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按实验的时间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
1.4.1 课内实验
课内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即时演示。通常是比较小型的实验,能够直观形象地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如在讲“褶皱”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多个彩色的海绵(代表不同年代的岩层),在课上运用语言描述的同时配以海绵演示,并且也可以指导学生用书或纸自己折成褶皱的形状。
1.4.2 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及老师的提示进行一些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研究含有有机磷的洗衣粉对水体的污染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即通过再含磷洗衣粉溶液、无磷洗衣粉溶液、清水中分别浸泡黄豆,观察黄豆发芽的生长过程,来判断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5 按学习的知识的类型分为地理感知性实验和地理验证性实验
1.5.1 地理感知性实验
地理感知性实验是指安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前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通过事先布置任务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通过在生活中寻找方法,进行实验,来验证教师所给出的结论,以提高教学或学习的效率。如“近地面旋转气流辐合或辐散后,气压中心垂直方向的气流将如何运动?”这一内容可通过实验完成。在大塑料广口瓶中倒入3/4的水,加入一滴洗洁精和一个石子,盖紧瓶盖,绕圈转动瓶子,直到里面的水也转动起来。结果显示泡沫随着旋转的水向上运动,石子也被夹带一起向上运移。通过实验,学生感受到了气流的辐合或辐散方向等现象,等到教师讲授气旋与反气旋时,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了。
1.5.2 地理验证性实验
地理验证性实验是指安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后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原理的正确性。该方法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如在对处以学生直接讲授“大气受热会抬升,受冷会下沉”这一气象原理时,学生往往仅停留在对结论的机械记忆上,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一个验证性实验来直接感受到该结论的正确性。
本文标题:地理实验法的基本类型(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5304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5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