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个极为普通而又特殊的天体。据此回答 下列各题。
1.地球属于( )
A. 类地行星 B. 巨行星 C. 远日行星 D. 矮行星
2.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地月系 D. 太阳系
3.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线是( )
A. 北极点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D. 北极圈
4.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其适宜的条件有()
①适宜的 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液体水的存在 ④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B.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C. 北半球夏半年各地昼短夜长 D. 北半球冬半年昼长夜短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下列各 题。
6.图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地球由⑤处自转到③处,所需的时间是( )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3 小时 D. 4 小时
8.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B. 维持地表温度
C. 孕育丰富的地热资源 D. 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 能量
9.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称为( )
A. 太阳风 B. 日珥 C. 耀斑 D. 黑子
10.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符,在气候统计工作中北半球春季是指( )
A. 3 、4、5 三个月 B. 6、7、8 三个月
C. 9、10、11 三个月 D. 12、1、2 三个月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示意图,回答 下列各题。
11.太阳直射点位于 B 这一天( )
A. 北京时间为 6:00 B.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1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C 点这一天( )
A.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B.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C.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D.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 点这一天( )
A. 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 B. 晨昏线与极圈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昼越长
14.同一经线上各地( )
A. 自转线速度一样 B. 地方时相同 C. 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D. 气候类同
15.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是( )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地核
16.下图是某地局部地质构造及地貌示意图,图中的 地质构造是( )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幔 D. 地堑
17.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岩石是(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8.重庆是著名的雾都,一年有两百多天云雾弥漫,其气候湿润,此情况下( )
A. 平均气温低 B. 大气保温作用弱 C. 昼夜温差大 D. 大气的作用
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 题
19.下列关于图中近地面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处气温低、气压高 B. a 处气温高、气压低
C. b 处气温低、气压低 D. b 处气温高、气压低
20.下列关于图中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地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B. a 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C. 近地面风向由 a 地吹向 b 地 D. 高空风向由 c 地吹向 d 地
2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22.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反气旋的影响
C. 锋面的影响 D. 气旋的影响
23.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 B. C. D.
下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读图回答 下列各题。
24.图中③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大气水 D. 径流输送
25.目前人类可以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施加一定影响的环节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开源节流”是我们利用资源应遵循的原则,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D.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27.“连锁反应”一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28.海水运动的主要 动力是( )
A. 大陆轮廓与岛屿的分布 B. 海水温度与密度分布不
C. 地球自转偏向力 D. 盛行风
29.在中纬西风影响下形成的洋流是( )
A. 北大西洋暖流 B. 墨西哥湾暖流 C. 秘鲁寒流 D. 千岛寒流
30.“植树造林”、“人工降雨”主要改变了自然地理要素的( )
A. 土壤、大气 B. 植被、大气 C. 生物、岩石 D. 土壤、水文
31.形成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基础条件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海陆分布
读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题。
32.图中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
A. 经度地带性 B. 垂直地带性 C. 纬度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33.该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高差较大 D. 人类活动
2012 年 12 月 1 日,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通车,全长 921 千米, 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新建高寒高速铁路。读我国客运部分专线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34.关于客运部分专线网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跨越了中国地势的三大级阶梯 B. 加强东中西经济地带的联系
C. 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 体现交通发展的高速化和专业化
35.哈大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
①输电线除冰 ②多年冻土 ③路轨除雪 ④地形崎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6.地质时期(距今 22 亿年—1 万年)气候变化的规律是( )
A. 气温波动下降 B. 先变热再变冷
C. 气温波动上升 D.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37.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A 为岩浆,下列的正确判断是( )
A. D 只能表达喷出型岩浆岩 B. B 表达变质岩,C 表达沉积岩
C. b 表达变质作用,c表达沉积作用 D. d 箭头应该是可逆的
38.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力起建设作用,外力起破坏作用
B. 内力总是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总是使地表趋向平坦
C. 高山地区以内力作用为主,平原地区以外力作用为主
D.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起作用的,一般地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 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表示风力沉积作用 B. b 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 c 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 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40.在 c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A. 沙尘暴 B. 水土流失 C. 寒潮 D. 土地荒漠化
41.下图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42.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具有( )
A. 复杂性 B. 有限性 C. 地域性 D. 广泛性
43.描写人类活动改变自然环境的诗句是( )
A. 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 B.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 浇
C.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4.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自然带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013 年 12 月 2 日 01 时 30 分,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进 入地月转移轨道。12 月 14 日 21 时 11 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 安全着陆。此次探月使中国成为了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 功软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远程遥感通讯控制技术进入
世界领先行列。据此回答 下列各题。
45.此时远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人华侨观看嫦娥三号在月球安全着陆直播 时,当地时间为
A. 12 月 2 日 17:30 B. 12 月 1 日 9:30
