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2.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25.C
26.D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文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5.图示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较小,判断为丘陵、平原为主;根据图示两处山峰的分布判断地势中部高,东北和西南两侧低。故选C。
26.图示甲乙两处的等高线都为“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地形。故选D。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判读
名师点睛: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①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②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③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④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⑤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⑥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⑦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27.C
28.A
29.B
【来源】【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7.读图可知,B处陡崖的顶部海拔为240<④<150,故B处与④处的相对高度h:90
28.读图可知,①②位于山谷,③④位于山脊,河流位于山谷地区,故C、D错误;该湖泊是由瀑布长期侵蚀而成,②位于瀑布上游,故B错误;①处位于河谷地形,在瀑布下游,由瀑布长期侵蚀而成,故选A。
29.乙地位于山谷中,冬季受冬季风影响不会很大,A错。乙地位于山谷中的阴坡,一到冬季由于白昼变短,光照条件变差,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致使客人不愿意来,B对。乙地等高线密集,山高谷深中间没有阻挡物,不存在视线不好的现象,C错。乙地位于山坡上,冬季降水少,不会发生泥石流,D错。故选B。
【点睛】等高线数值的判读: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本文标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89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