。
10. ⑤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故位于南半球(昼长约18时30分,约为60°S),如为①,昼长最大为24小时。③④位于北温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淘汰。故最接近②地。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下面小题。
11. 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 10时
12. 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 9月21~30日
C. 10月11~20日
【答案】11. D
【解析】
11. 考查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审题: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昼长约1分钟,绝非由极夜马上转为极昼!而是由极夜转为昼长从0小时逐渐、缓慢增加。“首个日出”即太阳刚刚升起就要落下:地方时12:00,黄河站与北京时间差约为7小时(估算即可),故19:00最接近。
12. 黄河站极夜现象结束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还差12天。据对称原理,秋分日后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约为10月2日附近。
下左图为①②③三地北半球夏至日一天内直立杆的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杆的长度均为1米。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正午太阳在南,位于北温带
C. ③位于22°34′S
14. ①地的某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别墅式海滨景观房,并宣传四季可观海上日出(假设天气晴朗),开盘后房屋销售一空。右上图为该小区住户分布示意图,入住后,出现住户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现象,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夏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B. 冬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C. 全年,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日出
D. 楼间距太小,根本无法看到海上日山
【答案】13. C
【解析】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南正北是正午。①正午的影子朝北,太阳在南,故位于北温带(设为30°N);③影子在南,太阳在北,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可算出为21°34′S。
14. 东南方向0米等高线为海岸线。夏半年太阳东北方向升起,东北方向有一山脊或山坡(且没有看到海岸线),因此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冬半年太阳东南方向升起,多数可以看到海上日出。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及其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a
C. 大气逆辐射——c
16.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A. 太阳辐射——a
C. 大气逆辐射——f
17. 有关e的叙述正确的是
A. e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 e强时说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C. e强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的气温较低
D. e强弱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
【答案】15. B
【解析】
15. 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b,d为地面的反射。
16.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逆辐射c,f为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
17. e为云层的反射,云层越厚,白天的削弱(反射)作用越强。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 西北风和北风
C. 西北风和西风
19.
A.
20. 下列热力环流图示,画法正确的是
A. ①②
【答案】18. A
【解析】
18. 读图可知,d是高空,C林地冬季气温较裸地气温高(林地热容量较大,同海洋;裸地同陆地)。故近地面C气压低。而高空的小c比a、e气压高(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西北风和北风。
19. 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与高空相反,而近地面的C为低压,与C图符合。
20. ①箭头不能表示环流,错误;②表示夜晚,山风;③城市热岛,城市气流上升,错误。④表示白天,海风。
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空气流运动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21. 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 ①
22. 由图甲可知图乙现象出现时段约为
A. 6时~18时
C. 18时~次日6时
【答案】21. D
【解析】
21. 读图可知,实线为陆地(温差大),虚线为海洋,读图可知,最高气温出现在④处。
22. 图乙吹海风,海洋气温(较陆地)低——为8时~16时。
读东亚部分区域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23. 等压线M的气压数值最可能为
A. 1010
24. N处的风向最不可能是
A. 南风
【答案】23. C
【解析】
23. 读图可知,等压距(相邻的差值、等差)为2.5;再看清M两侧的气压数值:南北均为1015、西边A处等值线为1017.5。故M可能为1015、1017.5;先淘汰1010、1020(与相邻的1015差值为5);1012.5尽管与1015差值为2.5,但与相邻的A处1017.5差5(A处的1017.5也与M线相邻)。故等压线M的气压数值最可能为1017.5。
24. N处南面为高压、北面为低压,故风向为西南风(南风或西风),最不可能是东北风(风向指风的来向)。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分布图,虚线为晨昏线。完成下面小题。
25. 与①地相比,②地
A. 风力较小
C. 昼长年变化较小
26. 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答案】25. D
【解析】
25. 读图可知,中心为北极点(北冰洋而不是南极大陆)。与①地相比,②地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长年变化较大、风力较大。②地位于90°E,向东离180°近,①地90°W,向东离180°远(时间较晚),②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26. ①地西侧(“右侧”)气压高于东侧,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西北风(图倒过来看)。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处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
C. d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28.
A.
