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2014年8月24日我国长江下游某市城区两个监测点地表短时流量监测数据统计。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数据可推断( )
A.该城市正值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 B.地表短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完全同步
C.该日午后暑热程度有所减轻 D.甲测点附近植被覆盖率比乙测点附近高
2.图中监测数据可用于( )
A.分析大气湿度,评估环境质量
B.监测流量变化,做好防洪准备
C.估算雨水可回收量,增加城市供水来源
D.提供实时气象预报,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读某国区域图,该国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该国成为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科技
4.影响该国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 )
A.对外联系便利 B.资源丰富
C.环境优美 D.风浪小,利于避风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湖泊较深 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河流入湖泥沙量少 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6.“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B.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7.右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 B.抗侵蚀能力 C.河网密度 D.泥沙沉积量
8.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C.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读图甲、图乙,回答9~10题。

9.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0.山东省农民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可是山东胶东半 岛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苹果树下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水分蒸发,有明显保水作用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危害 D.进一步提高土温,加快生长
11.右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对于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B.乙地昼长年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 值的差值)小于丁地
C.丙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方向与丁地一定相同
D.丁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地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秘鲁的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和渔产品出口国,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大多建在3500—4200米山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
材料二:秘鲁的区域和该国伊基托斯、利马两城市气候统计图

(1)首都利马气候温和,终年如春,分析其原因。(4分)
(2)简述秘鲁发展渔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3)秘鲁矿产从矿区运到海港以公路运输为主,分析其原因。(6分)
(4)说明秘鲁修建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6分)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其流域内自古以来灌溉农业较发达,如今一些现代化城镇正在形成。原环湖芦苇湿地面积广大,是全国四大芦苇区之一,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近十多年水域面积已减少460平方公里,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材料二: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湖边长的也比较多。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博斯腾湖附近水系图

(1)甲河径流季节变化比乙河大,试分析原因。(6分)
(2)试分析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的原因。(10分)
(3)简要说明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8分)
42. (10分)【旅游地理】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海拔2261米。近年来,该市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该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以“打造避暑文化,建设中国夏都”为主题的2012中国夏都避暑旅游节6月25日至9月下旬在西宁市举办。下图为西宁地区旅游略图。

(1)简述西宁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主要区位条件?(8分)
(2)说明西宁成为“夏都”的自然原因。(2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该地区泥石流7、8、9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分)
(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8分)
44.(10分)【环境保护】
2014年,下图所示地区发生了沙漠污染事件,原因是附近工业园区的化工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沙漠。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在图示地区长期排污带来的主要危害。(4分)
(2)简要说明沙漠受到污染后治理难度大的原因。(6分)
广东省五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C 2、B 3、A 4、D 5、B 6、A 7、D 8、C 9、D 10、B 11、C
36.(1)地处热带(低纬度)(2分),但受沿海(秘鲁)寒流的影响(2分)。
(2)渔业资源丰富;廉价和便利的海运;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等(前两点每点2分,第3、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共6分)
(3)矿区在安第斯山区,距海港较近,运途较短(2分);山区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2分);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等(2分)。
(4)秘鲁东、中部,多河流、有很多高山常年积雪以及雨量充沛,而西部是太平洋海岸,属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降雨稀少,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东多西少(只回答水资源“东多西少”仅得1分,此点满分3分);西部城市较多,人口密度大,工农业发达(经济发达),水量消耗多,(但干旱缺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受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3分)
37.(1)甲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3分)乙河主要靠博斯腾湖水补给,稳定少变(博斯腾湖的调蓄作用)。(3分)
(2)湖西部有甲河淡水注入,且带来泥沙,(2分)因此湖的西部地势较平坦(坡度较小,浅滩面积广),(淡)水资源丰富,且土壤肥沃;(6分)西侧有甲河补给淡水,又有乙河起到排盐作用,从而使西部湖水为淡水。(2分)
(3)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2分);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甲河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减少(2分);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盐分在湖泊中积累(2分);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使湖泊中盐分增多(2分)。
42.(1)①交通便利: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的交通中心;②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③市场条件好:西宁是全省经济中心,省内市场条件好;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大量中东部省份游客被吸引来到景色独特的青海旅游;④配套设施齐全:作为省会,西宁是全省最大的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完善;⑤政策支持。(答其中4点,8分)
(2)海拔较高,夏季温度不高,气候凉爽宜人,是理想的避暑地区,故为“夏都”(2分)
43.(1)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性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2分)
(2)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2分)
理由:与②、③(或西北坡)相比,①所示区域坡度更陡(2分),松散碎屑物更多(2分);①所示区域(位于东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②、③(或西北坡)(2分),①所示区域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2分)(任答三点得6分)。
44.(1)造成空气污染(2分),造成地下水(河流水)污染(2分)。
(2)沙漠地区降水少(植被少)(2分),环境自净能力弱(2分);经济技术落后(治理能力差)(2分)。
本文标题:广东省五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927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