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保安族详细资料(3)

保安族详细资料(3)

时间:2013-01-30 17:0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保安族以经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和副业。他们的农业生产在东迁以前已见诸记载,至清雍正初年,保安、撒拉地区,凡有成熟之地,久为恒产。东迁后学习汉、回等族生产技术,耕作采用豆、麦倒茬轮歇制,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等,开始大量种植小麦。保安族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青稞、胡麦、豆类、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大麻、花椒。蔬菜品种主要有白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果树品种亦繁多,有桃树、梨树、核桃树、苹果树等。保安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业是打刀,被称为“保安刀”,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安刀的生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把,多用黄铜或红铜、牛骨垒叠而成,图案清雅美丽,享有“十样景”的赞词,誉满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

    风俗习惯

    保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青海同仁居住时,保安族就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对保安族人民的精神领域,而且对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特别是对保安族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保安族信仰的伊斯兰教,主要包括老教和新教两个教派,属于嘎底林耶派和伊合瓦尼派。各派在教律上基本一致。大约在清代早期,伊斯兰教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中出现了“门宦”。在保安族地区主要形成了崖头门宦和高赵家门宦两个门宦,都属于嘎底林耶教派。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保安族穆斯林同样也在清真寺举行礼拜、讲经宣教和从事宗教经堂教育、培养教职人员、举行宗教活动等。保安族清真寺多为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内设大殿、宣礼塔、沐浴室、教长室、经房及满拉房。积石山县内凡有穆斯林聚居的自然村都建有清真寺,保安族聚居的保安三庄都有自己本村的清真寺(梅坡寺、大墩寺和甘河滩寺)。保安族不分教派、不分门宦、不分民族都在同一个清真寺里做礼拜,这是保安族宗教信仰的一个显著特点。

    保安族的生活习俗一方面受伊斯兰教信仰的约束,一方面由于长期与汉、回、蒙古、藏、土等民族交往,不同程度地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民族文化。

    保安族起先与蒙古族相邻而居,服饰与蒙古族相似。在青海同仁居住的后期(元朝后期),受藏、土族的影响,服饰有所变化:男女在春、夏、秋三季穿长衫、戴礼帽,有的男子还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脚穿绣花鞋,服饰色彩比较鲜艳。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族迁徙到今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地区后,与回族、东乡族、汉族密切往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保安族服饰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平时男女喜欢戴白色或青色的无沿帽,穿白布衫,套青布坎肩。逢节庆时,男子一般头戴礼帽,身着黑色条绒长袍,这种长袍比藏族穿的长袍稍短,饰有不同宽度和色彩的“加边”,外束腰带,系腰刀,足穿高筒靴。女子则穿过膝的长袍,外套深色的坎肩,饰有花边。

    如今,保安族男子平时戴白色号帽(用白布或黑布做的一种圆顶布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军便服或夹克。女子喜穿色彩艳丽的右衽上衣、长裤,外套坎肩,并嵌有花边;一般戴盖头,通常少女戴绿色的,婚后戴黑色的,老年戴白色的。

    保安族日常饮食多以小麦、青稞、玉米、豆子等加工制成的面食为主。保安族的肉食品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马、驴、骡等和其它凶猛禽兽的肉,忌食一切自死动物的肉和血,而且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喜欢炖食,如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块,加胡萝卜、土豆、粉条,用牛羊肉汤烩成)等,以全羊席最为知名。以前蔬菜较少,现在也品种齐全,花样繁多。保安族喜欢饮茶,新中国成立前多喝茯茶和盖碗茶,新中国成立后一般多喝云南的春尖茶,来客人用“三香茶”(在盖碗茶内放有茶叶、冰糖、桂圆、红枣、葡萄干、杏仁干等)招待。保安族忌饮酒、吸烟。
  本文标题:保安族详细资料(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430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4302.html

顶一下
(3)
37.5%
踩一下
(5)
62.5%
-------
地理备课资料:保安族详细资料(1)
欢迎你对保安族详细资料(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保安族详细资料(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