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地理区域
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是北方地区,B是_______地区,A、B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A和D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2)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_______山和_______山。
2.读“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A______山脉 B______山脉 C______山脉 D______平原 E______平原 F______高原
①______(临国) ②______(临国) ③______河流 ④______河流 ⑤______河流 ⑥______河
(2)在图中A~D四个地点中,甜菜适合种在______,谷子适合种在______,冬小麦适合种在______,苹果适合种在______。
3.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_(鱼米之乡)
B.____________(天府之国)
C.____________(三大丘陵之一)
D.____________(四大高原之一)
(2)按要求填写下列地理事物。
①省级行政区名称______ ②省区简称______ ③省级行政中心______
图上⑤、⑥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两大工业基地,⑤______,⑥______,其中______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是本区的北界,为________(山脉)。④所在的少数民族以_______族为主。
4.读西北地区图,完成问题。
(1)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______ ②______ ④______ ⑧______
河流:③______
盆地:⑤______ ⑥______
高原:⑦______
(2)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以______为主,耕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人们利用______和__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5.读下图,完成问题。
(1)图中A是______(河流)的源头,B是______盆地,C是______山脉。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族。
(2)D、E是青藏高原上的两个省会城市,布达拉宫位于______城市,连接D、E的铁路干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______。
6.读右图“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本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_______。图中山脉A是_______。
本区的农业以_____业为主,而当地居民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发展的种植业,称为_______农业。
7.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
(2)本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_______。
(3)将本区的能源资源通过管道输往上海等地的是_______工程。
(4)图中山脉A是_______。
(5)本区的农业以_______业为主,而当地居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的种植业,称为_______农业。
|
|
|
1.读北京图,完成问题。
(1)北京所在的纬度_______、经度_______;
(2)与北京相邻的省区:②_______③_______;
(3)图中L_______海,H_______河,①_______市。
(4)北京位于_______地区,_______地形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植被类型是_______;北京地势河流流向_______;北京是全国_______中心;北京经济发展方向是_______。北京的道路特点是_______。
2.读下图,完成问题。
(1)香港、澳门背靠_______省。
(2)香港位于河口_______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与经济特区相邻。澳门位于河口_______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填写上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城市);②_______(经济特区);③_______(经济特区);④______(特别行政区);⑤______(特别行政区)⑥_______(铁路);⑦_______(海);⑧ 河口 。
3.读下图,完成问题。
(1)将上海、广州填注在上图的适当位置。
(2)A、B、C三条铁路线均通往______,其中京九线是______(填字母)。
(3)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______,珠江三角洲集中了我国______个特别行政区。
(4)长江三角洲地区钢铁工业发达,这里布局钢铁工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互补关系,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在下列影响工业生产的要素中,港澳地区占优势的是______(填字母),珠江三角洲地区占优势的是______(填字母)。
A.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 B.科学的管理水平
C.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金 D.价格相对低廉的土地资源
4.读台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海峡 ②______海 ③______海 ④______洋 ⑤______平原 ⑥______山脉
(2)根据图中比例尺计算,图中A、B两城市的实地距离约为______千米。
(3)台湾岛上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最著名的树种是______树,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4)台湾突出的经济特征为______经济。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省 B_______海峡 C_______岛 D_______平原 E_______山脉 F_______洋
(2)字母C表示的岛屿地形以______为主,森林资源丰富,尤以______(树种)最为著名,其中______(林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糖料作物是_______。
(3)台湾的盐场主要分布在______(填字母)所在地形区。
(4)台湾岛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
(5)台湾少数民族以______为主,台湾最高峰是______,海拔______;台湾最长河流是______,最大湖泊______,台湾第一大城市_______。
从下图可看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的三类产业中呈明显下降趋势的是第______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的是第______产业。
6.读“新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山脉 B______山脉 C______山脉 E______盆地 F______盆地
(2)新疆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
(3)图中D是新疆最大的城市______。G是_______铁路。
7.读“西气东输路线图”,回答问题。
(1)2004年起南京许多家庭用上了天然气,该气源来自于G______盆地。此项工程名称是_______。该工程西起新疆的_______(城市),东到城市A是_______。
(2)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请你谈一谈该项工程为南京带来哪些好处(举一例)。
三、省内区域
1.读下图,完成下面问题。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______省境内,地处______山脉最南端,南部与______、D______和B______国家接壤,还以C______江、e______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下图,景洪月均温最低在___月,达____℃
2.景洪降水最多的月份是___月,最少的月份是___。
3.从图中可知,西双版纳属于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________。
4.在这种条件下,西双版纳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动物有______、______等。
四、跨省级区域
1.读“黄土高原图”,完成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高原) B.___________(山脉)
C.___________(山脉) D.___________(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
(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
(4)从温度带看,黄土高原属于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阶梯。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
2.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流程图(把字母填入适当的方框内)。
A.农作物产量下降
B.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3.根据下面“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图,将下列内容的字母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A.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
B.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C.坡脚建挡土坝、护坡工程
D.长江沿江地带
4.读“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酸雨污染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C三片酸雨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区已成为我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5.请填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工业基地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本文标题:八年级地理下册读图练习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18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