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d。(填序号)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据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其主要原因是。据上述材料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
32.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阶段反映的是____________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简述其成因。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指出图乙中①属于__________国家,②属于______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城市化发展与经济水平不相适应,其现象主要表现在。
33.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该农业分布的气候区是 、。
(2)图示阴影部分农业发展的特点( )
①水利工程量大②机械化水平低③科技水平高④生产规模大
A.①②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
(3)该农业从产品用途属于农业,按投入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4)图中区域发展该农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三、填空题
34.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此外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_。
(2)自然带从E-→F-→G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分异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在__________地区表现较明显。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这种分异在______大陆体现明显。
(4)在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自然带的字母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第一次是发生在泥盆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运动,地层沉降,形成了丰富的煤层。最后一期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发生在晚侏罗纪-晚白垩纪时期,地质史上称为喜马拉雅山期造山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有许多的生物毁灭——灭绝),形成了石油,奠定了目前地球地貌的基本轮毂。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间的发生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间的发生时间,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C 【解析】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选C。
3.C 【解析】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陡峭的山坡由于水土流失,往往形成土壤较薄;肥沃的水稻土是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选C。
4.B 【解析】植物的形态往往是自然环境的反映,被称为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因此,植物成为自然带划分的主要依据。
5.D
【来源】【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分布。山地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北半球暖温带的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C项的基带均为常绿阔叶林带,AC错。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B错、D对。故选D。
6.D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排除A、B、C三项。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89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