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在谈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时,已开始注意到气候的作用了。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讲,形成本地区气候的诸因子在短时间内变化又是很微小的,常常引不起人们的注意,或者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若从长时间和比较大的范围来分析不同地方的气候变化时,却又往往使人们对气候的变化感到惊讶。一个地方的气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它与其它地方不同?今后将怎样变化?这些问题无不涉及到气候的形成因子。
一般认为某一地方的气候形成是与五大因子有密切关系的。这些因子在短时期内的变化微小,使气候也较稳定;对于不同地区而言,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不同,受海陆影响的程度和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不同,因而,各地的气候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阐述气候的形成就必须分析各个形成因子的作用,并综合考虑诸因子对某地气候的影响。
辐射的作用海陆表面的热能主要来自太阳,太阳辐射能是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的原动力。各地气候差异的基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各地全年所得太阳辐射因纬度而异即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各地所得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也因纬度而不同,即随纬度的增高季节变化加大。由此可看出都表现在纬度的差异上。
如果把地面和上面的空气柱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收入的辐射(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和支出辐射(返回宇宙间的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的差额,就是地一气系统的辐射平衡。辐射差额赤道最大,向高纬度逐渐变小由赤道到纬度30°地区为正值,在30°以北变为负值。它的绝对值向高纬度增加而到极地为最大。由此可见,热带和副热带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而温度和寒带则支出大于收入,因此必然会发生热量由赤道向两极输送的情况。
我们分析一下纬度所引起的辐射因子的最简单的情况,也就是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情况,即天文辐射。因为大气上界排除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那么,太阳光热的分布,只受日地距离、日照时数和太阳高度(即太阳入射角)三个因素的影响,尽管这是一种纯理论研究的理想情况,但它与今天地表面的实际辐射情况大体相似,而且,它是实际辐射情况的基础,是今天世界辐射分布和气候状况的基本轮廓。因此,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表13-1 水平面上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日)
纬度日总量日期 |
90°N |
70°N |
50°N |
30°N |
10°N |
0°N |
10°S |
30°S |
50°S |
70°S |
90°S |
春分 |
0 |
316 |
593 |
799 |
909 |
923 |
909 |
799 |
593 |
316 |
0 |
夏至 |
1110 |
1043 |
1020 |
1005 |
900 |
814 |
708 |
450 |
170 |
0 |
0 |
秋分 |
0 |
312 |
312 |
789 |
898 |
912 |
898 |
789 |
596 |
312 |
0 |
冬至 |
0 |
0 |
181 |
480 |
756 |
869 |
962 |
1073 |
1089 |
11145 |
1195 |
本文标题:气候的形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513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5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