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巩固]
1.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多大风的天气、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大增加
【解析】:选D。荒漠化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不恰当的活动会加速土地退化。
(2016·信阳月考)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水量减少 D.沙丘移向绿洲
3.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禁止游牧活动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第2题,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量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若下游地区水源减少,用水量加大时,河流的水量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荒漠化。第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2.C 3.D
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4~5题。
4.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近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解析】:第4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第5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
答案:4.D 5.C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绝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6~7题。
6.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用水 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 D.气候干旱
7.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
①放弃全部耕地 ②合理调水
③加强能源建设 ④恢复自然植被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6题,读题干材料可知,民勤县因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加上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对水资源的利用加大,产生了土地荒漠化现象。第7题,治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河流上中下游要合理分配水资源,并恢复地表植被,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6.A 7.D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解析】: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两地都多为低山丘陵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再加上土层浅薄,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2)题,甲地位于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侵蚀和堆积为主。第(3)题,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后果主要是土壤肥力降低,侵蚀作用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第(4)题,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从减少植被破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措施合理即可。
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能力提升]
(2016·鹤岗期末)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D.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D.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解析】:第1题,“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地下水水位会下降,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D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自然植被恶化,故A项错误;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风力侵蚀增强,故B项错误;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故C项错误。第2题,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故A项错误;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故B项错误;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故D项错误;针对过度取水造成的“生态裂谷”问题,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
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3~5题。
3.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Q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
A.土地沙化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石漠化
4.R地土地荒漠化不同于Q地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过度开垦 D.没有山脉对风沙阻挡
5.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B.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D.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
【解析】:第3题,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被誉为塞上江南,因此Q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B正确。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土地次生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河流下游断流和土壤的次生盐碱化,R地不是农垦区和河流下游,因此荒漠化的原因不可能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垦、过度樵采,A、B、C错。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风沙,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所以两地最大的差异在于有无山脉的阻挡,故选D。第5题,R地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故A正确。
答案:3.B 4.D 5.A
(2016·乌鲁木齐期末)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6~7题。
6.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 D.山间盆地
7.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
①横沙丘 ②纵沙丘 ③抛物型沙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第6题,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当地绿洲的水源。在山麓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也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第7题,本题通过三角坐标图展示不同类型沙丘的成因,考察图表的判读能力。由材料中“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可知北部地区植被率低、沙源丰富、风力强盛,图中数据符合此特征的,只有①③。
答案:6.A 7.B
8、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据图
(3)考虑沙柳的特性与价值,S 企业谋求发展,将收集的建设性方案归结三类:
方案 I: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饲养业
方案 II: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造纸业
方案 III: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制药业
就以上三种方案.请选择一个你最支持的方案,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土壤及外力作用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和图片中沙柳的特征进行分析。第(3)题开放型试题选择一个方案作答合理即可。
答案 (1)地处我国内陆(鄂尔多斯高原)属于中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地表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沙土广布;风力作用强沉积
(2)因为沙柳耐旱耐盐碱适宜在本地生长;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周期短;用途广经济价值高。
(3)方案Ⅰ: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扩大饲养种类与规模增加经济收入。方案Ⅱ:造纸原料有保障可扩大就业机会产品易于投入市场。方案Ⅲ:充分利用沙柳资源扩大生物制药品种产品的附加值高。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必修三(XJ)课时作业07: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54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