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时间:2017-07-14 07:4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0月
B.7月
C.4月
D.1月

1.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天气状况的地区差异,意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差异的时空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分析图中各地天气状况可以看出,此时我国东北地区出现雨雪天气,华北地区出现沙尘暴,江淮地区天气晴朗,我国的东南沿海则进入雨季,结合我国气候南北差异及时间差异、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判断出该日最可能出现在4月。故选B。

2.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C.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2.A【解析】黄河流域已建有很多水库,一方面拦截入河的泥沙,另一方面使黄河中的泥沙大量淤积在水库中,从而使入海输沙量大减,A正确;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已见成效,虽水土流失减少,但不是减少输沙量的最主要原因,B错误;黄河流域的降水并没有多大变化,不可能是形成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的原因,C错误;黄河中下游河泥沙淤积不会怎样加大,即使淤积量加大,也不会使输沙量减少到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D错误。故选A。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B.0.55 0.35
C.0.30 0.50
D.0.30 0.35

4.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大气环流、地形

5.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H
D.G

3.B4.A 5.D【解析】3.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读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故B正确。

4.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侯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

5.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暖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减小,故D正确。

考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没有

A.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7.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

A.2月至6月
B.4月至8月

C.7月至11月
D.11月至次年3月

8.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

A.房屋影子全年最长
B.昼长短于米却肯州

C.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D.日出晚于米却肯州

6.A

7.D

8.C

【解析】6.读图,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不包括常绿硬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在30°-40°的大陆西岸,A不包括,选A。经过的热带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

7.根据材料,美洲王蝶迁徙目的是躲避寒潮危害,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11月至次年3月,D对。6、7、8月份是夏季,不需要躲避寒潮,A、B、C错。

8.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正值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房屋影子全年最短,A错。昼长长于米却肯州,B错。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C对。日出早于米却肯州,D错。

【考点定位】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迁徙原因及时间,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了解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利用材料中避寒潮危害的信息,判断迁徙时间。了解不同季节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0.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围湖造田

9.A 10.D

【解析】9.读图,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的湖面低于海平面,①对。根据湖岸线的变迁,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②错。湖泊面积减小,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③对。湖水蒸发,湖泊含盐量增加,④错。A对。

10.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干,降水减少,D对。围湖造田是近现代的人类活动,A错。绿洲萎缩是湖面缩小的结果,不是原因,B错。湖区汇水面积变化不大,主要是水量减少,C错。

【考点定位】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变化的原因。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1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11.D12.B

【解析】1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A项错。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B错误。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C错误。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D正确。故选D项。

12.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降水,由图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别巨大,最大差达到2000多km2,这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较大,B正确;影响鄱阳湖流域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如果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蒸发量的变化,那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A错误;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已知鄱阳湖湖面蒸发不可能有巨大变化,长江和洞庭湖、鄱阳湖是通过水位差互补的,不会有巨大变化,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都不会造成如此巨大变化,C错误;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样通过水位差与长江互补,长江干流不可能在补给两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差别巨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湖泊面积的变化和引起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原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湖泊面积变化的信息,掌握鄱阳湖水的来源。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地形

1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③地B.④地C.①地D.②地

15.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③地C.④地D.②地

13.C14.A15.B

【解析】13.根据图中经纬网和轮廓,图示区域位于台湾岛,其东部等温线向南凸,温度比两侧的气温地,判断其分布明显受地形影响(此处为台湾山脉)。

14.图中②③④地靠近或位于台湾山脉,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而①地远距台湾山脉,靠近台湾海峡,地处沿海平原,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在四地中最低。

15.图中①地位于沿海平原,受人类活动影响,应以农田为主;②地属亚热带地区,位于台湾山脉的山麓地带,可能出现樟树集中分布;③地位台湾山脉顶部;④地属于热带地区。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 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 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C. 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 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17.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16.B17.A

【解析】16.直接读图,20年来我国的GDP不断上升,2007年之后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趋缓。单位GDP 2010年最低,能源消费GDP 的年均增速自2007年后差异明显。从图中可以读出,能源消费与GDP都在逐年增长,但是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小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故答案选B。

17.能源是产业的动力,GDP 增长标志产业活动发展,能源消耗相应会增多。C选项的说法显然不合理,区域能源缺乏可以通过调配来弥补,所以能源储量大小不能决定GDP增长速度,B错误;中国常规能源需求很大,与迅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D错误;能源消费会随着GDP增长而增长,但是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会减慢。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仍需要进口。故答案选A。

点睛: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减少。

 

(2)地区分布不平衡。

 

(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

 

(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3)国际能源(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冲击较大。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1)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2)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

 

(3)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4)稳定发展核电。

 

(5)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6)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7)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D.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19.东北平原

 

A.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20.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8.C

 

19.D

 

20.C

 

【解析】

 

18.日出时间的早晚与季节有关系,冬季时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夜越短,所以A选项错误;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才会有极昼极夜产生,中国最北端在53°N附近,不会有极昼极夜产生,B选项排除;D选项最容易出错,中国内、外流区分界线大体从大兴安岭出发,但不完全与大兴安岭重合,黑龙江的上源在大兴安岭的西侧,所以此选项考察细致,学生较易出错,故D项错误;C选项松花江的干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结冰期,所以会有凌汛现象产生,故正确选项为C。

 

19.由图中河流流向可以看出:辽河向南流入渤海,松花江 嫩江自南向北汇入黑龙江,由此判定东北平原中部高,南北低,D正确;东北冬冷夏热,但没有伏旱天气,B错;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是国营大农场式经营,机械化水平高,C错;是中国的商品粮基地,不是商品棉基地,A错。故选D。

