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下图为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因素是
①教育程度 ②自然环境 ③人口政策 ④经济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A、国防 B、城市化 C、人口再生产 D、社会稳定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为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上海市人口倒佳区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4、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承载力开始提高 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1978-2008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不规则,向东移动频率最高
B、移动距离: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
C、移动速度:南北方向稍快于东西方向
D、2000年后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
6、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原因,合理的是
A、1996-1997年,人口重心西移与自然灾害有关
B、2007-2008年,人口重心北移与生态移民有关
C、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的主导因素
D、人口重心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
B、0-1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
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
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
8、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A、1953-1964年 B、1964-1982年 C、1990-2000年 D、2000-2010年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西部中心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下图为成都市2001-2008年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迁入率、机械增长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表示迁入率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A、老龄化趋势加剧 B、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产业结构升级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 B、生态环境恶化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高速的车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14、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融化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2000年-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扩张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6、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读“某地农业活动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该地最可能位于
A、阿根廷 B、澳大利亚 C、丹麦 D、蒙古
18、影响该地农业活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政策 D、科技
下图为全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19、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
A、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B、我国1月南北最大温差为41.4℃
C、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D、三种谷物在海南岛各地可以随时播种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5、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26、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 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
下图为2005--2012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7、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下降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本地青壮年的大量迁出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该省最可能是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9、若X、Y分别表示2010年某城市人口迁出量、迁入量,P1-P4代表该年份的四个季度,则该地人口机械增长量最多的季度是
A、P1 B、P2 C、P3 D、P4
30、若Y表示某流域不同阶段平均降水量的相对数值,P1-P4依次代表该流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则X、Y分别表示城市的
A、平均蒸发量、平均下渗量
B、平均下渗量、平均地下径流量
C、平均蒸发量、平均地表径流量
D、平均蒸发量、平均径流量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1、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
32、提升沿黄城市带折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A、高新技术产业 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城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辐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辐小
34、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 B、放开二胎 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
35、2000-2010年,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B、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D、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6、采用“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便于管理 B、人口密度大 C、地价低廉 D、地形平坦
37、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
A、社区 B、仓储区 C、工厂 D、学校
38、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用空间 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C、分散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9、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40、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如图)。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 新西兰北岛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42、(22分)20世纪90年代中国家具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业规模、总产值、消费量、出口量逐年递增,然而在产销两旺的背景下,国内家具行业长期无法摆脱早期“三来一䃼”模式的影响,家具的设计、技术、甚至是原材料多由外方提供,未孕育出强势品牌,中小型企业居多,行业出现“大而不强”的特征。在全球分工合作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形成了“哑铃型”的经营模式,而我国目前仍延续着“纺锤型”的经营模式。目前,我国家具产业正由自然集聚向有效集聚过渡,并且东部沿海企业正向中西部有序转移。下图为“我国五大家具基地分布图”和“家具企业经营模式示意图”。
(1)概括我国家具制造业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纺锤型”模式相比,分析“哑铃型”模式的优势。
