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可以 全程自流的调水工程。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起伏 B. 水源供应 C. 降水总量 D. 城市分布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 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 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为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与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对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距海远近 C. 洋流性质 D. 盛行风向
4.相对于其他区域,甲地更适宜小麦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 土壤肥沃 B. 光热充足 C. 灌溉便利 D. 市场广阔
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甲与同纬度乙地形成不同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类型不同 B. 太阳辐射不同
C. 海拔高度不同 D. 海陆位置不同
6.一般来说,甲自然带土壤肥力较低,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率低 B. 微生物分解活动强
C. 有机质形成少 D. 植物吸收作用较强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导致该地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高 B. 大风天气较多
C. 人类影响较强 D. 水汽难以到达
8.该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合理利用水资源 B. 加快城市化进程
C. 全部退耕还林 D. 加快南水北调
下图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影响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拓展需求 B. 产品生产成本 C. 科技发展水平 D. 矿产资源供应
10.图示产业转移有利于
A. 降低珠三角产业竞争压力 B. 提高第一圈层的环境质量
C. 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压力 D. 降低第三圈层城市化水平
提高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下图为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洪峰水位过程 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植树造林导致水位过程线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量减少 B. 地形坡度减小
C. 涵养水源能力增加 D. 地表径流阻力增大
12.植被覆盖率增加对外力作用的主要影响是
A. 风化作用减弱 B. 搬运作用增强
C. 侵蚀作用减弱 D. 成岩作用增强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 下列各题。
13.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14.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 夏季白天 B. 夏季晚上 C. 冬季晴天 D. 冬季阴天
2017 年 3 月 27 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下列各题。
15.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16.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
A. 硅铝层 B. 硅镁层 C. 岩石圈 D. 软流层
17.按自然灾害成因和发生过程,火山爆发属于
A. 地貌灾害 B. 地质灾害 C. 气象灾害 D. 海洋灾害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环境承载力;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9.图中反映了( )
①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④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是某岛屿的遥感影像。该岛屿面积10458平方千米,岛屿东北部降水丰富,植被茂密;西南部降水很少,植被稀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岛屿位于
A. 北大西洋 B. 南大西洋 C. 北太平洋 D. 南太平洋
21.该岛屿成因类型属于
A. 大陆岛 B. 珊瑚岛 C. 冲积岛 D. 火山岛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起伏 B. 水源供应 C. 降水总量 D. 城市分布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 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 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为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与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对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距海远近 C. 洋流性质 D. 盛行风向
4.相对于其他区域,甲地更适宜小麦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 土壤肥沃 B. 光热充足 C. 灌溉便利 D. 市场广阔
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甲与同纬度乙地形成不同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类型不同 B. 太阳辐射不同
C. 海拔高度不同 D. 海陆位置不同
6.一般来说,甲自然带土壤肥力较低,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率低 B. 微生物分解活动强
C. 有机质形成少 D. 植物吸收作用较强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导致该地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高 B. 大风天气较多
C. 人类影响较强 D. 水汽难以到达
8.该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合理利用水资源 B. 加快城市化进程
C. 全部退耕还林 D. 加快南水北调
下图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影响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拓展需求 B. 产品生产成本 C. 科技发展水平 D. 矿产资源供应
10.图示产业转移有利于
A. 降低珠三角产业竞争压力 B. 提高第一圈层的环境质量
C. 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压力 D. 降低第三圈层城市化水平
提高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下图为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洪峰水位过程 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植树造林导致水位过程线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量减少 B. 地形坡度减小
C. 涵养水源能力增加 D. 地表径流阻力增大
12.植被覆盖率增加对外力作用的主要影响是
A. 风化作用减弱 B. 搬运作用增强
C. 侵蚀作用减弱 D. 成岩作用增强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 下列各题。
13.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14.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 夏季白天 B. 夏季晚上 C. 冬季晴天 D. 冬季阴天
2017 年 3 月 27 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下列各题。
15.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16.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
A. 硅铝层 B. 硅镁层 C. 岩石圈 D. 软流层
17.按自然灾害成因和发生过程,火山爆发属于
A. 地貌灾害 B. 地质灾害 C. 气象灾害 D. 海洋灾害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环境承载力;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9.图中反映了( )
①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④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是某岛屿的遥感影像。该岛屿面积10458平方千米,岛屿东北部降水丰富,植被茂密;西南部降水很少,植被稀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岛屿位于
A. 北大西洋 B. 南大西洋 C. 北太平洋 D. 南太平洋
21.该岛屿成因类型属于
A. 大陆岛 B. 珊瑚岛 C. 冲积岛 D. 火山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2.【加试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图 1 为东北地区略图。图 2 为近 20 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图 3 为黑龙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 分析引起黑龙江水稻、小麦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生态农业在黑龙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3)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也面临着衰落的阵痛。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指出黑龙江再 振兴的主要对策。
(4)分析说明湿地对减轻黑龙江气象灾害的主要影响。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两种水利工程示意图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对农牧业生产影响深刻。坎儿井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其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
