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资源的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A错;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故B对;区域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故C错;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D错。故选B。
3.C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根据公式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所以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选择C项。
4.C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二战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是: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5.C
【来源】2013-2014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欧洲和北美地区,经济发达,是人口迁入区,AB错。西非和北非的一些产油国,石油经济发达,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区,D错。拉丁美洲地区属于发展中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是人口的主要迁出区,C对。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状况。
6.D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迁移。符合的只有A项。
7.D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选择D项。
8.C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发展。城市的形态有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和放射状。平原地区一般以团块状为主,例如成都。山区可以发展成组团状。我国南方城市一般“沿河设城”,故形成条带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D
【来源】2013-2014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也就是各种活动的经济效益的该低状况。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10.B
【来源】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年高三第一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集聚。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原因,难度较小。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闲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城市功能区一般可划分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以及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本文标题:安徽省中加学校高一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90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