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环是一种地貌特征,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成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图1为某地石环图,读图完成1-3题。

1. 石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外部条件是
2.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石环形成相关性较小的是
3. 形成原因与石环类似的是


4. 香港的盛行风为
5. 启德机场跑道走向主要是考虑
6. 搬迁后原启德机场机场跑道最适宜用作

7. 有关大都市群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8. 有关京津冀城市圈说法正确的是

9. 土壤保蓄水效果最好的是
10. 该果园的耕地深度可能是
11. 20-50c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5月份免耕比翻耕高,而10月份却是翻耕比免耕高,与该现象关联度最小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

(1)分析可可西里地区被称为“千湖之地”的原因。(6分)
(2)为何可可西里湖泊盆地成为藏羚羊主要产犊地?(6分)
(3)简述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6分)
(4)你认为地处生态缓冲区的多秀村是否需要外迁?请说明理由。(6分)
37.

(1)简述阿拉斯加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阿拉斯加私人飞机拥有量位居全美第一的原因。(8分)
(3)说出阿拉斯加多数输油管道采取架空修建,管道外裹塑料泡沫的目的。(8分)
请考生在43.44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计算分数,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说明京西古道旅游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4分)
(2)为促进京西古道旅游发展,有人建议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以便吸引更多游客。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6分)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说明风障对农作物生长起到的作用。(6分)
(2)与地膜生产相比,松嫩平原是否可大力进行风障建设,请说明理由。(4分)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A【解析】石环是一种冻土景观,是饱含水分、大小土石颗粒混杂的土层反复结冰和融化的结果,是受气温影响下风化作用的结果。故选A。
2.B【解析】石环多分布于山口、平缓的坡麓、谷底及冰水冰碛平台这些地下水丰富、地表物质粗细混杂的地区。受气温影响,含水的沙石混杂在一起受冻融风化,经过垂直分选和水平分选在地表形成石环地貌。其形成与地质条件关系不大。故选B。
3.B【解析】A为流水溶蚀作用的喀斯特地貌,B为球状风化作用的岩石,C为流水侵蚀的瀑布景观,D为风力堆积的沙漠。故选B。
4.C【解析】飞机往往逆风起降,根据图中飞机降落航线方向整体向东,得知香港主要为偏东风。故选C。
5.A【解析】从香港局部卫星影像图及材料介绍可知,香港地狭人稠,机场周围山地起伏大,跑道建设于海湾需要有保证飞机起降的空间,图中机场走向136°方向海湾狭长,有较好的起飞空间。故选D。
6.D【解析】中心商务区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建于四周是水域的机场跑道不利于人流、物流的集聚和辐射;香港地狭人稠地价高,作为晒盐场,租金高;作为工业区易污染环境;四周是水域且香港经济发达,作为高消费的邮轮码头可以其发挥位置优势和体现经济价值。故选D。
7.A【解析】从大都市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第一阶段主要是核心城市居住职能向外迁移;第二阶段主要是核心城市的产业活动向外迁移,产业活动以扩散为主;第三阶段大都市圈已经基本形成,边缘城市与核心城市组成一个城市体系,城市体系内部的城市功能各异,整个过程中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下降。故选A。
8. B【解析】京津冀城市圈形成促进了北京的产业向周边城市扩散,圈内城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京津周边城镇等级普遍较低,从城市等级体系看,一个区域往往高等级城市数量少,低等级城市数量多;总体京津冀城市圈的发展水平低于长三角城市圈。故选B。
9.C【解析】根据图示阅读,5月份和10月份,免耕覆草土壤保蓄水效果相对最好。故选C。
10.B【解析】根据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覆盖组合中土壤含水率变化图,可以明显看出不同耕作方式的在60cm深度以上变化较大,以下有变化但不显著,可以确定受耕作深度影响而出现明显差异。故选B。
11.D【解析】5月份以前,该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叶片少,降水少且气温上升快,翻耕土壤孔隙大,土壤水汽蒸发量大,使5月份土壤贮水量免耕比翻耕高。而10月份以前,落叶阔叶林植被叶片茂盛、树体遮阴度较大,可减少地表蒸发,加之降水量较大且翻耕土壤孔隙大,利于雨水下渗而使土壤含水率高,导致10月份土壤贮水量翻耕比免耕高。该现象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故选D。
36.(24分)
【解析】
(1)湖泊、湿地多,需要从地形、气候、水源、水循环等角度分析。一般需要有较多的水源;相对低洼的积水地形;加上降水量多、蒸发量小的气候环境;还有水循环中来水量大而流失少的水平衡关系。
(2)野生动物产犊地往往需要有充足的食物保障;安全的迁徙路线和生存环境;没有酷寒、高温等灾害的适宜气候条件。该题需要阅读分析材料,结合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从材料中提取具体的有利信息来组织答案。