材料二: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
(2)试述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二、综合题
22.【加试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图 1 为东北地区略图。图 2 为近 20 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图 3 为黑龙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 分析引起黑龙江水稻、小麦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生态农业在黑龙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3)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也面临着衰落的阵痛。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指出黑龙江再 振兴的主要对策。
(4)分析说明湿地对减轻黑龙江气象灾害的主要影响。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两种水利工程示意图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对农牧业生产影响深刻。坎儿井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其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
材料二: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
(2)试述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参考答案
1.A
2.D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要求学生熟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影响知识,影响跨区域调配主要因素。
1.根据两图对比结合海拔高度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从高向低处,线路走向更多考虑“自流”,影响“自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水源供应、降水总量、城市分布对河流走向影响小,BCD错, 故选 A。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出水的水含沙量较小,河道不易淤积,A 错;该工程不能排泄海河的洪水,不能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B 错;受水区水量增加,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地表盐度增加,加重盐碱化, C 错;受水区水量增加,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故选 D。
3.D
4.B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要从地形、 气候的特点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根据图示可知,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是西多东少,再从图中暖湿空气流向可以判断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由盛行西风带来所致,故选D。
4.从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甲地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农作物成熟,所以其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故选B。
5.C
6.B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学生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掌握自然带分布的原因。
5.根据图示经纬度、轮廓得出,甲为刚果盆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为热带雨林带、乙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相对降水少,为热带草原带,所以说甲与同纬度乙地形成不同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同,故选C。
6.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甲为热带雨林带,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以热带雨林雨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形成多,AC错;但由于高温多雨导致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所以土壤肥力较低,B对; 植物吸收作用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 B。
7.C
8.A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荒漠化原因和解决措施,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西北地区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7.从图中看导致该地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率降低,目前植被覆盖率降低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影响较强,选择C。
8.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荒漠化原因和四个选项可知该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故选 A。
9.B
10.A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 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强化识记分析和读图析图能力。
9.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增大,原材料价格升高,地价上升等影响,产品成本增加,珠三角进行了产业转移,故选 B。
1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由近及远转出产业, 第一圈层承接后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增多,降低环境质量;第二 圈层接收产业转移,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第三圈层承接后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吸纳更多人口,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而珠三角作为转出区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新型产业,降低产业竞争压力,故选A。
11.D
12.C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学生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充分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强化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1.植树造林后,树冠对降水有阻挡作用,落叶、根导致地表径流阻力增大,从而使洪峰出现时间滞后,故选D。
12.读图“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洪峰水位过程线示意图”可知植被覆盖率增加后,洪峰时间相对滞后,洪峰流量相对减少,说明地面径流减少、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故选C。
13.B
14.A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13.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
14.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15.D
16.D
17.B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要求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熟悉地质作用和主要的地质灾害。
15.该地区位于地中海,地中海位于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选择D。
16.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选择D。
17.灾害地貌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坡面侵蚀、河道迁徙、沙丘移动以及冰川冻土地区的冻融作用等。灾害地貌产生地貌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火山属于地质作用,选择B。
18.D
19.A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带解析)
【解析】
18.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读图分析, P和P′是不同时期的最佳人口规模时,为合理人口容量,两者不等同,①②错误;生产力水平高,则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合理容量较高,因此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19.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经济发展。由图可知,当人口达到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即为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生活质量不断上升,而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生活质量不断下降.故得知②④错误,①③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和读图分析能力。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当人口达到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也达到了最大值,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理解最佳人口规模前后生活质量的不同变化,难度较小。注意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总结)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这三者区别: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现实中为了简便,人们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评估环境人口容量。