(3)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就如何改变我国家具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提出你的见解。
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1-5 CAADC 6-10 DCDAB 11-15 AADCC 16-20 BCBDC[来源:学.科.网]
21-25 BADCB 26-30CCBDD 31-35 ADACD 36-40 AADCD
41.(1)(10分)
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来源:学+科+网]
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
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
(2)(8分)
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
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2分);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42.(1)(8分)
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2分),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西部五个地区(或东北、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2分)[来源:学科网]
原因:东北、西南森林资源丰富(或靠近原料产地)。(2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靠近消费市场(或交通发达,便于出口)。(2分)
(2)(6分)[来源:学科网ZXXK]
设计环节比重大,产品更新快,面向高端市场,附加值高。(2分)
生产环节比重小,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2分)
销售环节比重大,注重技术和产品推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显著),利润高。(2分)
(3)(8分)
家具制造业在国内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产业的有效集聚。(2分)
加大在技术设计环节的投入,加强创新设计力量,促进产业升级。(2分)
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加大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力度。(2分)
加大销售环节的投入,做大、做强自主家具品牌。(2分)
(答出4点可得8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影响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因素是
①教育程度 ②自然环境 ③人口政策 ④经济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A、国防 B、城市化 C、人口再生产 D、社会稳定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为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上海市人口倒佳区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4、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承载力开始提高 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1978-2008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不规则,向东移动频率最高
B、移动距离: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
C、移动速度:南北方向稍快于东西方向
D、2000年后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
6、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原因,合理的是
A、1996-1997年,人口重心西移与自然灾害有关
B、2007-2008年,人口重心北移与生态移民有关
C、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的主导因素
D、人口重心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
B、0-1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
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
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
8、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A、1953-1964年 B、1964-1982年 C、1990-2000年 D、2000-2010年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西部中心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下图为成都市2001-2008年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迁入率、机械增长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表示迁入率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A、老龄化趋势加剧 B、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产业结构升级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 B、生态环境恶化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高速的车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14、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融化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2000年-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扩张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6、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读“某地农业活动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该地最可能位于
A、阿根廷 B、澳大利亚 C、丹麦 D、蒙古
18、影响该地农业活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政策 D、科技
下图为全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19、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
A、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B、我国1月南北最大温差为41.4℃
C、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D、三种谷物在海南岛各地可以随时播种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5、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26、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 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
下图为2005--2012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7、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下降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本地青壮年的大量迁出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该省最可能是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9、若X、Y分别表示2010年某城市人口迁出量、迁入量,P1-P4代表该年份的四个季度,则该地人口机械增长量最多的季度是
A、P1 B、P2 C、P3 D、P4
30、若Y表示某流域不同阶段平均降水量的相对数值,P1-P4依次代表该流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则X、Y分别表示城市的
A、平均蒸发量、平均下渗量
B、平均下渗量、平均地下径流量
C、平均蒸发量、平均地表径流量
D、平均蒸发量、平均径流量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1、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
32、提升沿黄城市带折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A、高新技术产业 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城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辐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辐小
