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
A.L1和L2相等
C.L1约为L2的1.5倍
2.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C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右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相交于点O。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则( )
A.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
B.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
C.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
4.如果纬线b刚好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则在O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 )
读我国1991~2006年能源消费重心轨迹移动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
B.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由我国东北地区移到我国西南地区
C.1994年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大致在我国华北地区
D.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距离达到200
6.下列关于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
C.我国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较落后
D.我国中西部地区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
7.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8.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9.图示信息表明( )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
B.图1的比例尺比图2小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两极地区是我国进行科学考察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符号所示地区正确的是( )
A.①非洲 ⑤印度洋
B.②北美洲 ⑥印度洋
C.③太平洋 ⑦太平洋
D.④太平洋 ⑧大西洋
11.图中各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①②
读“所给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2.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有关该图中两点间实际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D等于DE
C.AB是AD的2倍
下图1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1回答1~2题。
13.图中X地位于P地的方向是
14.从X地到P地经过
1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
16.关于分界线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A.温带和寒带分界线为66º34′N
C.南北半球分界线为0º
D.中高纬度分界线为60ºN, 60ºS
17.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以赤道为界,南、北纬的度数分别向南、向北愈来愈小,到北极和南极点时,为0°
18.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
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
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
19.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
①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
A.①②
读下图,回答8~9题。
20.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0E,40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
A、①
21.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①所在的方格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回答14~16题。
2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 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 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
23.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西半球的界线 B.东西经的界线
C.中时区的中央经线 D.经过非洲、欧洲、南极洲
24.关于地球上一点的地理坐标15°W、65°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该点位于西经度、中纬度
C.该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D.该点位于东经度、高纬度
25.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
二、综合题(共50分)[来源:Zxxk.Com]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1中A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______。(4分)
(2)图2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4分)
(3)图3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为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6分)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2分)
27.目前我国已建有五个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下面两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________。相距最近的两科考站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试算出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数)。(2分)
(3)若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飞往中山站,说出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2分)
(4)请说出图中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
28、右图中A点在地球表面上(4分)
以赤道对称的点其经纬度是
以地轴对称的点其经纬度是
以地心对称的点(成为对跖点)是
29、北京全年水资源总量仅23.1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00m3,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读1979-2010年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图(图3),说出近30年来北京市用水结构的变化,并提出进一步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10分)
30、读1980年~200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图(图3),说出1980年~200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变化特征,并分析这种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解析:第1题,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相差60个纬度,长度约为6 660
解析:第3题,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A、B选项错,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确定O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第4题,根据题意可知b为北回归线,则在O点上空俯视地球的可能是A图。B图是在赤道正上方看地球,C、D是在极点正上方看地球。答案:3.C 4.A
解析:5.C 6.B 第5题,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但并不是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A错;2006年能源消费重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而不是在西南地区,B错;1994年能源消费重心位于35°N,114°E附近,属于华北地区,C对;能源消费重心大致移动了1个纬度的距离,大约为100 km,D错。第6题,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能源和原材料丰富,但经济、技术水平落后,资金不足,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再加上土地等成本较低,吸引高能耗产业转移,因此重工业比重会较大。
9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如果同在18°(南纬或北纬18°)纬线长度相等,选取经度1°的纬线长度,实际距离一样,而图上距离图1较图2短,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则图1的比例尺较图2小。
10.C 11.B
二.26解析:第(1)题,从图1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A点坐标为(15°S,15°W),属于南半球、东半球。A、B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相差10个纬度,相距约为1 110 km,属于低纬度。第(2)题,图2为局部南极点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C点经度为170°E,故C点经纬度为(60°S,170°E),属于南半球、西半球。CD位于60°S,相差5个经度,相距111×5°×cos 60°=277.5 km左右。第(3)题,根据图3中的0°和90°E可知该图为北极点投影图,F点的地理坐标为(70°N,180°),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属于高纬度,F点在E点的西北方向。第(4)题,图1中A点坐标为(15°S,15°W),图2中C点坐标为(60°S,170°E),由此可知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15°S,15°W) 南半球、东半球 1 110 km 低纬
(2)(60°S,170°E) 南半球、西半球 275 km(或277.5 km)
(3)(70°N,180°) 北半球、西半球 高纬 西北
(4)东北
27解析:第(1)题,昆仑站纬度最高,距极点最近。四站中,中山站和昆仑站相距最近。第(2)题,中山站与昆仑站大约有11个纬度差,所以直线距离约为:111×11=1 221 km。第(3)题,长城站和中山站同在南半球,其最短航线为凸向南极的劣弧弧长,由于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偏东方,所以飞行方向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第(4)题,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20°W~90°W之间,为西半球。根据极地经纬网中方向的判断方法很容易判断出它们的相对方位。
答案:(1)昆仑站 中山站和昆仑站
(2)约为1 221 km。
(3)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
(4)长城站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的西北方向,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
29、变化: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的比重增加,(2分)工农业用水比重下降。(2分)
措施:节约用水;(2分)提高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分)跨流域调水。(2分)
30、变化特征:面积大幅度减少,(2分)湿地呈现斑块状分布。(2分)
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变大,(2分)降水量减少,(2分)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幅度加大。(2分)
本文标题: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69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