20.C
21.D
1.A
2.D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要求学生熟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影响知识,影响跨区域调配主要因素。
1.根据两图对比结合海拔高度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从高向低处,线路走向更多考虑“自流”,影响“自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水源供应、降水总量、城市分布对河流走向影响小,BCD错, 故选 A。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出水的水含沙量较小,河道不易淤积,A 错;该工程不能排泄海河的洪水,不能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B 错;受水区水量增加,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地表盐度增加,加重盐碱化, C 错;受水区水量增加,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故选 D。
3.D
4.B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要从地形、 气候的特点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根据图示可知,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是西多东少,再从图中暖湿空气流向可以判断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由盛行西风带来所致,故选D。
4.从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甲地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农作物成熟,所以其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故选B。
5.C
6.B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学生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掌握自然带分布的原因。
5.根据图示经纬度、轮廓得出,甲为刚果盆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为热带雨林带、乙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相对降水少,为热带草原带,所以说甲与同纬度乙地形成不同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同,故选C。
6.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甲为热带雨林带,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以热带雨林雨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形成多,AC错;但由于高温多雨导致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所以土壤肥力较低,B对; 植物吸收作用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 B。
7.C
8.A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荒漠化原因和解决措施,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西北地区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7.从图中看导致该地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率降低,目前植被覆盖率降低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影响较强,选择C。
8.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荒漠化原因和四个选项可知该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故选 A。
9.B
10.A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 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强化识记分析和读图析图能力。
9.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增大,原材料价格升高,地价上升等影响,产品成本增加,珠三角进行了产业转移,故选 B。
1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由近及远转出产业, 第一圈层承接后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增多,降低环境质量;第二 圈层接收产业转移,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第三圈层承接后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吸纳更多人口,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而珠三角作为转出区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新型产业,降低产业竞争压力,故选A。
11.D
12.C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学生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充分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强化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1.植树造林后,树冠对降水有阻挡作用,落叶、根导致地表径流阻力增大,从而使洪峰出现时间滞后,故选D。
12.读图“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洪峰水位过程线示意图”可知植被覆盖率增加后,洪峰时间相对滞后,洪峰流量相对减少,说明地面径流减少、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故选C。
13.B
14.A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13.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
14.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15.D
16.D
17.B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要求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熟悉地质作用和主要的地质灾害。
15.该地区位于地中海,地中海位于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选择D。
16.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选择D。
17.灾害地貌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坡面侵蚀、河道迁徙、沙丘移动以及冰川冻土地区的冻融作用等。灾害地貌产生地貌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火山属于地质作用,选择B。
18.D
19.A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带解析)
【解析】
18.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读图分析, P和P′是不同时期的最佳人口规模时,为合理人口容量,两者不等同,①②错误;生产力水平高,则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合理容量较高,因此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19.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经济发展。由图可知,当人口达到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即为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生活质量不断上升,而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生活质量不断下降.故得知②④错误,①③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和读图分析能力。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当人口达到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也达到了最大值,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理解最佳人口规模前后生活质量的不同变化,难度较小。注意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总结)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这三者区别: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现实中为了简便,人们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评估环境人口容量。
20.C
2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岛屿的类型。学生要熟悉背风坡和迎风坡的降水差异,掌握岛屿的形成原因和分类。
20.从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岛屿东北部降水丰富,植被茂密;西南部降水很少,植被稀疏。说明该岛东北部属于行风坡,西南部为背风坡,结合纬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东北信风带,属于北太平洋,选择C。
21.该岛海拔比较高,不可能是珊瑚岛和冲积岛。该岛面积小,山脉陡峭,属于火山岛,不是大陆岛,选择D。