34、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 B、放开二胎 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
35、2000-2010年,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B、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D、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6、采用“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便于管理 B、人口密度大 C、地价低廉 D、地形平坦
37、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
A、社区 B、仓储区 C、工厂 D、学校
38、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用空间 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C、分散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9、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40、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如图)。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 新西兰北岛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42、(22分)20世纪90年代中国家具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业规模、总产值、消费量、出口量逐年递增,然而在产销两旺的背景下,国内家具行业长期无法摆脱早期“三来一䃼”模式的影响,家具的设计、技术、甚至是原材料多由外方提供,未孕育出强势品牌,中小型企业居多,行业出现“大而不强”的特征。在全球分工合作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形成了“哑铃型”的经营模式,而我国目前仍延续着“纺锤型”的经营模式。目前,我国家具产业正由自然集聚向有效集聚过渡,并且东部沿海企业正向中西部有序转移。下图为“我国五大家具基地分布图”和“家具企业经营模式示意图”。
(1)概括我国家具制造业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纺锤型”模式相比,分析“哑铃型”模式的优势。
(3)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就如何改变我国家具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提出你的见解。
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1-5 CAADC 6-10 DCDAB 11-15 AADCC 16-20 BCBDC[来源:学.科.网]
21-25 BADCB 26-30CCBDD 31-35 ADACD 36-40 AADCD
41.(1)(10分)
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来源:学+科+网]
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
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
(2)(8分)
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
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2分);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42.(1)(8分)
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2分),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西部五个地区(或东北、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2分)[来源:学科网]
原因:东北、西南森林资源丰富(或靠近原料产地)。(2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靠近消费市场(或交通发达,便于出口)。(2分)
(2)(6分)[来源:学科网ZXXK]
设计环节比重大,产品更新快,面向高端市场,附加值高。(2分)
生产环节比重小,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2分)
销售环节比重大,注重技术和产品推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显著),利润高。(2分)
(3)(8分)
家具制造业在国内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产业的有效集聚。(2分)
加大在技术设计环节的投入,加强创新设计力量,促进产业升级。(2分)
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加大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力度。(2分)
加大销售环节的投入,做大、做强自主家具品牌。(2分)
(答出4点可得8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
1.C
2.A
1.C
2.A
【解析】试题分析:
1.影响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因素有教育程度,因为教育程度影响生育观念,①对。自然环境没有影响,②错。人口政策有影响,③对。经济水平影响社会福利保障,影响生育观念,④对。所以C对。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男性比重大,国防兵源充足,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国防, B对。影响人口再生产,造成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城市化发展,男女比例失衡,影响社会治安,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A、C、D错。
考点: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原因,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3.A
4.D
1.影响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因素有教育程度,因为教育程度影响生育观念,①对。自然环境没有影响,②错。人口政策有影响,③对。经济水平影响社会福利保障,影响生育观念,④对。所以C对。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男性比重大,国防兵源充足,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国防, B对。影响人口再生产,造成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城市化发展,男女比例失衡,影响社会治安,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A、C、D错。
考点: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原因,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3.A
4.D
【解析】试题分析:
3.由图可知上海市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故排除选项B;图中显示该市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故排除选项C;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故排除选项D;由于上海市人口倒挂区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因而这里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故选项A正确。
4.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占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故排除选项A项;目前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人口倒挂不是上海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故排除选项B;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5.C
6.D
3.由图可知上海市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故排除选项B;图中显示该市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故排除选项C;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故排除选项D;由于上海市人口倒挂区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因而这里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故选项A正确。
4.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占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故排除选项A项;目前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人口倒挂不是上海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故排除选项B;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5.C