C. 12 月 14 日 5:11 D. 12 月 15 日 13:11
46.“嫦娥三号”卫星在月球表面虹湾以东地区着陆时,地球大致位于下图公转轨 道中的
A. A B. B C. C D. D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 下列各题。
47.图中沿河流分布的 a、b、c、d 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8.为发展地区经济,计划修建连接 a、b 两地的公路。图中修建难度较小, 成本较低的选线方案是( )
A. ① B. ② c.③ D.④
49.下图为局部天气系统示意图(单位 hPa),图中锋面是( )
A. 北半球暖锋 B. 北半球冷锋
C. 南半球暖锋 D. 南半球冷锋
北京时间 2014 年 2月 12 日 17 时 19 分,位于昆仑山 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 7.3 级地震,震源深度 12 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上地幔顶部 D. 下地幔
51.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 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短 D. 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52.2013 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极光活动也达到高 峰。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 )
A. 2014 年 B. 2019 年 C. 2024 年 D. 2037 年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3.21 日的最低气温比 20 日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地面辐射强 C. 大气逆辐射强 D. 暖空气来袭
54.据图推测,此时间段经过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55.北半球盛行西风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二、综合题
56.下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 是晨线, 是昏 线。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3)B 点的经度是 ,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4)此时,图中 A 点的地方时是 时,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 季。
三、填空题
57.读下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用图中数字填空, 只填数字)。
(1)今天(11 月 12 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到 之间。
(2)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时段是从 到 。
(3)北半球夜长逐日增长的时段是从 到 。
(4)太阳直射点的①、②、③、④、⑤五个位置中,昼夜平分的是 点。
(5)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 点。
( 6) 北 回 归 线 及 其 以 北 的 地 区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角 逐 日 减 小 的 时 段 是从 到 。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故选A。
2.以地球为中心,月球围绕地球运转,形成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故选C。
【点睛】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比地月系等级高。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科技水平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也叫可见宇宙。
3.B
【解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动的,每年的春秋分日,即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北极点和北极圈不会有太阳直射现象,故选B。
4.D
【解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外部条件是地球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故选D。
5.A
【解析】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A对。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B错。北半球夏半年各地昼长夜短,C错。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D错。故选A。
6.A
7.A
【解析】
6.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读图可知,①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故选A。
7.读图可知,图中⑤与③所在经线夹角为15°,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5°/每小时,故从⑤处自转到③处,需要时间为1小时,故选A。
【点睛】地球自转时,地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叫“线速度”.即该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
8.C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A对。维持地表温度,B对。地热资源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C错。太阳辐射为地球上水循环和大气运动提供能量,D对。故选C。
9.D
【解析】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称为太阳黑子,是由于其温度较周边地区温度低,看上去暗一些,故选D。
10.A
【解析】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符,在气候统计工作中北半球春季是指4、4、5月,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故选A。
11.B
12.D
13.A
【解析】
11.读图可知,B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无法显示经度,所以无法判断此时为北京时间的几点,且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不断变化的,A错。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B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晨昏线与经线圈呈一夹角,D错。故选B。
12.读图可知,C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各地均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故选D。
13.读图可知,D位于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位于D时,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A对。晨昏线与极圈在二至日垂直,B错。地球自转速度不会随着日期变化,只有纬度差异,C错。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D错。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移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2)移动位置: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9月23日)时又直射赤道.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以后又北移。(3)移动周期:一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4)移动速度: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移动速度快,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移动速度慢,大约每4日移动1纬度。
14.B
【解析】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错。经线相同的地点,地方时相同,B对。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时间不同,C错。气候类型在同一经线上,会随着纬度的变化有所变化,D错。故选B。
15.C
【解析】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地壳与地幔的顶部为岩石圈,古登堡面以内为地核,故选C。
16.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故选A。
17.C
【解析】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选C。
18.D
【解析】重庆是著名的雾都,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大气的作用,故选D。
19.B
20.A
【解析】
19.读图可知,a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气温高,气压低,A错、B对。B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气压高、气温低,CD错。故选B。
20.图示为热力环流,a处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A对、B错。近地面a处为低气压,b处为高气压,气流由b流向a,C错。高空中,气流从d流向c,D错。故选A。
21.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北半球)白昼最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a图偏北,b图风向错误,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该为盛行西风(西南风);d图关于迟到对称,太阳直射赤道,故选C。
【考点定位】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22.A
【解析】由于季节变化,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压状况不同,导致风向有明显的改变,形成季风,故选A。
23.C
【解析】气旋为低压中心, B、C为高压(反气旋)故错误; 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风向向右偏,故D图正确。
24.C
25.D
【解析】
24.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故选C。
25.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环节为地表径流,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26.B
【解析】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是开源部分,而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属于节流,故选B。
27.B
