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野骆驼学名野双峰驼,生性胆小、机警,是世界上唯一靠喝盐水和吃盐碱性植物生存的极度濒危动物,目前数量减少到不足1000峰,大部分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为保护野骆驼种群繁衍,我国在罗布泊地区建立了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除野骆驼外还分布有雪豹、狼、豺狗等肉食动物。保护区规定在核心区外可以进行科考、旅游等活动,但不能进行采矿等开发建设活动。
目前,经国家批准,保护区由原先的7.8万平方公里缩减至6.12万平方公里,调减的主要为北部哈密实验区部分面积。据科考结果显示,哈密范围内煤炭、铜、镍、铁等资源非常丰富,但已经属于无植被、无水系的干旱荒漠戈壁区。下图为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1)简述导致我国西北地区野骆驼种群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
(2)为适应环境,野骆驼具有“全身被以细密柔软的绒毛,脚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长睫毛的眼睛和自动开闭的鼻孔”等身体特征,根据该地的生存环境,分析野骆驼这些身体特征的主要作用。
(3)结合材料,简析调减保护区面积的主要原因。
(4)为保护和改善罗布泊自然保护区野骆驼的生存环境,请你提出可行性措施。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是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湖泊,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周围高山环绕。有众多河流注入。数百年前,躲避外族侵略的乌鲁斯人逃到此地,他们用岸边的芦苇、香蒲草在湖面建成一座座浮岛,并住在岛上以捕鱼为生。下图示意的的喀喀湖位置及浮岛景观。
(1)说明乌鲁斯人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
(2)分析乌鲁斯人定居在浮岛上的有利水环境条件。
(3)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乌鲁斯人离岛上岸居住,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花山岩画展现了壮族先民骆越族人生活和宗教仪式的场景,绘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岩画与其依存的喀斯特地貌、河流、台地一起,形成“岩画—山—水”的和谐的视觉效果,使人得以一窥过去在中国南方盛行一时的古文化仪式原貌。绘制者在万仞崖壁上持续、有意识地作画,作画位置之奇险,难度之大,举世无双,图像数量多达2600多个,岩画大部分为赭红色的图案,以人物形象为主,与黄黑色的崖壁形成鲜明对比。下图为花山岩画临摹图
分析花山岩画的旅游价值及其保护面临的主要自然挑战。
1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春池是一种独特、少见的湿地,它们位于有干有平坦的地方。冬天池中经常下暴雨。春天池子中植物茂盛看起来最美。夏天,池中干涸。过去在圣地亚哥和加利福尼亚的中部山区的许多盆地和方山常常可以见到春池,而现在在中部几乎见不到春池,在圣地亚哥估计也有97%的春池已经消失。下图示意圣地亚哥春池。
分析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易损坏性,并提出开发建议。 参考答案
1.D
2.B
3.C
【来源】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1.图2(a)与图2(b)比较,路网密集,但等次低,路口多,显然不利于车辆通行,而有利于行人通行,故A、B错;街区小,道路用地占比大,方便居民出行,C错,D对。故选D。
2.切角位于路口,路口最易发生交通堵塞,切角拓展了空间,便于修建分行道,使人车都分道行驶,可以防止交通拥堵,故选B。
3.读图可知,图中天井为小街区,小街区不易建立完整的社区服务系统,故选C。
4.C
5.D
6.A
【来源】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4.读图可知,“上田弃亩”,作物种在垄沟,利于积蓄水分,减少干旱对作用的影响,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故选C。
5.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经济作物种植多在垄上,以防雨季积水成涝。故选D。
6.我国北方地区为旱作农业,可以采用“畎亩法”,而季风水田农业,如果采用“畎亩法”,会导致地表凸凹不平,不利于耕作,A对。采用“畎亩法”对于气候、光照、劳动力无影响,BCD错。故选A。
【点睛】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气候。判断分析当地气候,并根据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2)地形。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者林业。3)土壤。影响作物的种类。4)水源。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干湿状况的要求选择。
7.A
8.B
9.A
【来源】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7.仔细读图,图中曲线的横坐标为月份,纵坐标为海平面的高度,实线曲线为常年同期的海平面年变化状况,虚线为2014年海平面的年变化曲线。仔细读图,即可知与常年同期相比,2014 年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2月份。故选A。
8.每年,上海沿海出现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关键词为“季节性”,因此,与全球变暖的影响无关,错误;流向海洋的河水减少,会导致海平面下降;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上升;上海沿海地区主要的盛行风为东南风,故选B。
9.仔细读图, 2014 年上海沿海的海平面总体较常年同期高,会导致长江口发生咸潮次数增多;沿海风暴潮的危害增强;上海城市受咸潮影响,淡水供应量减少,而不会影响需水量;受海平面升高的影响,崇明岛面积逐渐缩小。故选A。
10.D
11.B
【来源】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10.热喀斯特地貌为地下冰融化后形成,云贵高原、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巴西高原基本上没有冻土,不会形成这种地貌。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冻土,夏季气温高,地下冰融化形成热喀斯特地貌。
11.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但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所以不会出现溶洞,A错;湖水温度高于冻土,水比热容较大,通过热量传递,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加速退化,使冻土层变薄或被切穿,B对。热喀斯特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不是内力岩层运动形成的,C错;热融湖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都受多种因素影响,D错。故选B。
12.(1)人类盗猎捕杀;道路和工矿建设破坏野骆驼的栖息地;旅游、探险活动对野骆驼干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食肉动物对野骆驼生存的威胁;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恶化,导致水源、食物减少。