6.D
【解析】试题分析:
5.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重心1979-2000年向西、西南移动,2005年后向南移动,2007年后又向北移;南北方向变化年份间距小,速度快,东西方向变化年份间距大,速度较慢。选C正确。
6.1996 ~1997年,人口重心西移与西部大开发相关,A错;2007~ 2008年,人口重心北移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相关,B错;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导致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的主导因素,C错;我国的人口重心移动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密切相关。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我国人口变化。
7.C
8.D
5.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重心1979-2000年向西、西南移动,2005年后向南移动,2007年后又向北移;南北方向变化年份间距小,速度快,东西方向变化年份间距大,速度较慢。选C正确。
6.1996 ~1997年,人口重心西移与西部大开发相关,A错;2007~ 2008年,人口重心北移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相关,B错;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导致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的主导因素,C错;我国的人口重心移动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密切相关。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我国人口变化。
7.C
8.D
【解析】试题分析:
7.据图曲线变化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增,故A项正确;0-14岁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递减,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递减、65岁以上人口比例增长不大,但总人口比例增加较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故C项正确;65岁以上人口比例1990年至2000年增加最快,故D项错误。
8.通过曲线变化计算人口增加量,15—64岁人口增长数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增长数量=现有人口总数×(1—现有未成年人口比重—现有老年人口比重)—初始人口总数×(1—初始未成年人口比重—初始老年人口比重),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年龄结构,考查人口增长状况
9.C
10.B
7.据图曲线变化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增,故A项正确;0-14岁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递减,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递减、65岁以上人口比例增长不大,但总人口比例增加较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故C项正确;65岁以上人口比例1990年至2000年增加最快,故D项错误。
8.通过曲线变化计算人口增加量,15—64岁人口增长数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增长数量=现有人口总数×(1—现有未成年人口比重—现有老年人口比重)—初始人口总数×(1—初始未成年人口比重—初始老年人口比重),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年龄结构,考查人口增长状况
9.C
10.B
【解析】
9.由材料可知,成都市人口快速增长,因此其户籍人口数也应是增长的,总人口数也是增长的,故②曲线表示总人口数,④曲线表示户籍人口数;机械增长率是迁入率减去迁出率之后的值,成都市的迁入率是高于机械增长率的,故①曲线表示迁入率、③曲线表示机械增长率。故选C。
10.成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口比例下降,老龄化趋势得以缓解,A错。会导致社会公共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小,从而出现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B对。成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C错。迁入人口多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D错。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
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11.A
12.A
9.由材料可知,成都市人口快速增长,因此其户籍人口数也应是增长的,总人口数也是增长的,故②曲线表示总人口数,④曲线表示户籍人口数;机械增长率是迁入率减去迁出率之后的值,成都市的迁入率是高于机械增长率的,故①曲线表示迁入率、③曲线表示机械增长率。故选C。
10.成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口比例下降,老龄化趋势得以缓解,A错。会导致社会公共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小,从而出现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B对。成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C错。迁入人口多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D错。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
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11.A
12.A
【解析】
11.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之和。由图形信息可知,①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最大,所以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应是①,故选A。
1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说明该地人口迁入量减少,是由于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出,不需要太多廉价劳动力,导致迁入的人口数量大为缩减,故选B。
13.D
14.C
11.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之和。由图形信息可知,①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最大,所以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应是①,故选A。
1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说明该地人口迁入量减少,是由于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出,不需要太多廉价劳动力,导致迁入的人口数量大为缩减,故选B。
13.D
14.C
【解析】试题分析:
13.根据材料,“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的人群,不可能居住城市的高级住宅区,“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大部分是迫于就业或住房压力做此选择,“钟摆族”大多乘座公交车或火车上下班,“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
14.“钟摆族”的出现,导致上班、下班时,上行、下行车流量的差异巨大,设置“潮汐车道”,主要是可能优化配置道路资源,使交通更通畅,这种适时调整的车道,不能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没有美化城市道路景观,可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但不是主要目的。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5.C
16.B
13.根据材料,“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的人群,不可能居住城市的高级住宅区,“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大部分是迫于就业或住房压力做此选择,“钟摆族”大多乘座公交车或火车上下班,“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
14.“钟摆族”的出现,导致上班、下班时,上行、下行车流量的差异巨大,设置“潮汐车道”,主要是可能优化配置道路资源,使交通更通畅,这种适时调整的车道,不能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没有美化城市道路景观,可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但不是主要目的。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5.C
