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这首歌词中“点灯”的“星星”一般指的是
A. 行星
【答案】C
【解析】行星、彗星以及流星体本身都不会发光,而恒星是会发光、发热的天体,所以歌词中的星星属于恒星,故选C。
2. 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A. 月球
【答案】A
【解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故选A。
3.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 地月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地球属于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答案选D。
考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4. 水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A. ①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气温变化幅度不太大,①对。大气成分中有氧气不是液态水存在的原因,②错。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与液态水存在关系不大,③错。与太阳距离比较适中,气温适宜,④对。B对,A、C、D错。
【考点定位】地球上液态水存在的条件。
5. 与太阳系其他几大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人类的独特原因是
A. 存在黄赤交角
C. 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
【答案】C
【解析】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内在原因主要是地球上由适宜的温度、适宜呼吸的大气、液态水体等,外部原因主要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结合所在选项,故答案选C项。
6.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 阴差阳错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也是地球上大气、水循环的动力,潮起潮落、阴晴圆缺等与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有关,而风生水起与太阳辐射有关,故选D。
7.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 氢气燃烧
【答案】D
【解析】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选D正确。
考点:太阳辐射。
8.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重力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选B。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9.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A. 黑子和光球
【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为黑子和耀斑,而光球、色球属于太阳大气层的一部分,不是太阳活动,故选C。
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
A. 引发台风和海啸
C. 使青藏高原海拔升高
【答案】B
【解析】台风和海啸是地球上大气或者海底地震等造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太阳活动发生时,会影响地球上气候的变化,会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B对。青藏高原海拔升高,与板块运动有关,C错。酸雨主要是人类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导致的,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故选B。
11. 太阳风暴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下列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极光的国家是
A. 加拿大
【答案】A
【解析】极光现象是高纬地区的高层大气与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新加坡、意大利及巴西纬度低,不会有极光现象,而加拿大纬度高,有可能观测到极光,故选A。
12. 地球自转的真周期是
A. 1个太阳日
C. 24小时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故选B。
13. 地球自转产生了
A. 昼夜现象
C. 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都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形成偏向等地理意义,而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差异。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故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而形成昼夜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注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区别。
14. 下列各节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元旦
【答案】A
【解析】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元旦为1月1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故选A。
15. 决定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最北、最南界线位置的是
A. 地球的自转运动
C.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答案】D
【解析】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º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远到达南北纬23 º 26´,这个纬度即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位置,它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同。选D正确。
16. 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悉尼的季节是
A. 春季
【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悉尼位于南半球,7月份为冬季,故选D。
17. 到南极大陆进行科考最佳的季节是
A. 北半球冬季
【答案】A
【解析】北半球的季节与南半球是相反的,北半球冬季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是极昼期,利于科考。选A正确。
2017年10月19日至24日,首届“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广西举办。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8.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北京
19.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18. D
【解析】
18. 由题目可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10月份举行,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四个城市中海口纬度最低,昼最长,故选D。
19. 由材料可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10月份举行,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从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从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0.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地温的垂直差异
C. 地震波速度的垂直变化
【答案】C
【解析】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基本知识即可解题。
21.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C.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C
【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错。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B错。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对。岩石圈的下部为软流层,D错。故选C。
22. 下图是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A,B,C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答案】D
【解析】21.试题分析: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大气圈分布的最高,岩石圈分布在最底层,对应图中的C。水圈分布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顶部,对应图中的B。生物圈指的是全部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所以兼跨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对应图中的A。故选D。
【考点定位】地球圈层结构
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①辐射的名称是
A.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24.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 ①
25. 夜晚,直接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是
A. ①
【答案】23. A
【解析】
23.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A。
24.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故选B。
25.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夜晚,直接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
【点睛】大气受热的过程: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6. 晴朗的夜晚利于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弱
C. 纬度位置
【答案】B
【解析】晴朗的夜晚云层较薄,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故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故选B。
27.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温室效应
C. 海陆热力差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中,用的是沙石和水,记录了白天和晚上的温度,白天沙石温度高,晚上沙石温度低,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项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集中
③汽车数量多
A. ②④
C. ①③④
29.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会引起
A. 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C. 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答案】28. D
【解析】本题考查城郊环流。
28. 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汽车多等原因导致排放大量的废热,故形成热岛效应;选D项。
29. 城市气温较郊区高,故形成城市上空气流上升,降水较多,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故选C项。
30. 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C.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存在热量差异,B正确;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的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是高低纬度间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考点定位】大气环流产生的原因
【方法总结】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的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是高低纬度间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3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C. 地球自转偏向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三圈环流;空气的上升与下沉,形成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地球自转偏向力,是影响风向的原因,不是风的形成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大气运动的直按原因即风的成因。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原因。
32. 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
A. 南北纬60°附近
C. 南北回归线附近
【答案】A
【解析】在南北纬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气流被迫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A。
33. 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
A. 东北信风
【答案】B
【解析】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中纬西风,故选B。
34.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A. 亚洲低压
C. 副热带高压
【答案】D
【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亚欧大陆降温速度较快,形成高压中心,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得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故选D。
35. 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主要的原因是
A. 大阳辐射不同
C. 下垫面状况不同
【答案】B
【解析】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而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导致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为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36.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①行星的名称是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具有类似的运动特征: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
(3)图示季节,北极附近出现
【答案】(1)火星
(2)同向性
(3)极昼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①行星绕日公转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以外,且紧邻地球,所以应为火星。图中三大行星为金星、地球和火星,均属于类地行星。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的特征(绕日公转的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读图可知,图示季节,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37.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横线箭头代表太阳光线。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2)这一天,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3)图中①②④三点连线为
【答案】(1)23°26′S(南回归线)
(2)③ ③ ①
(3)昏线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①地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该地的地方时是12点。
(2)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③位于赤道上,线速度最大。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图中图中③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①位于北极圈上,冬至日出现极夜现象。
(3)地球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朝向太阳的一半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为夜半球。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①②④三点连线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38.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A表示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C
(3)当地震波穿过N界面以后,B波的速度将会下降,而A波则消失。说明E圈层的外部
可能为
【答案】(1)横波(S)
(2)地壳
(3)液态
【解析】(1)地震波分横波(速度慢)和纵波(速度快),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A为横波B为纵波。
(2)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M莫霍界面,N古登堡界面,C地壳,D地幔,E(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3)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出N面以上物质为固体,N面以下外核部分为液体或气体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39. 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A图反映的北半球节气是
(2)B图中M为
(3)M是
【答案】(1)冬至日
(2)西风带
【解析】(1)根据图中的直射点的位置判断节气.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在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在南回归线是冬至日,在赤道是春秋二分.所以A图是冬至,B图是春秋二分,C是夏至。
(2)90°是极地高压带,60°是副极地低压带,30°是副热带高压带,0°是赤道低压带.读图可知,图中N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M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
(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M为西风带,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N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40. 读“北半球某月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2)图中低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图中A处此季节盛行
【答案】(1)7月
(2)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3)东南季风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亚洲大陆上受低压控制,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表明亚洲大陆气温较同纬度海洋高,大陆升温速度快,应为7月份。7月份,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2)读图可知,图中低压中心位于印度附近,称为亚洲低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东亚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本文标题: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等四校高一2017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31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