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A. ①②
2.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图为冷锋,图中乙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B. D图为暖锋,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C. A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D. B图中近地面空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3.下列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A.
4.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中,主要由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是
①纽芬兰渔场
A. ①③④
“高温、干旱”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据此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A. ①
6.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A. ①
7.下列各运动方向,属于逆时针方向的是
A.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C. 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的流向
8.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 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C. 崇明岛的形成
9.“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侵蚀作用
读下图,等值线a<b<c,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若a、b、c为等温线,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图示区域最有可能为
A. 南半球7月等温线图
C. 北半球7月等温线图
11.如果a、b、c为等压线,则甲地天气最可能是
A. 阴雨
1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 纬度地带性
1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A.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C. 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14.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低起伏
C.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C. 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16.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 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 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图甲表示我国2015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18.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A. Ⅰ阶段
19.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A. 起步早,发展慢
C. 城市发展较合理
下面左表显示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右图是“城市服务范围图”。根据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20.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 C>A>B
21.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
A. B1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补给A湖
C. B湖补给乙河
23.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C. 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24.此时炎帝神农故里的节气是(
A. 春分
2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乙在点丙的东北方向
B. 甲乙丙中,最先迎来日出的是丙地
C. 此时甲地出现极夜现象
D. 三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乙地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根据下列A、B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1)儿童占较高人口百分比的是
(2)B国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约占20%左右,反映了该国人口年龄构成具有
(3)简答若干年后B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
(4)结合我国国情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1999年的0.877%,但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必须严加控制的原因是
27.下图是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分布状况(单位:元/平方米),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__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_____四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2)图1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
(3)图1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气候类型④夏季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④形成的自然带是
(4)气候类型⑥⑦的成因是
(5)图中⑧若在太平洋,该渔场是由
(6)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
29.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地气候类型为
(2)①处地质构造为
(3)丙丁两个水文站测到河流径流曲线更平缓是
(4)该河流侵蚀最严重的季节是
参考答案
1.C
【来源】2012-2013学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故①错误;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②正确;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③正确;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海洋盛行下沉气流,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故④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实例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2.B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A图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受其控制易形成阴雨天气;B图为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向四周辐散;C为冷锋,乙地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气压较低;D为暖锋,在其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点睛】在锋面侧视图中,锋面下方为冷气团,上方为暖气团。一般可根据冷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若冷气团一直向前,说明冷气团势力强盛,为冷锋;若冷气团方向发生转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弱,为暖锋。
3.C
【来源】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全球温度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可判断C、D是南半球;暖流是由水温高流向水温低的,图中B、C是暖流。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洋流性质。
【方法总结】温度数值由南往北递减,该区域在北半球,否则为南半球。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即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的要高,叫做暖流;相反,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的要低,叫做寒流。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处温度应比同纬度地区高,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4.C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秘鲁渔场是受上升流影响而形成的渔场;其余三大渔场均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点睛】秘鲁渔场的形成和秘鲁寒流有关,但并不是受秘鲁寒流影响而形成的。在南美洲大陆西岸,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将海洋下部沉积的营养盐类上泛到表层,造成浮游生物众多,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在离岸风影响下,赤道附近大洋表层海水西流,南美洲西南海域的海水向北流动,形成秘鲁寒流。
5.B
6.C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5.读图判断①为气旋,②为反气旋,③为冷锋,④为暖锋。引起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为高压,故选B。
6.读图判断①为气旋,②为反气旋,③为冷锋,④为暖锋。故选C。
【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
7.D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结合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而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夏季,在西南季风影响下,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8.C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东非裂谷带的形成都是地壳张裂的结果,属内力作用;庐山是地壳垂直上升形成的,属内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属外力作用。
【点睛】地表形态的塑造往往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的结果,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的大体轮廓,受其影响,地表趋向于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往往是在内力作用基础上起到“修饰”的作用,受其影响,地表趋向于和缓。对于某种地貌而言,其形成过程可能以某种内力作用或某种外力作用为主,兼有其它地质作用。
9.A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岩石疏松破碎,以被侵蚀而形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10.C
11.B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0.图示区域越往北温度越低,为北半球;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同纬度陆地纬度高于海洋纬度,为北半球夏季,7月份。
11.甲地等压线凸向低值方向,说明该地气压高于东西两侧,说明该地为高压脊,受其控制,一般为晴朗天气。