16.B
【解析】试题解析:
15.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东、南、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
16.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7.C
18.B
15.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东、南、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
16.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7.C
18.B
【解析】
17.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农业由种植业向混合农业再向畜牧业转变,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和大麦,可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应是丹麦;阿根廷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没有混合农业的变化发展;澳大利亚三种农业均有发展,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过程;蒙古以粗放牧业为主。选C正确。
18.该地农业由种植业向混合农业再向畜牧业转变,主要可以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选B正确。
【点晴】
丹麦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国,农业历史悠久,二次大战以后,实现了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丹麦农业结构实现了现代化;经过以后几十年的进一步发展,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19.C
20.C
17.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农业由种植业向混合农业再向畜牧业转变,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和大麦,可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应是丹麦;阿根廷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没有混合农业的变化发展;澳大利亚三种农业均有发展,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过程;蒙古以粗放牧业为主。选C正确。
18.该地农业由种植业向混合农业再向畜牧业转变,主要可以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选B正确。
【点晴】
丹麦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国,农业历史悠久,二次大战以后,实现了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丹麦农业结构实现了现代化;经过以后几十年的进一步发展,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19.C
20.C
【解析】试题分析:
19.读图,石家庄和太原纬度相同,但太原气温低,石家庄气温高。呼和浩特纬度比沈阳低,气温也低,A错。图中我国1月南北著名城市的最大温差为41.4°C,南北最大温差一定大于41.4°C,B错。三亚及海口都位于我国热带,C对。应是图中给出城市中,西安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没给出的咸阳和西安是一样靠近,淮河沿岸城市也是,D错。
20.图中信息不能表示面积大小,A错。玉米是温带作物,云贵高原地区也适宜种植玉米,B错。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春小麦为主,C对。海南岛主要农作物是水稻,D错。
考点:考查读图能力,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21.C
22.A
19.读图,石家庄和太原纬度相同,但太原气温低,石家庄气温高。呼和浩特纬度比沈阳低,气温也低,A错。图中我国1月南北著名城市的最大温差为41.4°C,南北最大温差一定大于41.4°C,B错。三亚及海口都位于我国热带,C对。应是图中给出城市中,西安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没给出的咸阳和西安是一样靠近,淮河沿岸城市也是,D错。
20.图中信息不能表示面积大小,A错。玉米是温带作物,云贵高原地区也适宜种植玉米,B错。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春小麦为主,C对。海南岛主要农作物是水稻,D错。
考点:考查读图能力,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21.C
22.A
【解析】试题分析:
21.读图可知,该地区既有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也有山羊、绵羊的放牧,属于将谷物种植和畜牧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类型,属于混合农业,故选B。
22.读图可知,根据当地种植的作物(橄榄)来看,该地应当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适宜农业生产,水资源不足限制当地农业生产,故选A。
【考点定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种农业称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的规模。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即是指谷物和牲畜混合的农业。这种农业种植的作物是小麦、玉米等谷物及牧草和饲料,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猪、羊。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其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23.D
24.C
21.读图可知,该地区既有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也有山羊、绵羊的放牧,属于将谷物种植和畜牧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类型,属于混合农业,故选B。
22.读图可知,根据当地种植的作物(橄榄)来看,该地应当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适宜农业生产,水资源不足限制当地农业生产,故选A。
【考点定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种农业称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的规模。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即是指谷物和牲畜混合的农业。这种农业种植的作物是小麦、玉米等谷物及牧草和饲料,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猪、羊。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其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23.D
24.C
【解析】试题分析:
23.读图,根据图中曲线,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逐步下降,下降速度减慢,A错。粮食产量呈波动上升,B错。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整体是下降趋势,但并不同步,C错。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D错。
2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惠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C对。耕地面积减少趋缓、农业生态显著改善不是产量增加的原因,A、D错。转基因技术没有广泛使用,B错。
考点:读图能力,耕地、粮食产量变化特点及原因。
25.B
26.C
23.读图,根据图中曲线,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逐步下降,下降速度减慢,A错。粮食产量呈波动上升,B错。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整体是下降趋势,但并不同步,C错。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D错。
2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惠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C对。耕地面积减少趋缓、农业生态显著改善不是产量增加的原因,A、D错。转基因技术没有广泛使用,B错。
考点:读图能力,耕地、粮食产量变化特点及原因。
25.B
26.C
【解析】试题分析:
25.结合两省不同时间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间的人口密度,再计算出人口密度的增长速度。可知B项正确。
26.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C项正确。
