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巩固]
下图为某大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
B .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C .小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D .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进口量大
2.下列关于该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③世界上主要粮食进口国 ④大规模开垦荒地是该国保障粮食供应的措施之一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
解析:第1题,据图示经纬度及地形分布状况可判断出该国是美国,而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中国。第2题,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答案:1.A 2.A
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表示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的序号是( )
A .⑥
4.①农业带的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温暖湿润
C .土地贫瘠
5.关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
B .是为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C .大力开发生物资源,开垦草原、垦殖荒地
D .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
解析:第3题,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区域。⑦地处高大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第4题,①农业带纬度较高,受五大湖影响较大,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市场不属于自然条件。第5题,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学的、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C 项说法明显有误。
答案:3.B 4.C 5.C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 .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 .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
C .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 .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7.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 .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D .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解析:结合图例可知,甲位于大小兴安岭,因过度砍伐等原因导致森林减少;乙位于内蒙古高原,由于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地荒漠化;丙位于三江平原,湿地破坏严重,为保护湿地应退耕还湿,建自然保护区。
答案:6.A 7.D
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 )
A .广东B .吉林
C .新疆
(3)说明①、②两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4)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5)B区域是玉米的主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什么?
解析:第(1)题,美国的玉米带位于乳畜带的周边地区,为其提供丰富的饲料;②为小麦带。第(2)题,玉米在我国盛产于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其中以吉林产量最大,而吉林省又具备地广人稀的优势,因此粮食的商品率较高。第(3)题,①、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两个显著的特征。第(4)题,东北种植的是夏季稻,夏季的水热条件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同时拥有肥沃的黑土。第(5)题,美国大农场种植注重规模效益、机械和农业技术投入,而东北农业生产相比较为粗放,通过对比进行分析。
答案:(1)玉米 小麦
(2)B
(3)商品谷物农业。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4)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
(5)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良品种等。(答出两点即可)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C .气候、地形
2.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 .机械化水平高
C .水热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带,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的是畜牧奶业基地,故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为气候和地形,C 选项正确。第2题,①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③地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是③地区的优势。
答案:1.C 2.C
(2016·厦门一中高二月考)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3~4题。
A .光照
C .降水
4.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 .农作物A
C .农作物C
解析:第3题,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第4题,从资源利用率来看,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 的种植。综合分析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为松嫩平原。
答案:3.B 4.A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Ⅰ) 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Ⅱ) ,完成5~6题。
5.据图推断乙地( )
A .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
B .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 .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
D .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
6.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
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A .①④
C .①③
解析:第5题,根据美国农业带分布情况,乳畜业分布在美国东北部,A 项错误;乙地位于中央平原西部山麓地带,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位于畜牧和灌溉农业带,B 项错误;乙地纬度较高,对冬季寒潮没有地形阻挡,可能面临冻害、雪灾,C 项正确;乙地农业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规模大,商品率高,D 项错误。第6题,甲地农业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由于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①项正确;甲地以种植业为主,没有过度放牧问题,②项错误;距离五大湖较远,甲地没有大规模围湖造田现象,③项错误;甲地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污染土地造成土地质量下降,④项正确。结合选项,A 项正确。
答案:5.C 6.A
7.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 .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选C 。根据地形图可知,①地为平原,发展种植业很有优势;②地为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更具优势;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发展多种经营。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公布,黑龙江2015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二连增”。粮食品质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黑龙江是中国第一产粮大省。该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其绿色产品远销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2015年3月18日经济日报报道,近日对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行业采访发现,在国家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影响下,东北地区原料玉米价格保持高位,然而淀粉、酒精、饲料等下游市场产品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加工链条短、产品趋同等原因,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行业进入升级整合加速期。
材料三 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
(1)比较冬季A 、B 两地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描述图示区域内山地及平原等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3)分析黑龙江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4)对于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有的专家持反对意见,有的专家则大力支持,请阐述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解析:(1)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 地位于寒冷的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低,B 地位于背风坡,气温较高。(2)图中的地形区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主要从分布的方位及其走向方面分析。(3)主要从当地的环境、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4)如果持支持意见,主要从玉米深加工的有利条件或有利影响方面分析,如果持反对意见,主要从玉米深加工的不利条件或不利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A地气温低于B 地。 原因:A 地位于寒冷的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低,B 地位于背风坡,气温较高。
(2)大兴安岭位于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于中部,地势平坦;小兴安岭位于东部(或东北部) ,为西北-东南走向。
(3)污染小,环境质量优良,冬季受寒潮影响,病虫害少,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
(4)支持。理由: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相关机械工业发达;产品市场广阔;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粮食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
或反对。理由:原料玉米的价格较高,产品价格较低;产业加工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产品趋同,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10: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300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