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天体系统中均含有太阳和地球的是(
A. 太阳系、地月系
C. 河外星系、总星系
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关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A. ①④
3.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短暂中断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⑤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⑥大气中CO2含量近年来增长很快
⑦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
A. ①②③④
4.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 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 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5.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成90°夹角,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①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
②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转现象
③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④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A. ①②
6.一位山东潍坊的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 6:00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7.该图反映的地点是( )
A. 北极点
8.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上图中B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处表示黑夜)( )

2015 年9 月3 日,我国政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阅兵当日,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
A. 昼夜等长
10.阅兵当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 )
A. 73.5°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1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①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A. ①
C. ③
14.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②位置时,有关太阳直射点及移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C. 在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 热带
C. 北寒带
16.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A. 寒带的范围变大
B. 温带的范围变大
C. 热带的范围变小
D. 寒带的范围变小
17.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读图甲和图乙中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 )

C. ②③
18.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
C.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
A. 8时
20.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
A. 15时
C. 3时
下图表示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若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则上升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 ①②
C. ③④
22.若该图示意郊区与城市之间的热力环流,则( )
A. a代表郊区
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 在a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③地更合理
D. 在③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23.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 )

A. ①②④⑤⑥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4.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 增强a辐射
C. 增强c辐射
25.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 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C.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6.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C.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
A. 甲>乙>丁>丙
C. 丙>丁>甲>乙
28.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热量少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甲乙之间气流由乙流向甲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A. ①④
C. ③④
3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建港口的是( )
A. ①③
C. 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
31.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的缘故。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
(4)为什么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位置极点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指出乙图中表示晨线与昏线的线段,晨线________。并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及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33.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
大的是________;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________。
(4) 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_______。
(5) (双选)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34.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层次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层和日冕层。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B层的主要活动是________,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为________ 。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
(4)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地月系有地球和月球构成、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之外的天体系统的总称,因此,这两个天体系统都不包括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而太阳系有包含在银河系中。
考点定位:天体系统
【知识拓展】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了天体系统。其中月球以地球为中心绕转形成地月系,而地月系又和其他天体以太阳为中心绕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构成银河系,银河系之外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河外星系,它们和银河系构成总星系。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2.A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气温变化幅度不太大,①对。大气成分中有氧气不是液态水存在的原因,②错。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与液态水存在关系不大,③错。与太阳距离比较适中,气温适宜,④对。B对,A、C、D错。
【考点定位】地球上液态水存在的条件。
3.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潮汐现象与太阳和月球对海水的引力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①错误;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⑤错误;大气中CO2含量近年来增长很快与矿物燃料的燃烧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⑥错误;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地球的气候,极地高空出现极光,②③④⑦正确。故选B。
4.D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但因海拔不同,它们的纬度不一定相等,故A项正确;c点的线速度最大,可能是纬度较低,故B项错误;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越小,故C项错误;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线速度与角速度的特点。
【名师点睛】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
影 响 |
关系 |
纬度 |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
负相关 |
海拔 |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
正相关 |
5.C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成90°夹角,则黄道面和赤道面重合。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
6.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均在地方时6时日出,手表时间是北京时间也即120°E的时间,二者相差4°,每4分钟1度,据此可知手表显示时间为6:16。故选B。
7.B
8.B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7.6月22日正好出现极昼,12月22日出现极夜说明该图反映的地点是在北极圈上,B正确;不在北极点,南极点和南极圈上ACD错误。
8.上图中B点为12月22日,本题中A主要是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表示6月22日前后;B表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表示12月22日前后;C表示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表示6月22日前后;D全球昼夜平分表示春分前后。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B。
【考点定位】地球公转地理意义,自转的方向。
【名师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移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2)移动位置: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9月23日)时又直射赤道.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以后又北移。(3)移动周期:一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9.C
10.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9.据材料可知,阅兵当日为9 月3 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京昼长夜短。故选C。
10.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公式:H=90°-|φ-δ|来计算,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秋分日即9月23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50°,那么9月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应该大于50°,而且较为接近,故选B,
11.D
12.A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顺德市勒流中学高一上第2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1.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在穿越地心前,从地表向下,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正确。
1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油气层传播,但纵波可以,因此当横波消失,纵波不消失时,说明有油气层,A正确。
【考点定位】
【方法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13.D
14.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3.二分二至图上下二分,左右二至,据图可知,根据地轴北端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可判断,③为冬至日12月22日,则左侧相应位置为夏至日6月22日,再根据公转方向可判断上为春分日下为秋分日。2008 年元旦即
14.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②位置时,应处于从秋分日至冬至日期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选B。
15.B
16.A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5.五带中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热带地区常夏无冬,寒带地区常冬无夏。故选B。
16.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而温带范围变小。故选A。
17.A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甲图中①正午太阳高度达,说明纬度低;
18.C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恒星日,C正确,BD错误;一个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A错误。故选C。
19.B
20.C
【来源】2017届河北邯郸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9.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空白部分表示白昼,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图示昼夜平分,A点为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交界线,故判断A点为6时,则甲地位于A点东侧45°,其地方时为9时。
20.图示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AO为顺着自转方向由6日进入7日的交界线,为7日0时,故甲地较A点所在经线东侧45°,地方时早3个小时。即为7日3时。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的计算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晨昏线图示的时间问题分析的关键点,能找出6点或18点;注意若为两个日期分界线,则分界两个日期的两条界线为0时和180°经线,利用自转方向确定0时经线的位置即可推算时间。
21.B
22.A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解析:
21.读图可知,②为上升气流,结合山谷风的形成原理,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山谷升温满,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到了夜晚,由于山坡降温速度快,气流垂直下沉,山谷降温慢,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选B。
22.若若该图示意郊区与城市之间的热力环流,a气流垂直下沉,说明气温低,所以应为郊区,A对。市区由于大量人为热的存在,气温高,气压低,B错。建设绿化带应该在③地,可以起到净化空气作用,C错。在③地布局水泥厂降污染物带到市区,D错。
【考点定位】常见的热力环流
【名师点睛】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⑴海陆风环流

