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题
14. (2015·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读材料一、二和三,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 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二
材料三 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并解释原因(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3)结合该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从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问题,请提出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合理措施。
[解析] 第(1)题,注意图中的等高线信息,阿姆河流经区域海拔差异较大,因而各河段冰雪融水融化时间不同,加之夏季山地降水补给,因而汛期较长。第(2)题,甲、丙之间有季节性河流汇入,因而丙的降水季节性变化大,且径流量较小;甲、丙之间的河段落差减小,泥沙淤积,丙处含沙量减小。第(3)题,该地气候干旱,要注意节约用水,防止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可利用光热资源发展棉花等种植,注意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
[答案] (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流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
(2)从甲到丙,只有季节性支流的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所以丙点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从甲到丙,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的消耗,所以丙点河流流量较小;从甲到丙,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丙点河流含沙量减小。
(3)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干旱地区要有灌有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修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旱涝;植树种草防止风沙和土地沙化;针对该地区严重缺水,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耐旱农作物为主的节水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解析] 第(1)题,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第(2)题,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的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第(3)题,“水质”和“传统习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即可。
[答案] (1)主要对G(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涵养水源。
(2)D(降水) 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3)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标题: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析10(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07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