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8)

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8)

时间:2017-07-04 06:4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
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的气候特征以及读图分能力。由图可知,北京冬季气温低,不舒适;7、8月气温高、湿度大,较不舒适;春初风速大,较不舒适;春、秋季舒适。甲城市冬季较舒适,其他季节舒适,应该为春城昆明,四季如春。乙城市冬季舒适,应该为处于热带的海口市。因冬季气温较低,丙城市冬季不舒适日期较长,春、秋舒适日期较短,应为东北的哈尔滨。故选B。
34.A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仔细读图,注意分析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的关系、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根据等高线图中河流存在与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而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所以A图中河流水补给湖泊,湖泊只有注入,没有流出,主要通过湖水蒸发的方式排水,造成在湖中盐分积累,形成咸水湖,故A正确。
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引水工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省区轮廓特征可知,该省为山西省,河流为黄河,CD排除;据引水线路箭头特点可知,该引水工程是引黄入晋,B正确,A错误。故选B。
36.(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年较差大,约46。7℃,年降水量少,约320㎜,(或:乙城市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490㎜)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   A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特征和成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气候的大陆性体现在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上,大陆性强的气候,气温的年较差会更大,降水量更少。通过图表中数据甲地的气温年较差比乙地要大,降水量比乙地的要少。
(2)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即正午太阳高度角、白昼时间长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等。首先要通过读图得出甲地比乙地的纬度高,仅仅从纬度分析乙地的太阳辐射比甲地多,但甲地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再加上甲地位于非季风区,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尽管甲地纬度高,但与乙城市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
(3)据图可知,该山脉东侧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西侧年降水量量小于400毫米,该山脉西侧海拔较高,东侧海拔较低,可判定C山脉为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东侧年降水量大于400 mm,西侧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大兴安岭的西侧为内蒙古高原,海拔较高,东侧为东北平原,海拔较低。大兴安岭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A正确;我国寒温带面积很小,在黑龙江与内蒙古北部,B错误;我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大致为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C错误;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A。
37.(1) 减少 蒸发 下渗   (2)①河流水量较大;②(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水能集中,便于水电梯级开发;④多峡谷,利于筑坝   (3)冰凌洪水(或凌汛) 成因:该河段12月份有结冰现象;该河段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或大致由南向北流);较高纬度河段封冻早,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本文标题: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88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88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8)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8)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