形成 |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
影响 |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而定,一般海风开始于上午11时,到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时左右转为陆风。
⑵山谷风环流

形成 |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
影响 |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
(3)城市风环流

形成 |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
影响 |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及城市热力环流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
23.D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当;据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使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使地面损失热量多,故气温日较差大。故选D。
24.C
25.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4.据图箭头特点可知,图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利用的是燃烧柴草增加大气中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应的是增强③辐射。故选C。
25.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且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正确;大气逆辐射与天气有关,阴天大气逆辐射强,C错误;地面辐射的长波红外线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D错误。故选B。
26.B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期末考试(文)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错。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于山谷,山谷气温高,气流上升,B对。城区温度高于郊区,风从郊区吹向城区,C错。地面受热气流上升,D错。故选B。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原理
27.A
28.A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7.同一海拔高度上,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读图,可以判断同一海拔高度上的近地面甲、乙的气压是甲>乙,,高空丙是低压,丁是高压,丁>丙。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所以甲地气压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甲>乙>丁>丙。故选A。
28.据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甲地相对形成高气压,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热量少,A正确;乙丁之间垂直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错误;乙地相对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从甲吹向乙,C错误;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D错误。故选A。
29.A
30.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9.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中①②在北半球②在河流右岸,侵蚀作用强,①在河流左岸,沉积作用为主,最终可能和小岛相连;③④在南半球,③在河流左岸,侵蚀作用强,④在河流右岸,沉积作用为主,最终可能和小岛相连。故选A。
30.港口适合建在港阔水深的地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③河岸侵蚀作用强,水深,适合建港口。故选B。
31.(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3)地面辐射
(4) 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地面升温快;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快,所以晴天昼夜温差大。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4)昼夜温差应从白天的最高气温和晚上的最低气温之差分析。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地面升温快;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快,所以晴天昼夜温差大。
32.(1)MN

(3)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赤道昼夜等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若A位置时为12月22日,并结合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说明位于北极点上空俯视,乙图中极圈内是极夜现象,表示晨线与昏线的线段中,晨线是MN,昏线是PM,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北极圈是极夜现象,该日,Q地地方时为15时,又因为位于昏线上,所以Q地日落是15时,则日出为9时,昼长为15-9=6小时。
(3)据上题分析可知,A位置为冬至日,则C为夏至日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赤道昼夜等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3.(1)见下图

(2)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C D A D
(4)日出
(5)AC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背向太阳一侧为夜半球,面向太阳一侧为昼半球。
(2)据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可判断为夏至日。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总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据图可知,图中A、B、C、D四地,C点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即D点位于南极圈上,为极夜现象;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越偏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即A点最先看到日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南半球河流向左偏,据图可知,D位于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4)据图可知,C地此时位于晨线上,所以正值日出。
(5)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夏至日光照图,此日后3个月中,即从夏至日6月22日至秋分日9月23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A正确,C错误;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C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D错误。故选AC。
【点睛】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注意:(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远,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小。(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特点是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地转偏向力偏移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3)晨线上的点都表示即将日出,昏线上的点都表示即将日落,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0时或24时。(4)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5)地球绕日公转1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经过远日点速度最慢。
34.(1)光球 色球
(2)黑子 耀斑 11年
(3)磁暴
(4)极光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A、B、C三层次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 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B层的主要活动是耀斑,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为11年。
(3)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考点: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
本文标题: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90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