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我国人口现状(2)

我国人口现状(2)

时间:2014-10-22 10:5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5、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但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20世纪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8.2‰、1981年的20.9‰,达到1987年23.3‰的峰值。1981—1990年净增1.43亿,平均年增长人口1584万,1990年总人口达到11.43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6、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8年降至12.1‰,13年下降了7.6个千分点,并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上。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情况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一个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发展到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过渡型,然后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型转化的过程。

1、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六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中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许多恶性传染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同时,社会的安定也给生育提供了较好的环境,除三年自然灾害外,人口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了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转变——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进入了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横跨了建国以来人口增长的前三个阶段、两次生育高峰期。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出生率开始不断下降,死亡率继续稳定下降,人口再生产类型又出现了新的转变。这一阶段,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由1971年的7.3‰逐步降低到1977年的6.9‰以后,死亡率一直保持在7‰以下的水平。人口出生率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下降到20‰左右,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生率继续降低,到2008年已降到12.1‰。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就开始了向现代型的转变。到目前为至,中国人口已完成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第二次重大转变,进入到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2、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建国以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重大转变,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发生的。特别是由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并非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转变,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本文标题:我国人口现状(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607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6072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人口现状(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人口现状(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