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保定一模)读表,完成1~2题。
1.表中数据显示( )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
年龄分布 |
迁移率 |
年龄分布 |
迁移率 |
年龄分布 |
迁移率 |
|
15~19岁 |
14.47 |
2.86 |
8.34 |
13.17 |
6.93 |
17.79 |
20~29岁 |
33.79 |
3.95 |
25.29 |
14.53 |
20.33 |
18.01 |
30~39岁 |
24.13 |
2.04 |
30.33 |
7.56 |
29.44 |
11.03 |
40~49岁 |
15.84 |
1.26 |
21.61 |
3.38 |
23.87 |
5.10 |
50~59岁 |
11.78 |
0.85 |
14.43 |
2.07 |
19.42 |
2.42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C.随年龄段增大,人口迁移率增长速度减慢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2.据表分析,农村劳动力年龄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B.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C.39岁以下青年劳动力迁移率上升较快 D.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1南昌七校联考)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它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回答3~5题。
3.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因此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 )
A.①<② B.①>② C.③<④ D.③>④
5.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2011豫南九校二联)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城市经济发展很快,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回答6~7题。
6.当分析深圳市人口增长时,应重点分析( )
A.人口的自然增长 B.人口迁移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死亡率
7.深圳市人口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这里( )
A.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B.女性的比例高,寿命长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年龄结构轻
(2011浙江杭州一模)下表为我国2006年3省(或直辖市、自治区)人口数据,据此回答8~9题。
省(或直辖市、自治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总人口(万) |
甲 |
7.74% |
5.89% |
1.58% |
1815 |
乙 |
11.59% |
6.27% |
5.3% |
9392 |
丙 |
17.4% |
5.7% |
11.7% |
281 |
8.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带 B.乙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
C.丙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带 D.甲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
9.下列关于甲地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较高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 D.人口死亡率相对较高
(2011广州市调研)下图是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地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指标值大小),回答10~11题。
10.该指标最可能是( )
A.人口数量 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 D.年降水量
11.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矿产资源储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D.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12.(2011宁波市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材料2:我国未来五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图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型,我国人口今后将维持 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 、 、 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3)材料4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后果。
13.(2011东莞期中联考)阅读下列有关青藏地区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材料三:青藏高原与全国及一些国家人口素质对比(见下图)
材料四: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
1990 年 |
2000 年 |
2010 年 |
2020 年 |
人口数量(万人) |
911.3 |
1065.68 |
1260 |
1490 |
人均森林面积 (hm2) |
1.35 |
1.16 |
0.98 |
0.83 |
人均草地面积 (hm2) |
15.36 |
13.14 |
11.11 |
9.40 |
人均耕地面积 (hm2) |
0.12 |
0.10 |
0.09 |
0.07 |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 kW) |
32.90 |
28.13 |
23.80 |
20.12 |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
201.69 |
172.47 |
145.87 |
123.36 |
(1)青藏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地带性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高原城镇和旱地分布的共同点是沿 分布。从材料二看出,高原小麦最终干物质累积产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其原因除太阳辐射_____,昼夜温差大外,更主要的是生长期______。
(3)青藏高原有丰富的 、 、 等可再生能源。
(4)分析材料三、四,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
(5)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1.D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迁移年龄在逐渐增大;在2000年、2005年劳动力以30~39岁为主;随着年龄段增大,人口迁移率增长速度先增大后减慢。
2.C 农村劳动力年龄呈现逐渐增大,说明年青劳动力迁移比重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3.A 4.B 5.C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①代表人口向美国迁入;②代表人口从美国迁出;③代表东北部人口向南部迁移;④代表南部人口向东北部迁移。第3题,由于南部向东北部迁移是为了寻求工作,由国外向美国迁移是了为提高经济收入。第4题,人口机械增长主要是由于迁入美国的人口远大于迁出的人口造成的。第5题,东北部的老年人口向南部迁移,从而使南部人口老龄化加快。
6.B 深圳市是由于特区开发而导致人口大量迁入而形成的。
7.D 迁入该地人口是为了寻求工作,主要是以青年为主,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所以死亡率较低。
8.D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甲地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较低,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低-低-低”人口模式;丙地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属于“高-低-高”模式。
9.A 甲地位于东部地区,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相对发达,但不属于人口问题。
10.A 东部地区省区人口数量较多,面积相对较大;而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面积相对较小。
11.A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条件相对较好,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
12.(1)现代 增长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 (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3)偏高并持续升高。 造成后果: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危及社会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13.(1)垂直 海拔 (2)河谷 强(大) 长 (3)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4)下降 人口增幅大,加剧对资源环境压力;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减量或资源环境破坏;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资源意识和利用技术有待提高。
(5)实行适当人口控制政策;加快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合理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调整种植业,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培育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充分利用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优势能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本文标题:人文地理试题-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模拟试题解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102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