(2)脚掌下宽厚的肉垫,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细密柔软的绒毛,既可以保温,又可以防暑;长睫毛的眼睛和自动开闭的鼻孔能使它免遭风沙的袭击。
(3)北部哈密实验区部分为无植被、无水系的干旱荒漠戈壁,已不具备野骆驼栖息、繁衍的条件;同时考虑到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可以进行矿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调减面积,还有利于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4)恢复植被,增加水源,改善野骆驼生存(食物、饮水)条件; 控制科考和旅游等活动,减少对野骆驼的干扰;严格控制道路建设和工矿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施生态移民。
【来源】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野骆驼种群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主要从栖息地破坏、人类滥捕滥杀等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从人为因素看,类盗猎捕杀;道路和工矿建设破坏野骆驼的栖息地;旅游、探险活动对野骆驼干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等。从自然因素看,食肉动物对野骆驼生存的威胁;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恶化,导致水源、食物减少。
(2)西北地区的环境对野骆驼身体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多沙漠,脚掌下宽厚的肉垫,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细密柔软的绒毛,既可以保温,又可以防暑;西部地区多风沙,长睫毛的眼睛和自动开闭的鼻孔能使它免遭风沙的袭击。
(3)调减保护区面积的主要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
“哈密范围内煤炭、铜、镍、铁等资源非常丰富,但已经属于无植被、无水系的干旱荒漠戈壁区”说明已经不适宜野骆驼生存和栖息,且矿产资源丰富,为了开发矿产资源和加强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所以进行调减保护区面积。
(4)保护和改善罗布泊自然保护区野骆驼的生存环境的措施主要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应当适当恢复植被,增加水源,改善野骆驼生存(食物、饮水)条件。保护区内可以进行科考和旅游活动,但是应当控制科考和旅游等活动,减少对野骆驼的干扰。工矿建设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应严格控制道路建设和工矿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措施保护和改善保护区野骆驼的生存环境。
【知识拓展】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13.(1) ①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②芦苇材质轻、易漂浮; ③芦苇收集、加工方便。
(2) ①该湖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通过河流外泄盐分,属淡水湖,水源丰富(用水方便);②湖泊面积大、水体深,众多河流汇入,渔业资源(食物来源)丰富;
③地处内陆高原,高山环绕,风浪小(安全平稳)。
(3) 赞同。①抵御外族侵略(防御)功能丧失(无需躲避外敌);②岛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差);
③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水环境。
不赞同。①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②发展浮岛旅游业,可提高经济收入;③浮岛数量不多,对水环境破坏不大。
【来源】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1)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是就地取材,湖岸附近芦苇丰富,收集加工方便,芦苇材质轻,易漂浮。
(2)内材料可知该湖为淡水湖,水源丰富,面积大,渔业资源丰富。
(3)由材料可知乌鲁斯人是为了躲避外族侵略逃到此地,如今无需躲避外敌,可上岸居住,且岸上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条件好,在岛上生活会污染湖泊,赞同上岸居住。但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有利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浮岛旅游业,可提高经济收入;浮岛数量不多,对水环境破坏不大,从这些角度考虑不赞同上岸居住。
14.旅游价值:红色图案,黄黑崖壁,颜色对比鲜明具有色彩美(或美学价值);山水结合,游览时移步换景,具有动态美(或美学价值);岩画反应了壮族古代宗教仪式、民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经济价值。
保护面临的主要自然挑战:当地为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典型,岩画易被发育的钟乳石等覆盖;岩画暴露在空气中,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脱落,岩画受损;夏季降水丰富,水位上涨明显,低处岩画易遭受流水侵蚀。
【来源】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旅游景观具有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花山岩画属于人文景观,具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岩画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由于岩画依存于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强,岩画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风化作用影响,发生岩体脱离。降水丰富,水位上涨,岩画容易受流水侵蚀,增加保护难度。
15.易损坏性:春池是一种稀有而独特的湿地,只在春季出现,夏季之后干涸,生态环境脆弱;位于平地之上,土丘低缓,容易遭到人类活动破坏,使春池中的水向外流出;春池底部为硬底土层,容易遭到破坏,使春池中水向地下渗透。
开发建议:建立保护区,保护该地种类不同、稀有珍奇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使春池可以成为有趣的学习中心,了解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并促进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陕西省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解析】主要从春池水的补给、当地水循环、春池地质结构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也要分析人为原因的破坏。
建议可以从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回答。首先是建立保护区,保护该地种类不同、稀有珍奇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开发主要是旅游方面。
本文标题: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91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