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答案及解析

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15-05-17 08:4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单项选择题
图a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图,图b是沿图a中46°纬线上M、N两点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盐渍化程度和蒸发状况有关,所以气温越高,盐渍化越严重
B.该地盐渍化程度在春季较高
C.可以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治理盐渍化
D.整体来说该地区盐渍化程度南高北低
解析:盐渍化程度和气温高低与地下水高度有关;大水漫灌加剧盐渍化;整体来说该地盐渍化程度东高西低,故本题B正确。
答案:B
2.图b中a、b、c三地的土壤含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a=b>c
解析:由图a图例和图b地形剖面图可确定地下水离c点地面最近,盐度最高,故本题C正确。
答案:C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土壤侵蚀在我国分布最广,是图中反映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D
4.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解析:甲位于东北农牧交界地带,森林的作用应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位于西南地区,森林的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A
5.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  )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土地生产能力高
解析: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丙位于东南丘陵,该地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同时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易于流失,流失后危害严重。
答案:B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6~7题。

6.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
答案:B
7.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解析:①为亚洲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答案:D
(2013·北京西城一模)下图是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该区域(  )
A.自然带差异由热量决定
B.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解析:由河流由高向低流可判断地势总体特征,图中河流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故B项正确。陕西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但山西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故D项错误。此处自然带差异主要由水分决定,山西、陕西农业以旱地耕作业为主,故A、C项错误。
答案:B
9.据图乙分析(  )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D.侵蚀严重促使该区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图中显示不同植被带侵蚀强度不同,则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可以减小侵蚀强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3·陕西一模)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信息表明(  )
A.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D.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解析:图中显示,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植被指数越低,说明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故D项正确。A项因果关系颠倒了,故错误。
答案:D
11.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  )
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
C.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D.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
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超载放牧引起的草场破坏,因此,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就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护草地植被。
答案:C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判断,退化率最严重的坡向是(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解析:根据图例对比各坡向的退化情况,可以看出南坡退化最严重。
答案:B
13.对图示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总体呈负相关
B.退化率高的坡向光照条件一般较差
C.当地居民活动主要在4700~4900米的南坡附近
D.当地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北坡围场进行
解析:随着海拔的升高退化率总体上降低,A项正确;光照条件好的南坡退化率高;退化率高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居民应该在海拔较低的区域活动;冬季围场应该选择南坡。
答案:A
(2013·百校联盟模拟)咸海位于亚洲一沙漠中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借助两条冰川补给的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咸海获得淡水补给,蒸发是这一水域萎缩的唯一自然原因。由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山高处的冰川消退,咸海本应处于扩张趋势,实际情况却是咸海正以令人警惕的速度萎缩。咸海萎缩导致“有毒沙尘暴”形成。结合下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阶段入湖水量本应持续增大
B.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可能是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
C.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入湖水量一直增加
D.水域面积减小幅度和水位下降幅度是不一致的
解析:结合材料“咸海本应处于扩张趋势”可知,现阶段入湖水量本应持续增大;结合图中信息综合分析可得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有可能是导致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水域面积逐年减小,水位逐年下降,但两者幅度是不一致的。
答案:C
15.关于“有毒沙尘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盐分、农药残留等
B.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重金属
C.其“毒性”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D.其“毒性”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解析:该湖泊是咸水源,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原湖床地区盐类大量析出,而该湖泊周围有大量的耕地,因此农药等的残留也会在湖泊中沉淀。
答案:A
二、综合题
16.(2013·广州模拟)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第(2)题,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第(4)题,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
答案:(1)外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解析:第(1)问,图中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两地都多为低山丘陵地形,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再加上土层浅薄,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2)问,甲地位于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第(3)问,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后果主要是土壤肥力降低,侵蚀作用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4)问,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从减少植被破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措施合理即可。
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本文标题: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答案及解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556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5567.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欢迎你对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答案及解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答案及解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