12.B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体现了降水自西向东越来越多,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13.A
【来源】2011年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一4月月考地理卷
【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而该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14.C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南北方向纬度不同,因此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大小不同,造成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从而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出现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15.B
16.C
【来源】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暑假作业(三)地理题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
15.根据表格数据,迁出国主要为发展中国家,而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故选B项。
16.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了人口压力,利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但可能导致人才外流;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但可能加重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17.D
18.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7.从图甲可知出生率8‰左右、死亡率4‰左右,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AB错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求得自然增长率为4‰左右,属于低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但是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C错误,D正确。
18.本题主要是学会读图,图乙中横向坐标为死亡率,纵向坐标为出生率,从右下脚到左上脚对角线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样我们就可以读出图乙中的Ⅱ阶段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B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
19.D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特点。
20.C
21.A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0.从图中观察,A城市数目最少,服务范围最大,级别最高;C城市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小,级别最低;结合选项C正确。
21.从图中观察,要购买4、5级商品,A、B城市都满足,但甲距B1近,采用就近原则,应去B1,所以选A项。
考点:中心地理论应用
22.B
23.A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2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读图可知,甲和自A湖向外流动,A错、B对。乙河向B湖流动,补给B湖,为内流河,CD错。故选B。
23.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实地距离越小,流速越快,甲河所在图比例尺大于乙河所在,所以甲河流速快,故选A。
【点睛】等高线数值的判读: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
24.B
25.D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广水文华高中高一上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4.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所以B正确
25.读图可得,乙在丙的西北方向,乙地位于赤道上,有太阳直射现象,图中甲地出现极昼现象,图中甲乙丙三地中最先迎来日出的是甲地,该地位置最偏东,所以D正确。
考点: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6.(1)A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某国人口金字塔图为背景,考查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准确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等概念,理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A图中年龄越小,人口比重越大,说明该图中儿童比重较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2)B国老年人口比重大,出现老龄化现象,一般是现代型人口模式具有的特征。
(3)B国人口增长速度慢,老年人口比重大,若干年后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问题,将可能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经济负担沉重、老年人生活孤独等问题。
(4)尽管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很低,但仍为正增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量仍然很多,因此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我国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7.(1)A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某城市等地租线为背景,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试题涉及地租高低的比较和形成原因、城市功能区的判断等,侧重对学生读图判图能力的考查。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根据图中地租等值线可知,A处地租最高。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市中心远近,其次为交通通达度,图中A处位于市中心,且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
(2)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地租次高峰是B、C、D、E四地。上述四地距市中心较远,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均位于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3)根据图中等地租线的数值可判断出四地的地租高低。
(4)G地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较低,不会形成商业区和工业区。图中市中心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G地距离市中心距离适中,既方便购物又方便上下班,因此最可能形成居住区。
28.(1)D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结合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可知,①④⑥⑦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甲乙丙丁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可知,四图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图中A气压带在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且此时该气压带位置偏北,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3)根据③的位置可知该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是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的。④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气候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
(4)气候⑥⑦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均是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作用下形成的。图中⑤和⑥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5)图中⑧渔场位于中纬度大洋西部,若在太平洋则为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所形成的。
(6)由气候①→②→③→④→⑤,随着纬度升高,热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气候的纬度变化,体现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睛】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判断气候的一般步骤:①根据最冷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则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②根据最冷(热)月均温数值判断温度带,最冷月均温大于15℃位热带、0℃到15℃之间为亚热带、低于0℃为温带;③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判断具体气候类型,年雨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包括三种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包括地中海气候,少雨型包括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29.(1)海陆间水循环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图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属于海陆间的水循环。该地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东部为海洋,说明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夏季降水多,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因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河流有结冰期。
(2)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可能形成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图中②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可能能找到石油、天然气。
(3)湖泊具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使其下游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趋缓,图中丁河段位于湖泊下游,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4)该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下切侵蚀作用强,往往形成“V”型谷。根据乙、丙、丁的位置可知,三地分别形成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
【点睛】地质构造指岩层的变形,而地貌是地表形态的表现,二者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导致岩层弯曲,形成褶皱构造;地质作用导致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构造。地质作用导致地表向上隆升,形成山岭地貌;地质作用导致地表向下凹陷,形成盆地、谷地等地貌。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2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