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28--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及解析

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28--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及解析

时间:2015-05-17 08:4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河北邯郸二模)2012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台风
B.“一核”是指郑州及其周围相邻市区为主体的核心区域
C.四个发展轴经过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两带分别是沿长江和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地带
解析:图中显示“一核”区域位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区域,故B项正确。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和风沙,此区域受台风影响很小;从材料中可看出,发展轴向南到达了重庆、合肥等地,这些区域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B
2.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
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加工业
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
解析: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区,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C
(2013·济南模拟)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良,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3~4题。
3.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解析:本题考查了东部季风区的太湖平原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吐鲁番盆地两地自然环境和农业方面的差异。太湖平原土地减少,但土壤肥沃,而它的土地租金也不太高。吐鲁番盆地劳动力并不缺乏,土壤中矿物质丰富,由于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所以距市场远。吐鲁番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十分干燥。
答案:D
4.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
解析:太湖平原地形平坦,降水丰富,距海近,适宜发展农耕业,多为水田,并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而吐鲁番盆地由于水源不足,农业注重灌溉,立足于干旱农业,不能以农耕业为主。但两者都应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故选B项。
答案:B
(2014·银川一中月老)读两区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C.乙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全年降水丰沛
D.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甲地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乙地位于印度西部,甲地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挡,热带沙漠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乙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6.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
A.甲地适宜牧草的生长,主要发展的是大牧场放牧业
B.乙地适宜种植棉花,夏季水热条件好
C.甲地矿产丰富,可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D.乙地可发展纺织业,因其原料丰富
解析: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宜牧草的生长;其矿产资源丰富,可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乙地受季风影响,夏季水热丰富,适合棉花生长,因其原料丰富,可发展纺织业。
答案:A
(2014·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图,回答7~8题。

生态足迹增长率
7.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省区
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
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
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的变动是负向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均GDP高于西部,A错。内蒙古的生态足迹增长率大,说明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大,不是改善环境,B错。新疆人均GDP增长少,环境代价大,所以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C对。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生态足迹变动是正值,D错。
答案:C
8.下列关于山西的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分布在能源地
B.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是植树造林,生态改善
C.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开矿,植被破坏
D.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山西的生态足迹增长变化率为负值,不是上升,所以A、B错。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破坏环境少了,环境代价小了,开矿植被破坏只能导致生态足迹增长率上升,所以C错,D对。
答案:D
张裕目前在中国优质葡萄产区宁夏、烟台、陕西、辽宁、新疆及北京有25万亩葡萄基地,约占中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张裕的葡萄基地正在有计划地扩大中。下图为张裕六大优质葡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9~11题。

9.新疆葡萄基地和宁夏葡萄基地的光照条件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水源 
C.昼夜长短        D.土壤
解析:由图可知,新疆葡萄基地位于天山北麓,宁夏葡萄基地位于贺兰山东麓,受地形影响宁夏葡萄基地的光照条件比新疆葡萄基地的光照条件好。
答案:A
10.在新疆基地、宁夏基地、辽宁基地和陕西基地,如果大量引用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则最可能对四地或河流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土壤酸化,土壤中含盐量减小
B.污染严重,水中氮、磷、钾含量超标
C.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
D.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解析:新疆、宁夏、辽宁和陕西四个葡萄基地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若灌溉用水过多,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
答案:C
11.为使最终酿成的葡萄酒形成独有的产地特点与风格,该企业需要(  )
A.扩大种植面积       B.加大科技投入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为使最终酿成的葡萄酒形成独有的产地特点与风格,需要对六大产区的自然条件进行长期研究与品种适应性试验,然后对种植品种及栽培技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故需要加大科技投入。
答案:B
图1和图2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读图后回答12~13题。

12.关于图1和图2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A河流和B河流在图示河段流域面积都较小
B.A河流和B河流在图示河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C.A省和B省自然带分别以热带雨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
D.A省和B省地形共同之处都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解析:根据图中典型地物可判断,A为澜沧江,B为黄河。A河流在图示河段山高谷深,基本无支流分布,流域面积较小;B河流在图示河段为地上河,也无支流分布,流域面积较小。A河流在图示河段的主要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河流在图示河段的主要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A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省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省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B省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答案:A
13.关于图1和图2两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省和B省农业类型分别是畜牧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
B.两省冬季深受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影响
C.A省比B省生物资源和石油资源丰富
D.B省比A省海陆空交通要便利
解析:A省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B省受冬季风影响强烈,A省受冬季风影响较小;A省生物资源丰富,B省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D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中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图中从Ⅰ到Ⅲ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然后到大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答案:A
15.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从Ⅲ到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及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答案:D
二、综合题
16.(2013·阜阳市红旗中学月考)根据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指出图1所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3)比较图1中我国青海省和图2中C地种植业生产类型及自然条件的差异。
解析:第(1)题,分析等值线的分布特点要从等值线的延伸方向、递减(或递增)规律和极值等方面描述;影响积温的成因主要从纬度、地形等方面分析。第(2)题,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来考虑;歌谣中“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日较差大,“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天气多变,“山下百花山上雪”说明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第(3)题,分析种植业生产类型及自然条件的差异,首先根据两地的地理位置,明确两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然后根据自然特征确定农业生产类型。青海省属于高山气候,降水较少,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较低,种植业主要是河谷农业;图2中C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的沿海平原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地中海式农业(水果园艺业)。
答案:(1)积温由西南向东北(西向东)递增;兰州以西积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海拔高低)。
(2)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天气多变;地势起伏大;植被垂直地域差异明显。
(3)
地区 农业
类型
气候差异 地形
青海 河谷
农业
高原山地气候,降水不足,光照强,
热量不足,气温日较差大
河谷
地形
C地 水果园
艺业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水热较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平原
地形
 
17.(2013·潍坊模拟)目前,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率东部”的新跨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三大经济圈吸引外资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2)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珠三角经济圈中的东莞市被称为“中国制造业之都”。该市聚集了大量的出口加工企业。对该市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你有何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解析:第(1)题,三大经济圈都位于东部沿海,具有位置和海运交通优势;同时各区域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又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第(2)题,可从生态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环境)、经济持续(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等角度具体分析。第(3)题,从产业升级和工业集聚角度看,人口还会增长;从产业转移、竞争力减弱角度看可能人口减少。
答案:(1)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基础设施较完善。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3)观点一:人口会继续快速增长。理由: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工业的集聚效应与惯性;产业升级换代创造的新就业机会等。
观点二:人口可能会逐渐减少。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受国际环境影响出口减少,开工不足;加工业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冲击,订单减少等。

  本文标题: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28--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及解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556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5565.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28--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及解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28--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及解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