【解析】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而这些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28.D
【解析】试题分析: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D正确。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海水温度与密度分布不均形成密度流,但不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考点定位】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9.A
【解析】在中纬西风影响下,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动,A对。墨西哥湾暖流为密度流,秘鲁寒流和千岛寒流为均为南北向流动,与西风流动方向不同,BCD错。故选A。
30.B
【解析】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大气、地形、水文、生物等,“植树造林”、“人工降雨”主要改变了自然地理要素的植被和大气,故选B。
31.A
【解析】从赤道向两极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32.B
33.C
【解析】
32.读图可知,图中南坡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不同海拔高度上出现不同的植被带,为垂直地带性的表现,故选B。
33.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主要是由于南坡的相对高度远大于北坡,南坡的基带为恒河平原,而北坡的基带为青藏高原,故选C。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34.A
35.C
36.D
【解析】
34.由图中“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分布可以判断,经过了中国的第二和第三阶梯;经过了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故A错误;经过了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铁路必将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体现交通发展的高速化与专业化。BCD对。故选A。
35.哈大高速铁路分布在我国的东北,纬度高,冬季有降雪,所以,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输电线除冰和路轨除雪。哈大高速铁路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不会出现高寒缺氧。故选C。
36.地质时期,包括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总体气候变化为冷暖干湿相互交替的,故选D。
37.B
【解析】读图可知,D为岩浆冷凝形成,为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A错。B为变质岩,C为沉积岩,B对。b为重融再生作用,c为变质作用,C错。D是岩浆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错。故选B。
38.D
【解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内外力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内力作用为主导作用,故选D。
39.A
40.C
【解析】试题分析:
39.图中,蒙古高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A错;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B对;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C错;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D错。答案选B。
40.在c过程(流水搬运)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水土流失。答案选A。
考点: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1.B
【解析】读图可知,A是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为内力作用的表现,A错。B为风蚀蘑菇地形,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为外力作用,B对。C为断层,D为火山喷发,均为内力作用的表现,CD错。故选B。
42.B
【解析】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应当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故选B。
43.A
【解析】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是描写左宗棠将军收复和治理新疆,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其他三句诗句均为自然环境的变化,故选A。
44.C
【解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位于南北为30°-40°大陆西岸,而同纬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选C。
45.C
46.A
【解析】
45.由材料可知,嫦娥三号在月球安全着陆时,为北京时间12 月 14 日 21 时 11 分,旧金山地区为西八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计算可得,此时为当地时间的12 月 14 日 5:11,故选C。
46.由材料可知,嫦娥三号在月球安全着陆时,为北京时间12 月 14 日 21 时 11 分,根据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地轴向右侧倾斜,则地球公转到公转轨道的右侧位置时为冬至日)来看,A为冬至日地球位置,嫦娥三号安全着陆时,最接近A位置,故选A。
【点睛】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47.B
48.A
【解析】
47.读图可知,相比于acd来看,b聚落位于河口地区,可以实现海洋运输和内河航运联运,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聚散,最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故选B。
48.读图可知,②③线路均需要经过山区,沿线起伏大,不利于修建,而线路④线路太长,成本高。线路①在山区沿山谷修建,线路不是太长,修建难度小,成本低,故选A。
49.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偏转,为北半球。根据锋面的符号来看,为冷锋,故选B。
50.A
51.C
【小题3】B
【解析】试题分析:
50.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新疆于田县震源深度12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内部。故选A。
51.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300千米以上的为深源地震)。该县经济欠发达,抗灾能力较弱。之所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小。故选C。
【小题3】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的时间内,地球公转由近日点往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往北移,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长,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
52.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的周期是两个高峰年之间的时间间隔,周期是11年。2013年是一个高峰年,下一个高峰年大约是2024年,C对。
【考点定位】太阳活动的周期。
53.C
54.A
【解析】
53.读图可知,21日为多云天气,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故选C。
54.读图可知,图中时间段内,该地气温降低,出现降水天气,为冷锋过境。图中A锋面附近的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为冷锋,B锋面附近气流运动方向相同,为暖锋,C水平气流为顺时针方向辐散,为北半球反气旋,D水平气流为逆时针符合,为北半球气旋,故选A。
55.A
【解析】试题分析:北半球盛行西风带从低纬度地区吹向高纬度地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故为西南风。
考点:该题考查风向。
56.(1)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2)
(3)110°W 见上图 (4)18; 0°,70°E 秋季
【解析】(1)此时西半球与夜半球吻合,说明晨昏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重合,西经20°为晨线,160°E为昏线。
(2)读图可知,图中由7条经线将半球平均等分为6等份,每一等份为30个经度,如果转化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则昼半球中央经线为70°E,即左右侧经线,然后按照每等份30°,标注经线即可。
(3)读图可知,B为夜半球中央经线,在新图上即为最左侧经线,应位于西半球中间,即为110°W经线。
(4)读图可知,A位于昏线上,此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则全球昼夜等长,A位于昏线上,为地方时18点。太阳直射点为直射纬度与地方时12点的交点。此时全球昼短夜长,则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而此时西半球与夜半球完全吻合,则昼半球中央经线为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70°E,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为0°,70°E。如果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此图为秋分日,北半球位于秋季。
【点睛】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
(1)确定日期和季节
(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5)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57.(1)③ ④
(2)① ③
(3)② ④
(4)① ③ ⑤
(5)②
(6)② ④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日期可知,此时太阳运行到③和④之间的位置。
北半球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故从①到③时段。
从每年的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的夜长逐渐增长,之后减少,即对应图中②到④时段。
每年只有春秋分日的时候,全球昼夜平分,图中①⑤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对应图中②位置。
每年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少,到达南回归线是达最小值,故从②时段到④时段,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的回归运动。
本文标题: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07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