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答题的基本对策
1.细阅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审题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在试题命制中常巧设关键词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抓住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并进二步与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相联系(结合、重组、转换或迁移),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了对考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学习能力的考查。
在审题时,可依据“找出关键词语一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一找准试题设问与材料的关系及与所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样,通过阅读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2.联系教材实际,探索解决对策
在掌握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解答问题。要积极运甩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完整地理知识结构;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等知识。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
虽然分析题提供的材料多是联系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情景,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因此,在细读材料的基础上,建立教材与试题材料的联系,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材料,进行横向延伸与纵向的深人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解析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试题的“设问",以设问为线索,联系原理、规律,联系教材和社会生活中的“案例",发现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编制简易提纲,科学组织答案
高考命题是很难碰上原题的,所以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编制自己明了的简易提纲,这样在答题时就不会出现错误,也保证了试卷的整洁和规范。答题中注意分出层次,条理化的答题方式便于阅卷者批阅。
例如,水文特征一般要答出:①流量大小;②水位变化(汛期有无和长短);③结冰期有无和长短;④含沙量大小;⑤落差大小与水能蕴藏。资源问题二般要答出:①产生原因(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均;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利甩率低;浪费破坏严重、污染、贫困问题等);②解决办法(先节流再开源、控制人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回答简明扼要,答题规范专业
整体而言,要求做到“四化",即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结构层次化、表述规范化。组织解答时要在设问的引导下,认真理清思路,将思维的结果整理归纳,条理清楚地解答,做到答案科学、完整、周密。答题时务必要按照问题的逻辑,层次分明地回答,尽可能使用地理原理、规律中的科学术语;使回答简明扼要,并且规范,提高得分率。如“荒漠化”不要写成“沙漠化”。“台风”不能写成“飓风”、“正午太阳高度”不能写成“太阳高度”等。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杜绝错别字。这些看是小事,很多时候却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得高分,因为“小节决定成败,规范决定分数”。
本文标题:地理综合题答题问题剖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fangfa/1343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fangfa/1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