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
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的影响,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3题。
2.2016年国庆期间(晴天)上午9~10点,护林员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发现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
A.②——③段
C.③——④段
3.温差大小是影响树木冻裂的主要因素。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
A.①处
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c>a
5.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时为冬季,该地区降水稀少
B.若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
C.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D.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
6.下列四幅等温线图中,表示南半球寒流分布的是
下图为“挪威位置和地形示意图”。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7~9题。7.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8.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C.占用大量耕地
9.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表示洼地的是
A.A处
11.如果从山麓登山到E处,最容易登山的方向是
A.西南方向
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根据图中等高线特征,A、E为山顶,B处为鞍部,C处为陡崖,D处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地形为洼地,故答案选D。
11.攀登山地选择等高线最为稀疏的缓坡处,最容易登山。分析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从山麓登山到山顶E处,等高线最为稀疏的是图中箭头(下图)位置,坡度最缓,最容易登山,结合图中指向标,箭头所处位置为山地的西北坡,所以最容易登山的方向是西北方向,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二、综合题:
36.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6分)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6分)
(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6分)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
【解析】
第(1)题,甲国东北部阴影部分,由于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第(2)题,由于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
第(3)题,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越过赤道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西北风。
37.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分别说明其河谷形态的名称。(4分)
(2)判断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并说明其成因。(6分)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8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10分)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
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
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
42.读下面“云南、江西两省旅游业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看,云南石林属于
(2)简析云南省入境游客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2分)
(3)简述促进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4分)
(1)自然 人文(2分,每空1分)
(2)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源市场的扩大。(答对任意3点给3分)
(3)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 交通;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等(答对任意3点给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云南石林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丽江古城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2)入境游客增长快,说明旅游的吸引力强,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源市场的扩大。
(3)旅游业的促进要从以下几方面回答: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交通;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等。
考点: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的类型、观赏角度及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点评:本题组的四个设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分别考查了江西和云南和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和旅游发展快的原因。
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DCB
36.(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
37.(1)“V”型;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旅游地理
(1)自然 人文
(2)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源市场的扩大。
(3)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交通;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等。
参考答案
1.B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①图中近地面受热,空气应该上升,冷却,空气应该下沉,由此判断A错误;白天,裸地比草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上升;草地升温慢,温度低,空气应该收缩下沉,高空,空气从裸地上空流向草地上空,近地面从草地流向裸地,因此②正确,B正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晚上海洋降温比陆地降温慢,因此温度比陆地高,因此海洋上方气流垂直上升,陆地应为下沉气流,③错误,C错误;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城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④错误,D错误。故答案选B项。
点睛:热力环流的原理与作用: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作用:冷热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季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
2.A
3.D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上午9~10点,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山体的东南面正对太阳。根据图中指向标,②--③ 段位于山体东南面,是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B对。故答案选A。
3.根据材料“ 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可知向阳面易发生冻裂,而背阴面则不易发生。东北地区处北半球,北坡为阴坡,④正确。故选D项。
4.C
5.B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4.根据材料,甲所在地区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说明图示区位于北半球。根据温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等温线b>a,C对,D错。b与c之间无法判断,A、B错。故答案选C项。
5.根据图中等温线,同纬度 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说明是夏季,A错。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湿润,B对。甲河注入海洋,是外流河,C错。在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D错。故答案选B项。
6.D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性质的判断。根据气温向南减小为南半球判断AB为南半球。寒流有水温高处往低处流,流经地区温度比同纬度两侧要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由图判断, B项正确,故答案选B项。
点睛: 等温线凸向与洋流流向:
暖流流经的海区气温(或水温)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而洋流由低纬度方向流向高纬度方向;
寒流流经的海区气温(或水温)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而洋流由高纬度方向流向低纬度方向。
7.B
8.A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上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7.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多山地,海拔高,河流落差大,所以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
8.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位于高山峡谷处,人口稀少,占用耕地面积小,所以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9.挪威纬度高,冬季寒冷时间长,冬季供暖时间长,所以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
10.D
11.B
【来源】2013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10.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数值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表示洼地的是D处,海拔高度小于200米,D对。A处是山顶,
11.如果从山麓登山到E处,最容易登山的方向是是等高线最稀疏的山脊方向。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朝向西北方向的山脊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最缓,最容易登山,B对。其它方向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软着陆,不易登山,A、C、D错。
点睛:了解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数值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由此判断各地地形特点。洼地的海拔四周高,中间低。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有经纬网的按经纬网判断,有指向标的要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
12.(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成因,季风环流的影响,气压带与风带移动产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根据经纬度及“大堡礁”可知甲国为澳大利亚,阴影区位于东北部的大分水岭,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得该阴影区全年高温多雨,即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从图中可知乙国为日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多山的地形为主,冬季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水汽,增温增湿,且位于迎风坡的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位于迎风坡的东部沿海降水多。
(3)当日本盛行西北风时,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气压带与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风向左偏为西北季风,影响澳大利亚的北部。
13.(1)“V”型;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仔细读图可以发现:A处位于支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水流缓慢,流水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即“U”形。
(2)注意观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由图中可知C处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部位,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
(3)认真识别图中林地、草地、耕地三者的图例,注意它们数量的变化,从而推断出2012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会造成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河流的泥沙淤积加速,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由图可知该地区聚落主要沿河、沿海岸分布,聚落所处等高线数值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图中河流支流众多,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水流较慢,有便捷的内河航运;临近河流入海口附近,便于河海联运。
点睛:五种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
1、V型谷:流水侵蚀——下蚀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
2、U型谷:流水侵蚀——侧蚀
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
3、洪积(冲积扇):流水堆积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4、河漫滩:流水堆积
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平原河流的河漫滩较发育,且宽广;山地河流的河漫滩不发育,宽度较小,但相对高度要比平原河流河漫滩高(见河流地貌)。
5、三角洲:流水堆积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14.(1)自然 人文
(2)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源市场的扩大。
(3)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交通;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等。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江西和云南和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和旅游发展快的原因。
(1)云南石林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丽江古城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2)入境游客增长快,说明旅游的吸引力强,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源市场的扩大。
(3)旅游业的促进要从以下几方面回答: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交通;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等。
点睛: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a.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 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
4.影响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 复)
本文标题:贵州省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3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