【考点定位】区域人口问题,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
27.C
28.B
25.结合两省不同时间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间的人口密度,再计算出人口密度的增长速度。可知B项正确。
26.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C项正确。
【考点定位】区域人口问题,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
27.C
28.B
【解析】试题分析:
2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活和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会引起大幅度的人口的下降。可排除①④。
28.该省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四川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人口外迁为主,特别是2010年重庆市分离,导致人口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海南省的开发,迁入人口较多,浙江和广东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所以该省可能是四川。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
【知识扩展】常住人口: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算家庭常住人口。
29.D
30.D
2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活和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会引起大幅度的人口的下降。可排除①④。
28.该省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四川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人口外迁为主,特别是2010年重庆市分离,导致人口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海南省的开发,迁入人口较多,浙江和广东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所以该省可能是四川。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
【知识扩展】常住人口: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算家庭常住人口。
29.D
30.D
【解析】试题分析:
29.人口机械增长量=迁入量-迁出量。由图可知,图中的坐标Z表示人口机械增长量,其中数值最大的,即人口机械增长量最多的季度是P4。
30.若Y代表平均降水量相对值,P1~P4代表城市化进程,则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径流量增加,而城市的下渗量减小,蒸发量减小。故选D项。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城市化
31.A
32.D
29.人口机械增长量=迁入量-迁出量。由图可知,图中的坐标Z表示人口机械增长量,其中数值最大的,即人口机械增长量最多的季度是P4。
30.若Y代表平均降水量相对值,P1~P4代表城市化进程,则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径流量增加,而城市的下渗量减小,蒸发量减小。故选D项。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城市化
31.A
32.D
【解析】
31.沿黄城市带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是城市形成的决定因素。选A正确。
32.沿黄城市带深居内陆,对外联系少,优先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扩大其对外联系,促进资源开发及经济建设,是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的重力举措。选D正确。
33.A
34.C
35.B
31.沿黄城市带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是城市形成的决定因素。选A正确。
32.沿黄城市带深居内陆,对外联系少,优先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扩大其对外联系,促进资源开发及经济建设,是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的重力举措。选D正确。
33.A
34.C
35.B
【解析】
33.读图可知,我国201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与2000年相比,总体呈升高趋势,东部上升明显,西部地区上升不明显,东西差异扩大,北部地区升高,南方地区略有下降,故选A。
34.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在该时间段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升高,人口迁入,会导致老龄化程度降低,A错。放开二胎,出生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会降低,B错。出生率降低,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C对。城市化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错。故选C。
35.读图可知,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是由于大量外来年轻劳动力迁入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降低,青壮年的社会负担减轻,A错。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升幅降低,B对。人口老龄化升高,会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而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C错。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D错。故选B。
【点睛】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36.A
37.A
38.D
33.读图可知,我国201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与2000年相比,总体呈升高趋势,东部上升明显,西部地区上升不明显,东西差异扩大,北部地区升高,南方地区略有下降,故选A。
34.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在该时间段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升高,人口迁入,会导致老龄化程度降低,A错。放开二胎,出生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会降低,B错。出生率降低,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C对。城市化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错。故选C。
35.读图可知,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是由于大量外来年轻劳动力迁入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降低,青壮年的社会负担减轻,A错。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升幅降低,B对。人口老龄化升高,会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而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C错。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D错。故选B。
【点睛】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36.A
37.A
38.D
【解析】试题分析:
36.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 “大院式”布局,主要为住宅区,这样便于统一管理,A对。城市面积、人口不变,人口密度不会增大,B错。城市地价、地形与用地布局方式无关,C、D错。
37.根据材料,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指的是住宅区的转变,最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社区,A对。仓储区、工厂、学校为了管理方便,适宜大院式布局,B、C、D错。
38.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D对。不会增加居住小区的公用空间,A错。街区式布局,商业网点的数量可能增加,提高了城市商业网点密度,B错。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没有改变,C错。
考点:城市功能区主导用地布局变化。
39.C
40.D
36.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 “大院式”布局,主要为住宅区,这样便于统一管理,A对。城市面积、人口不变,人口密度不会增大,B错。城市地价、地形与用地布局方式无关,C、D错。