22.(1)市场对水稻需求量增加;农民种植水稻收益好于小麦;农业生产(水稻种植) 技术水平提升;气候变暖,黑龙江热量条件变好 (2)①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保护生态环境;②充分利用农业剩余 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③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 (3)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 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 (4)湿地能蓄存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 水量,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减轻旱灾的影响;湿地热容量大,可能调 节气温,减轻冬季寒潮的冻害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1)根据图 2 信息可知近年来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整体来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结合黑龙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由于黑龙江水稻品质较好,加上南方水稻种植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市场对水稻的需求增加;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气候变暖后,黑龙江积温增多,热量条件变好,更有利于水稻种植。
(2)读图 3 可以看到,该地为循环农业,种植业和畜牧相结合,同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发展沼气池,从各个环节的关系看出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具体说①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保护生态环境;②充分利用农业剩余 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③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
(3)首先回顾鲁尔区的有关知识,再结合黑龙江的当地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黑龙江的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同属于传统工业区,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矿产资源,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黑龙江再振兴的主要对策有: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等。
(4)结合湿地的功能进行分析,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纬度较高,冬季易受寒潮的影响;东部季风区,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造成的旱涝灾害。湿地能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减轻旱灾的影响;湿地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减轻冬季寒潮的冻害。
23.(1)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较小;可减少水分蒸发,使流量稳定,提高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江堰是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确保常年自流灌溉,科学分流,减轻水旱灾害。
(2)自然原因: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问题: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来源】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7月联考地理试卷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我国新疆坎儿井和四川都江堰为背景,考查河流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两种水利设施都是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回答该题时应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坎儿井位于我国新疆,该地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蒸发强,据此可推测坎儿井的原理;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多,然后结合该地地形特征可对都江堰原理做出推测。
(2)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从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结合该地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该地农业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20.从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岛屿东北部降水丰富,植被茂密;西南部降水很少,植被稀疏。说明该岛东北部属于行风坡,西南部为背风坡,结合纬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东北信风带,属于北太平洋,选择C。
21.该岛海拔比较高,不可能是珊瑚岛和冲积岛。该岛面积小,山脉陡峭,属于火山岛,不是大陆岛,选择D。
22.(1)市场对水稻需求量增加;农民种植水稻收益好于小麦;农业生产(水稻种植) 技术水平提升;气候变暖,黑龙江热量条件变好 (2)①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保护生态环境;②充分利用农业剩余 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③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 (3)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 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 (4)湿地能蓄存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 水量,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减轻旱灾的影响;湿地热容量大,可能调 节气温,减轻冬季寒潮的冻害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1)根据图 2 信息可知近年来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整体来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结合黑龙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由于黑龙江水稻品质较好,加上南方水稻种植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市场对水稻的需求增加;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气候变暖后,黑龙江积温增多,热量条件变好,更有利于水稻种植。
(2)读图 3 可以看到,该地为循环农业,种植业和畜牧相结合,同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发展沼气池,从各个环节的关系看出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具体说①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保护生态环境;②充分利用农业剩余 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③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
(3)首先回顾鲁尔区的有关知识,再结合黑龙江的当地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黑龙江的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同属于传统工业区,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矿产资源,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黑龙江再振兴的主要对策有: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等。
(4)结合湿地的功能进行分析,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纬度较高,冬季易受寒潮的影响;东部季风区,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造成的旱涝灾害。湿地能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减轻旱灾的影响;湿地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减轻冬季寒潮的冻害。
23.(1)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较小;可减少水分蒸发,使流量稳定,提高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江堰是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确保常年自流灌溉,科学分流,减轻水旱灾害。
(2)自然原因: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问题: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来源】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7月联考地理试卷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我国新疆坎儿井和四川都江堰为背景,考查河流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两种水利设施都是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回答该题时应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坎儿井位于我国新疆,该地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蒸发强,据此可推测坎儿井的原理;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多,然后结合该地地形特征可对都江堰原理做出推测。
(2)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从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结合该地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该地农业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本文标题: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06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