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蒸发
C. 蒸腾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时可达10 000平方千米左右,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处有11.5米;湖面最小时仅为2 700平方千米,湖面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为1米左右。回答下列问题。
5.影响洞里萨湖水位、深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C. 气温
6.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吃水深度在4米左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到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其中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A. 1~6月
C. 11月~次年4月
7.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A. ①③
C. ②③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A. 大气降水
C. 冰川融水
9.“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 气候大陆性强
C. 冰雪融化快
读“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0.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A. 向北 暖流
C. 向南 暖流
11.F地的盛行风是
A. 东南风
C. 西南风
12.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A. 甲
世界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上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 甲、乙、丙
C. 丁、乙、甲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 我国东海海域
C. 印度尼西亚海域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 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 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 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16.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B. 非洲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C.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7.下图为“某大陆西侧海面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海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用洋流符号(暖流
,寒流
)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如果该海域位于东北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图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__________________气候,附近的洋流对该气候的形成起了________作用。
(4)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是(双选)
A.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B.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C.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D.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5)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大渔场?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试题分析:
1.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图1以地表水体及③为界分为自然循环、社会循环,这也正是第一题的切入点。地表水体与水汽输送之间的水循环环节为蒸发,其余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④跨流域调水,故选B。
2.在社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若不对污染进行回收处理,则会导致当地环境污染,故选D。
3.B
4.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
3.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 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
4.一年中的降水量与另一年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图中径流差异主要是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所致。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名师点睛】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冰川或冰雪融水、过往径流。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但也有些植被,根系特别发达,蒸腾作用很强,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有不利影响。
5.D
6.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试题分析:
5.因洞里萨湖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所以其水位和深度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位置和地形不变,气温变化不大。故选D。
6.通航的最佳条件是湖水深度大,降水多时湖水水深,因该地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而西南季风的盛行时间是5~10月。故选B。
考点:水循环
7.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看出伏尔加河流域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①表述错误;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根据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处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能给该流域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②表述正确;伏尔加河注入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属于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循环,③表述正确;由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充足的降水,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不是高低不平,④表述错误;所以选择C选项。
考点:水循环
8.B
9.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试题分析:
8.由洪水灾害出现的时间为4~6月,可知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积雪融水,B正确。大气降水不可能为“一日一峰”,A错。冰川融水跟气温有关,4~6月新疆山地气温较低冰川融水不多,C错。北疆山地湖泊不多,有也多是内流湖,不可能有一天一次的湖泊决堤,D错。
9.北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受气温的影响,积雪融化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所以形成了“一日一峰”的现象,D正确。
【考点定位】新疆区域自然地理
10.A
11.C
12.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试题分析:
10.图中北半球洋流形成两个环流圈,E位于中低纬环流圈,呈顺时针,E位于大陆西岸,故E应为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即向北流。故选A。
11.图中F位于中纬度海域,自西向东,应该是在西风带内西南风吹拂下形成的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暖流。故选C。
12.大渔场往往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图中F是寒流,E是暖流,乙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故选B。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13.D
14.A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
13.7月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甲是西南风形成的风海流;乙在非洲沿岸是离岸风形成的涌升流;丙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间的密度流;丁处是中纬西风带形成的风海流。选D正确。
14.E是在台湾海峡北侧,是我国的东海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油污可能漂向我国东海海域。A正确。
考点:考查洋流知识。
【名师点晴】这道题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风,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风海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学生做题时,不仅要知道洋流分布,还要知道盛行风的影响范围;风海流是东西方向运动的;而上升补偿流(涌升流)都是在陆地沿岸流动的,上升流多与离岸风有关;密度流多是封闭海区与外大洋间存在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间因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地理定位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图的关注。台湾海峡属东海,台湾海峡南端以南是南海;印度尼西亚海域在赤道附近,菲律宾海域在菲律宾群岛附近。
15.A
16.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试题分析:
15.读图,图中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是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的西南风影响形成,A对。②洋流是东北风影响形成,反映了该海域2月洋流的流向,B错。③洋流是南赤道暖流,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C错。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草原带,D错。
16.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但不一定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A错。非洲热带草原南半球部分,正值雨季,草木茂盛,B错。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C错。冬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D对。
【考点定位】洋流分布及成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记住印度洋北部是季风洋流,洋流方向与季风风向一致,即随季节改变流向。同理,根据洋流流向,也能判断区域所在季节,分析相应的地理特征。了解洋流的性质及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17.(1)北
(2)图略(A附近海域画向北的暖流和向南的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3)温带海洋性 增温增湿
(4)AB
(5)不会。因为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而A附近的海域为洋流遇到陆地后分支的地方。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解析】(1)图中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南向北减小,说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2)从图中海水等温线的数值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沿岸存在两股洋流,分别为向南流动的寒流与向北流动的暖流。如果该海域位于东北太平洋,两支洋流则为阿拉斯加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3)A处以北的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从等温线的弯曲可知A处以北的海域为暖流,对沿海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4)北半球的大西洋、太平洋海域都存在该模式的环流。
(5)A海域寒暖流不能交汇,且也不存在冷海水上泛的补偿流,因而不可能形成大的渔场。
本文标题: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9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