37.根据材料,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指的是住宅区的转变,最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社区,A对。仓储区、工厂、学校为了管理方便,适宜大院式布局,B、C、D错。
38.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D对。不会增加居住小区的公用空间,A错。街区式布局,商业网点的数量可能增加,提高了城市商业网点密度,B错。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没有改变,C错。
考点:城市功能区主导用地布局变化。
39.C
40.D
【解析】试题分析:
39.该区域位于渭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种植业生产,但该区域水资源相对较少,为保障种植业发展人工建设了很多的抽水井,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
40.图中水库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支流,而河流干流很少有水库,说明水库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洪和发电等,结合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以及打坝建库的防水土流失措施,可推断水库的主要意义是防治水土流失,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考查水库的主要作用
【名师点睛】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知识拓展】水库的主要功能
水库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规模较小的则称为水塘、塘坝和蓄水池。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坝,河水把河谷淹没后便形成水库。水库的功能主要包括:
(1)蓄水:为附近的地区提供饮用水源及灌溉用水。
(2)发电:利用水坝上的水力发电机来产生电力。
(3)防洪:调节库容,削峰平谷,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4)航运:提高水位,淹没险滩及暗礁,有利航运。
(5)养殖:水库可以发展养殖渔业。
(6)旅游:水库多位于山区,形成人工湖后,成为当地一景,可发展旅游业。
其中蓄水、发电、防洪是大多数水库的主要目的,而养殖及旅游多为附属功能。一般水库建设多着眼于其中部分功能,如三峡水库主要目的在于发电、防洪及航运,小湾水电站主要目的在于发电、防洪,万宜水库则为了提供饮用水源。
41.(1)(8分)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任答4点给分)
(2)(4分)原料(2分);鲜果不便长途运输(2分)。
(3)(8分)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距欧洲、日本市场近(2分);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39.该区域位于渭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种植业生产,但该区域水资源相对较少,为保障种植业发展人工建设了很多的抽水井,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
40.图中水库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支流,而河流干流很少有水库,说明水库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洪和发电等,结合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以及打坝建库的防水土流失措施,可推断水库的主要意义是防治水土流失,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考查水库的主要作用
【名师点睛】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知识拓展】水库的主要功能
水库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规模较小的则称为水塘、塘坝和蓄水池。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坝,河水把河谷淹没后便形成水库。水库的功能主要包括:
(1)蓄水:为附近的地区提供饮用水源及灌溉用水。
(2)发电:利用水坝上的水力发电机来产生电力。
(3)防洪:调节库容,削峰平谷,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4)航运:提高水位,淹没险滩及暗礁,有利航运。
(5)养殖:水库可以发展养殖渔业。
(6)旅游:水库多位于山区,形成人工湖后,成为当地一景,可发展旅游业。
其中蓄水、发电、防洪是大多数水库的主要目的,而养殖及旅游多为附属功能。一般水库建设多着眼于其中部分功能,如三峡水库主要目的在于发电、防洪及航运,小湾水电站主要目的在于发电、防洪,万宜水库则为了提供饮用水源。
41.(1)(8分)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任答4点给分)
(2)(4分)原料(2分);鲜果不便长途运输(2分)。
(3)(8分)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距欧洲、日本市场近(2分);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中奇异果的生长习性,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图中显示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位于30°S—40°S之间,属于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气候湿润;沿岸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该区域位于西风带,由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
(2)奇异果罐头厂以奇异果为原料;成熟的鲜果不便长途运输,而且易腐烂变质,因而奇异果罐头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3)由图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可知,新西兰是南半球的岛国,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与新西兰相比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果品生产成本低;材料显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我国距欧洲、日本市场近;而且我国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名师点睛】本题组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了解奇异果的生长要求,联系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评价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的区位因素条件;按照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一般工业可分为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等工业部门。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果罐头厂,葡萄酒厂,应接近原料产地。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以及大众普遍消费的且工艺制作比较简单的,如面包厂、面粉厂等应接近消费市场。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精密仪器等应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地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综合分析,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应该是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一组;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市场指向型。
42.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西部五个地区(或东北、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
原因:东北、西南森林资源丰富(或靠近原料产地)。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靠近消费市场(或交通发达,便于出口)。
(2)
设计环节比重大,产品更新快,面向高端市场,附加值高。
生产环节比重小,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销售环节比重大,注重技术和产品推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显著),利润高。
(3)
家具制造业在国内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产业的有效集聚。
加大在技术设计环节的投入,加强创新设计力量,促进产业升级。
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加大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力度。
加大销售环节的投入,做大、做强自主家具品牌。