 

20.20世纪的50-7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我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使得大量人口迁入东北地区。故②④正确,故选D。

 

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1.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B.抗侵蚀能力C.河网密度D.泥沙沉积量

 

22.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烈度B.震中距C.震级D.震源深度

 

21.B

 

22.C

 

【解析】试题分析:

 

21.因三地都属于淤泥质海岸,表明都是泥沙沉积,且地壳持续下沉,表明地质条件相同,所以影响海岸线的因素主要是泥沙沉积量,沉积量多于地壳的下沉量,海岸线向海推进,反之,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两者相等,海岸线基本稳定;而河网密度不一定与泥沙沉积量呈正相关;抗蚀能力没有差异。故选B。

 

22.震级大小无法确定;震源的位置无法确定,所以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无法确定;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即烈度可以依据历史状况去推测,然后制定建筑物的标准。故选C。

 

考点:考查河口附近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因素、地震相关概念。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A.4B.3C.2D.1

 

24.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OB.PC.MD.N

 

23.B

 

24.C

 

【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水体污染的相关问题。解题关键是认真读图后能够明确DO和BOD的含义。

 

23.DO浓度越大,说明水质越好,BOD则相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②河段BOD含量直线增加,说明该河段是有机物污染源所在处。

 

24.河流在O河段DO浓度最低,说明水中溶解氧含量最少,容易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Ⅲ、Ⅰ、Ⅱ

 

C.Ⅱ、Ⅲ、ⅠD.Ⅰ、Ⅲ、Ⅱ

 

26.三类区域中

 

A. 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B. 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C. 商业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 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25.D

 

26.A

 

【解析】试题分析:

 

25.Ⅲ区域位于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多环境问题,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分布范围较小,位于河流和平原区,经济较发达,应为城市化地区;Ⅱ分布空间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应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6.Ⅱ区为城市化地区,经济发达,Ⅰ区为农产品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A选项正确;铁路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因地形地势影响成本较高,B错;商业网点城市化地区密度较大,C错;承接外来产业转移只有在当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化区较好,D错。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知识。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28.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③地B.①地C.④地D.②地

 

27.A

 

28.B

 

【解析】试题分析:

 

27.读图可知,风功率等级最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西南部分功率密度等级最低。根据材料,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也就是从这个方向来的风最多,所以,对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业最大的是东北风,A对。其他选项对应的上风功率密度等级较低,所以B、C、D错。

 

28.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风力发电站目前应选择在容易开发,便于向我国陆地上经济发达的地区输送电力的海域进行开发。读图可以判断,四地中只有②地距离我国陆地上经济发达区最近,且位于大陆架浅海区,所以最合理的是②地,B对。①地风力功率密度等级较低,不是最适宜地区,A错。③、④地距离我国大陆远,不便于电力输送,C、D错。

 

考点:该题考查风能资源。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30.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1.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29.D

 

30.C

 

31.B

 

【解析】

 

29.本题考查影响区域降水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从图中经纬度和区域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从印度洋带来丰沛水汽,降水多。故选D。

 

30.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甲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是河流下游流速降低,从上中游携带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形成的地貌,即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选C。

 

31.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沛,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特点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季风不稳定,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B正确,ACD均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 城海拔1048 米。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 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暖流流经,增温增湿B.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暖锋过境,气温升高D.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

 

33.当流经K 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 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

 

A.东去种麦B.南下踏青C.西山牧羊D.北山滑雪

 

32.D

 

33.C

 

【解析】

 

32.读图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判断,K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气温高,导致冰雪融化,A对。反气旋控制,气流下沉不一定温度高,B错。冬季的锋面类型多为冷锋,C错。该地地处内陆,基本不受洋流影响,D错。故选A。

 

33.K城的河流位于山地背风坡,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当该河进入主汛期时,说明此时是夏季;东去种麦是春季或秋季;南下踏青是春季;北山滑雪在冬季;西山牧羊属于山地牧场,在夏季,故选C。

 

下图为澳大利亚区域略图,图中箭头代表某月主要风向。完成下列下面小题。 34.甲乙两区域属于同一自然带,该自然带是

 

A.热带稀树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5.该月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34.D

 

35.A

 

【解析】

 

34.图示为澳大利亚,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属于地中海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所以D正确。

 

35.图示为澳大利亚,图示风向为东南风,该月最可能是1月,所以A正确。

 

【点睛】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 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二、综合题

 

36.读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评价美国棉花带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6.(1)评价: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棉花前期生长但夏秋阴雨天较多,不利于后期收摘,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少;西北部沿岸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或处背风坡),降水稀少。

 

【解析】(1)美国棉花带分布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棉花前期生长。但夏秋阴雨天较多,不利于后期收摘,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2)美国西部年降水量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少,西北部沿岸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

 

主要原因是美国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处背风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点睛: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分析。结合图示等降水量线数值,分析区域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 (1)简述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

 

(3)简述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哪些措施(任答两点)。 37.(1)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2)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3)影响: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十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措施:建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十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了环境问题的分布、影响、成因、措施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折线可以得出矿冶区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开发区污染最轻,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2)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小,所以东南地区产生的镉、汞、 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物比西北地区多,所以土壤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增长的态势,东北与西南相比, 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产生的镉、汞、 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物比东北地区多,出现了有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3)土壤污染可以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呀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应建全并严格执行土壤污染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另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呼吁每一位公众都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去,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点睛: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 1000 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 1200 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 亿元。

 

2.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标题: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00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00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