【答案】27. D
【解析】
27. 读图可知,a处位于赤道,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b位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C处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28.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低纬的东北信风、中纬的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构建模式,探究地理原理规律、成因和过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29. 若该图热力环流模式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图为城市热岛环流,②处不宜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
B. 若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H一定表示陆地,吹海风
C. 若为山谷间夜晚的热力环流,则②为山风,山谷H易出现逆温(上热下冷)现象
D. 相同高度内,F、G间的气压差大于E、H间的气压差
30. 若该图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S线代表地球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④刚开始为南风,其后为西南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
B. G为动力作用形成的热高压,其成因和性质与极地高气压不同
C. ②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
D. ②风带一般较干燥,但源于海洋则较湿润
【答案】29. B
【解析】
29. 若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G、H都有可能为陆地或海洋,且并不知道是白天还是夜晚,故无法判断吹海风还是陆风。若图为城市热岛环流,②处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若为山谷间夜晚的热力环流,则②为山风,山谷H易出现逆温(上热下冷)现象;相同高度内,F气压小于E、G气压大于H,故F、G间的气压差大于E、H间的气压差。
30. 若该图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④为高空风,刚开始为南风,其后为西南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G为动力作用形成的热高压(副热带高压),其成因和性质与极地高气压不同;②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属于中纬环流;②风带为东北信风带,由高纬吹向低纬,一般较干燥,但源于海洋则较湿润。
二.综合题(
31. 下图为经纬网局部图,EFG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完成下列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GF的长度约为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西半球的那一段中,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范围是
(4)六个月之后,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答案】(1)(120°E,23°26′N)
(2)10000
(3)160°E向东(顺着自转方向)到150°W
(4)从南回归线(90°)向南向北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北半球及赤道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解析】(1)EFG为晨昏线,所以EFG下面部分是昼半球部分或者是夜半球部分,阴影与空白部分日期不同,两个分界线分别是180°经线或时刻为0点的经线。图示只是北半球部分,所以晨昏线只有半条,经度范围只有180°,根据图中等份分析,一份30°,时差2小时。若过F点的经线是180°经线,则右边分界是0点,0点应位于夜半球的中间,所以这种假设不对。过F点的经线只能是时刻0点的经线,进而推断出另一分界线180°经线的时间是8点。EFG下面部分是夜半球,这一天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F点所在经线为0点,经度为6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120°E,23°26′N。
(2)读图可知,GF为晨昏线的四分之一,故GF的长度10000千米。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为赤道,西半球的范围为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结合图中可知,昼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顺着自转方向)到150°W。
(4)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个月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32.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③、④分别为
(2)由图可知,低层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3)应用图示原理,简述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简述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年温差(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
【答案】(1)大气逆辐射
(4)撒哈拉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昼长的年变化都较小,故气温的年变化较小。
【解析】(1)读图可知,③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2)结合上题可知,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
(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方面分析。
(4)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从撒哈拉沙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方面分析。
33. 读某区域等压面的垂直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冷热不均导致了热力环流,图中A、B、C、D四处中,气压值最大的为____地,近地面C、D两处中,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
(2)若图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C为_____(海洋/陆地);若D为山谷、C为山坡或山顶,则图为______(白天/夜晚)的山谷环流。
(3)若图中热流环流的箭头方向与北半球低纬环流的方向一致,则CD间为__________带;简述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
(4)下图箭头为M点的风向(东南风),画出M点的受力情况(标注方向及其名称)。
【答案】(1)C
(3)东北信风
(4)【摩擦力:和风向(运动方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向左偏,为南半球)。
【解析】(1)根据等压面分布可知,C地等压面上凸,气流上升,说明气温低、气压高;同理可判断,D地气温高,气压低,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故气压值最大的为C地,气温较低的是C。
(2)若图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C气温低,应为海洋;若D为山谷、C气温低,气流下沉,应为山坡或山顶,则图为晚上的山谷环流。
(3)若图中热力环流的箭头方向与北半球低纬环流的方向一致,C地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则CD间为东北信风。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等方面分析。
(4)M点的受力情况要考虑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等。
本文标题: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325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