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聚落概念及特点的掌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在不同的地区,乡村的景观也是不同的。
2.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小华说:“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小红说:“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华住在城市 B.小红住在城市 C.两人都住在农村 D.两人都住在城市
2.B 【解析】本题从文字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乡村规模较小,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而城市规模较大,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2013·厦门)读“聚落景观图片”, 回答3~4题。
3.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与④聚落比较,②聚落的( )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C.交通经常堵塞 D.房屋更集中密集
3.C 【解析】本题从读图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图①、图②和图④都是规模较小的乡村景观;而图③为高楼栉比、道路纵横、车辆较多的城市景观。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可知,图②和图④均为山麓地带的乡村聚落,排除A选项;虽同为乡村聚落,但图②中的乡村比图④中的乡村规模更大、房屋更为集中密集;而交通经常堵塞、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则是城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排除C、B。
5.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热带地区 ③土壤肥沃 ④沙漠地区 ⑤水源充足 ⑥自然资源丰富 ⑦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B.
5.D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等。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沙漠地区缺水,均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012·泰安)读下图,回答6~7题。
6.该图的图名可能是( )
A.乳畜分布图 B.石油分布图
C.城镇分布图 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
7.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开发时间的长短 B.宗教与军事 C.科技与文化 D.气候与水源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提示的经纬线、海陆轮廓、河流形状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区域是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聚落分布图。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该区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水资源匮乏,聚落(城镇)多沿河(尼罗河)分布。
8.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8.A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气候终年炎热等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照片。读图回答9~10题。
9.马莉娅家乡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多雨 B.地表蜿蜒崎岖 C.气候炎热干燥 D.地表以平原为主
10.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9.A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东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为了更好地散热防潮,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而西亚地区多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墙厚、窗小,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和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可见,聚落是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是我们了解当地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百科全书”。
11.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
A.山区谷地──条带状 B.平原地区──团块状
B.
C.山麓地带──团块状 D.河流附近──条带状
11.C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上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形态也各不相同。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呈团块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也成条带状分布。
12.新华社金边2013年6月22日电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先后批准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45处。其中一处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城市,该遗产是( )
13.
A.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B.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C.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D.澳门历史城区
B.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聚落中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等。
13.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3.D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处理好聚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是世界各地人们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勤劳智慧的结晶,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4.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尽量多地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14.A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增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二、综合题
15.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下面是B地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图:
该图反映了B地由 演变为 的过程。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
(4)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答案:(1)乡村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B 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3)乡村 城市 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 (4)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是对“不同聚落规模”和“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有利条件”的考查,由图可知,A、B、C三聚落规模都较小,均属于农村聚落;分析图中等高线可知,三地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第(2)题,B地处在河流交汇处且地域开阔,借助便利的水上交通,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聚集、周转,所以更容易形成城市聚落。第(3)题考查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第(4)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了解。聚落并不是变得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但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聚落都在变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学生在审题时应把握好“大多数”和“所有”两个词;北京的发展也应保护好现有的胡同、四合院等传统民居。
16.(拓展延伸作业)调查自己家乡所属的聚落类型、规模大小、生活生产情况及形成条件;观察家乡的民居特点,并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家乡聚落的发展方向,写一篇地理论文为家乡的发展前景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答案略。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聚落概念及特点的掌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在不同的地区,乡村的景观也是不同的。
2.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小华说:“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小红说:“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华住在城市 B.小红住在城市 C.两人都住在农村 D.两人都住在城市
2.B 【解析】本题从文字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乡村规模较小,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而城市规模较大,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2013·厦门)读“聚落景观图片”, 回答3~4题。
3.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与④聚落比较,②聚落的( )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C.交通经常堵塞 D.房屋更集中密集
3.C 【解析】本题从读图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图①、图②和图④都是规模较小的乡村景观;而图③为高楼栉比、道路纵横、车辆较多的城市景观。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可知,图②和图④均为山麓地带的乡村聚落,排除A选项;虽同为乡村聚落,但图②中的乡村比图④中的乡村规模更大、房屋更为集中密集;而交通经常堵塞、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则是城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排除C、B。
5.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热带地区 ③土壤肥沃 ④沙漠地区 ⑤水源充足 ⑥自然资源丰富 ⑦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B.
5.D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等。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沙漠地区缺水,均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012·泰安)读下图,回答6~7题。
6.该图的图名可能是( )
A.乳畜分布图 B.石油分布图
C.城镇分布图 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
7.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开发时间的长短 B.宗教与军事 C.科技与文化 D.气候与水源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提示的经纬线、海陆轮廓、河流形状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区域是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聚落分布图。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该区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水资源匮乏,聚落(城镇)多沿河(尼罗河)分布。
8.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8.A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气候终年炎热等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照片。读图回答9~10题。
9.马莉娅家乡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多雨 B.地表蜿蜒崎岖 C.气候炎热干燥 D.地表以平原为主
10.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9.A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东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为了更好地散热防潮,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而西亚地区多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墙厚、窗小,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和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可见,聚落是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是我们了解当地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百科全书”。
11.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
A.山区谷地──条带状 B.平原地区──团块状
B.
C.山麓地带──团块状 D.河流附近──条带状
11.C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上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形态也各不相同。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呈团块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也成条带状分布。
12.新华社金边2013年6月22日电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先后批准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45处。其中一处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城市,该遗产是( )
13.
A.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B.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C.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D.澳门历史城区
B.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聚落中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等。
13.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3.D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处理好聚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是世界各地人们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勤劳智慧的结晶,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4.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尽量多地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14.A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增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二、综合题
15.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下面是B地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图:
该图反映了B地由 演变为 的过程。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
(4)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答案:(1)乡村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B 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3)乡村 城市 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 (4)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是对“不同聚落规模”和“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有利条件”的考查,由图可知,A、B、C三聚落规模都较小,均属于农村聚落;分析图中等高线可知,三地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第(2)题,B地处在河流交汇处且地域开阔,借助便利的水上交通,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聚集、周转,所以更容易形成城市聚落。第(3)题考查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第(4)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了解。聚落并不是变得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但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聚落都在变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学生在审题时应把握好“大多数”和“所有”两个词;北京的发展也应保护好现有的胡同、四合院等传统民居。
16.(拓展延伸作业)调查自己家乡所属的聚落类型、规模大小、生活生产情况及形成条件;观察家乡的民居特点,并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家乡聚落的发展方向,写一篇地理论文为家乡的发展前景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答案略。
本文标题: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测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144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