(1)注意材料中奇异果的生长习性,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图中显示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位于30°S—40°S之间,属于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气候湿润;沿岸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该区域位于西风带,由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
(2)奇异果罐头厂以奇异果为原料;成熟的鲜果不便长途运输,而且易腐烂变质,因而奇异果罐头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3)由图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可知,新西兰是南半球的岛国,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与新西兰相比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果品生产成本低;材料显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我国距欧洲、日本市场近;而且我国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名师点睛】本题组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了解奇异果的生长要求,联系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评价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的区位因素条件;按照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一般工业可分为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等工业部门。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果罐头厂,葡萄酒厂,应接近原料产地。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以及大众普遍消费的且工艺制作比较简单的,如面包厂、面粉厂等应接近消费市场。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精密仪器等应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地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综合分析,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应该是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一组;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市场指向型。
42.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西部五个地区(或东北、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
原因:东北、西南森林资源丰富(或靠近原料产地)。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靠近消费市场(或交通发达,便于出口)。
(2)
设计环节比重大,产品更新快,面向高端市场,附加值高。
生产环节比重小,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销售环节比重大,注重技术和产品推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显著),利润高。
(3)
家具制造业在国内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产业的有效集聚。
加大在技术设计环节的投入,加强创新设计力量,促进产业升级。
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加大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力度。
加大销售环节的投入,做大、做强自主家具品牌。
【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家具制造业: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西部五个地区(或东北、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
东北、西南森林资源丰富,在东北和西部建家具厂靠近原料产地。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靠近消费市场,交通发达,便于出口。
(2)“纺锤型”的经营模式以生产环节比重大,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发达国家以“哑铃型”的经营模式为主,设计和销售环节比重大,产品更新快,面向高端市场,附加值高;生产环节比重小,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销售环节比重大,注重技术和产品推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显著),利润高。
(3)我国目前仍延续着“纺锤型”的经营模式,以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要改变我国家具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家具制造业在国内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产业的有效集聚,形成规模效益,以提升产品经济效益。加大在技术设计环节的投入,加强创新设计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加大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力度;加大销售环节的投入,做大、做强自主家具品牌。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及区域经济发展。由图示的家具制造业分布状况,分析原因可结合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市场原因;分布在林区周边的家具厂是靠近原料产地,分布在发达地区的家具厂是市场导向型。分析“哑铃型”模式的优势,要抓住其生产环节重点,注重的是设计和销售环节,这类产品处在产业链的高端,附加值高,以市场为主导,注重的是创新,以此为线索进行分析。改变我国家具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的建议,是以结合我国的家具业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的家具制造业是“纺锤型”的经营模式,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哑铃型”模式,从市场和销售环节、从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入手。
东北、西南森林资源丰富,在东北和西部建家具厂靠近原料产地。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靠近消费市场,交通发达,便于出口。
(2)“纺锤型”的经营模式以生产环节比重大,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发达国家以“哑铃型”的经营模式为主,设计和销售环节比重大,产品更新快,面向高端市场,附加值高;生产环节比重小,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销售环节比重大,注重技术和产品推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显著),利润高。
(3)我国目前仍延续着“纺锤型”的经营模式,以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要改变我国家具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家具制造业在国内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产业的有效集聚,形成规模效益,以提升产品经济效益。加大在技术设计环节的投入,加强创新设计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加大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力度;加大销售环节的投入,做大、做强自主家具品牌。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及区域经济发展。由图示的家具制造业分布状况,分析原因可结合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市场原因;分布在林区周边的家具厂是靠近原料产地,分布在发达地区的家具厂是市场导向型。分析“哑铃型”模式的优势,要抓住其生产环节重点,注重的是设计和销售环节,这类产品处在产业链的高端,附加值高,以市场为主导,注重的是创新,以此为线索进行分析。改变我国家具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的建议,是以结合我国的家具业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的家具制造业是“纺锤型”的经营模式,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哑铃型”模式,从市场和销售环节、从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入手。
本文标题: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80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