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市 |
重庆 (29.6°N,106.5°E) |
武汉 (30.5°N,114.3°E) |
九江 (29.4°N,115.6°E) |
上海 (31.2°N,121.4°E) |
一月均温(℃) | 8.0 | 3.7 | 3.5 | 3.4 |
A.距冷空气源地的远近 B.城市所处地势的高低
C.城市所在纬度的高低 D.北部山地屏障的强弱
2.长江中游地区垸田开发的影响主要有
①蓄洪能力增强 ②粮食产量增加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下列月份中,R河干流流量最小的是
A.2月 B.4月 C.7月 D.12月
4.R河未能塑造出宽阔的河口三角洲。其原因最可能是
①海潮顶托作用强 ②上中游地区森林水土保持作用强
③河口地壳的上升 ④河口泥沙被沿岸洋流向西北搬运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5~6题。
A.阴天时大致相同 B.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C.晴天时相差不大 D.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6.温室内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阴天 B.多云 C.晴天 D.无法确定
气象学上将秋冬季地面最低温度≤0℃的最初日期定为初霜日。将9月1日定为第1天,记为1,建立初霜日期序列。读北方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期分布图,完成7~8题。
A.初霜期越早作物的生长期越短 B.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无霜冻现象
C.初霜期与热量带分布基本一致 D.初霜期与气温年较差分布一致
8.影响甲地初霜日期等值线稀疏的最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纬度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影响
读我国中部某地区人口结构图,完成9~10题。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增加 C.留守儿童较多 D.性别比例失调
10.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高 B.劳动力外迁严重 C.农村就业率较高 D.工业化进程迅速
11.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各地小于0°。若某时刻某条经线上的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差值为100°,则太阳直射的纬度最可能为
A.0° B.10° C.20° D.23.5°
36.(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的面积变化示意图(左图)和1900~2000年里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右图)。20世纪50~60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系列大型水库。
(1)与乙地比,判断甲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简析其原因。(8分)
(2)简述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12分)
(3)简析伏尔加河发展内河航运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10分)
37.(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防城港市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并吸引了一汽、美国通用等汽车大公司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2015年6月,武汉钢铁厂防城港钢铁基地冷轧项目成功投产。
材料二:广西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广西正打造成我国冬春“南菜北运”的最大供应基地。
(1)分别说出图中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10分)
(2)简述广西建立“南菜北运”生产供应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3)简析防城港成为武汉钢铁厂冷轧项目基地选址的原因。(10分)
金华十校2015-2016学年高三联考试卷
参考答案
1~5DBCDD 6~10AACCB 11B
36.(30分)
(1)甲地年积雪期较长(2分)原因:盛行西风,地处山脉的迎风坡,降雪多(2分);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4分)
(2)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2分);后期增长速度逐渐减慢(2分)
面积增大的原因:河流携带泥沙不断堆积;(2分)海平面下降使出露的三角洲面积增大(2分)。
后期增长速度减慢的原因:大型水库的建立使入湖的泥沙减少;(2分)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2分)
(3)优势条件:位于农业区,货物运输量大(2分);水运运价低(2分);该地区河网密集,运量大(2分)
限制性因素:冰封期长(2分);径流季节变化较大(2分)
37.(26分)
(1)钦州湾沿岸地区最多(2分)原因: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2分);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2分)
右江上游地区最少(2分)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地带(2分)
(2)光热充足(2分);降水丰富(2分);水源充足(2分)
(3)临近港口,交通便利(2分);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2分);地价便宜(2分);政策支持(2分);汽车大公司入住,市场不断扩大(2分)
本文标题:浙江省金华十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913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