(3)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可提高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在受到关注时可得到更好的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其申报意义需要从开发与保护两方面展开简述,但作为自然遗产重点需注意是保护。
(4)迁与不迁,各有利弊。外迁主要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也可改善牧民生活条件,但迁移成本和生活习惯会成为问题。不迁可保留原貌,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可保留和传承牧民原有的生态环保理念,但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1)冰川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地形相对封闭,不易外流;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湖泊、沼泽密布,水草丰盛;盆地地势低,气温高;保存着完整的不受干扰的迁徙路线;多为无人区,受人类干扰少。(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3)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可进一步深化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可利用国际合作和支持,提高保护水平和能力;可唤起更多人的关心和保护参与;可提高知名度,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4)(选择一观点回答,理由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不迁:藏族村落本就是可可西里的有机组成部分,保留可以保持保护区的原貌;保留牧民朴素的生态环保理念,可在缓冲区做好生态环保展示工作;保持可可西里的文化特质,同保护自然生态特质同样重要;外迁成本高,牧民不习惯。
外迁: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统一保护和管理;有利于改善牧民的生活条件;人口少,搬迁费用小。
37.(22分)
【解析】
(1)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冰川侵蚀的角度来考虑,表述过程应该有明确的先后顺序。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阿拉斯加的具体自然环境来分析,对比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限制条件,突出描述航空运输的优点,同时,私人飞机拥有量还需要考虑居民的收入。
(3)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架空修建主要从管道的保温和后期维护来考虑,输油管道外裹塑料泡沫可以有效的保温,防止管道内原油冻结,而架空修建则减少了管道与冻土的接触面,利于管道养护。
参考答案:
(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融(2分),谷地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
(2)冻土广布,陆上交通不发达(2分);高纬严寒,水运通航时间短(2分);地处偏远,州内地广人稀,航空便于对内对外长途运输(2分);人均收入较高,居民购买力较强(2分)。
(3)架空修建:避免冻土冻融变化影响管道变形(2分);避免积雪覆盖及冰川破坏,利于管道养护(2分);避免原油热力融化冻土层,导致管道沉降造成损坏(2分)。
塑料泡沫:对管道保温,避免管内原油冻结造成运输困难(2分)。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旅游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及旅游发展前景分析。安全问题需要从区域自然灾害、道路交通安全、野生动物、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旅游发展需考虑旅游资源质量、旅游市场大小、市场距离、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等因素。
参考答案:
(1)注意山区崩塌、滑坡带来的自然灾害(2分);道路狭窄险要,需注意交通安全(2分)。
(2)(只选择一观点回答,共6分)
赞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2分);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可吸引更多游客(2分);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
不赞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2分);古道游对游客体力等有一定要求,吸引游客数量相对有限(2分);可能破坏古道原生环境(2分)。
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解析】本题考查风障对农作物生长起到的主要作用及与地膜生产进行比较,应重点从保温、保湿、保土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降低风速,减轻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减轻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减弱水土流失强度;减轻寒潮等冷空气的影响,为土壤保温减少冻害;减少土壤水分过分蒸发、增加积雪,利于土壤保墒,预防春旱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只选择一观点回答,共4分)
可行。理由:松嫩平原农业秸秆量大,建设风障可就地取材,降低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2分);地膜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土地污染(2分)。
不可行。理由:与地膜生产相比,风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较大(2分);地膜保墒、保温、保土效果更好(2分)。
本文标题:云南省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59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