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地区的邮电通讯有了飞跃发展。现在,实现了网络通讯,几乎村村通了程控电话,与国内外的联系带来极大便利。邮路遍及各乡村,对推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49年,水族只有电话10门,交换机一部,电报机一台的局面早已成为史话。
水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紧紧围绕当地“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进行深度开发,主要围绕解决好“三农”问题做文章。
水族人民有保护家乡自然环境的良好传统。令人自豪的是,贵州省唯一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的荔波,就在水族地区。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建立的1957年之前,荔波县是水族聚居区。贵州省有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4个在水族地区:东面有三都县的瑶人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南面有荔波县樟江风景名胜区和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西面有独山县翁台水族乡、甲定水族乡境内的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改革开放之后,各级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水族地区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5~60%。在水族地区的三都瑶人山、独山紫林山等国家级公园中,森林覆盖率达到90~92%。都柳江沿岸,山峦重叠,植被完好,三都县拉览林场成为国内速生林木的重要基地。荔波县是全国造林“百佳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尤其造就了龙江上游的樟江两岸喀斯特山地植被保护的胜迹,使之成为饮誉世界的地球腰带上的蓝宝石之称。“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之所以成功,就得益于林业传统保护观念和现代保护意识的完美结合。自然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成为水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珍贵资源。
水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逐步的开发。三都、荔波、独山、都匀榕江等县的旅游,依托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的荔波为龙头,将荔波县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樟江风景区,三都县及榕江县都柳江沿岸风光、瑶人山国家级公园,独山县紫林山国家级公园,都匀市套头地区都柳江源头风光等逐步连片开发。龙江、都柳江两岸的各县市在抓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又结合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故居、红七军革命旧址等的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农业是水族地区的龙头产业。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还不断加大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50余座中小型水库,其中聚居区的三都县24座、荔波县17座,为防洪涝和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改革开放之后,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经营。1979年,推行定产到组。1981年,水族地区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后,乡村两级对村民小组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领导,由行政性管理转变为指导性管理。农村剩余劳力逐步得到转移,生产结构逐渐得到调整,大大的推动水族地区经济的发展。2005年,国家彻底免除农业税收,水族地区政府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落实和兑现种粮补贴、农机购机补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社会面貌出现较大的改观。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以2006年为例,水族聚居的三都县为8.44亿元,原水族聚居的荔波县为7.68亿元,几乎是2002年的两倍。在国家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相结合,水族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尤其是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得到解放,不少到城市打工,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开拓了眼界,不少打工者回乡后成为创业的能手,成为带动乡邻致富的带头人。
水族地区自治政府十分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认识到自然资源保护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是当地相得益彰的发展项目,尤其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书”是水族传承数千年的珍贵文化遗产,经过积极组织申报,2002年,水书获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国务院批准“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水族卯节”“都匀水族婚俗”获贵州省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水族地区有关部门在征集1.8万余册水书抄本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抓好水书文化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出版工作,并积极抓好“水书” 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
改革开发之后,水族地区的城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的三都县城,1957年成立时只有五百多户人家、人口不足三千的半商半农小镇。房屋矮小,草房过半,街道狭窄,路面泥泞,交通闭塞。现在,城区扩展近五倍,高楼林立,街道宽大整洁。沿江大道、沿江护堤、河滨东路的亭、轩以及河堤青石栏杆长廊成为修憩的美好去处。原来,被都柳江分割的三都县城,现在修起了四座大桥,天堑变通途。另外,建成了宽阔的都柳江面赛艇水域。还建成了西部地区唯一县级赛马城。荔波县在1957年之前是水族的聚居区。而今的荔波县城由原来不足一平方公里扩展传到2.5平方公里,城区道路延伸5公里。为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加大樟江沿岸治理美化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成近30家星级宾馆,建成集旅游购物、文化展演、休闲娱乐、住宿观光为一体的“樟江部落”,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功能最齐全的民族旅游文化城。
都柳江畔的三都县城与龙江上游玲珑的荔波县城与交相辉映,成为新时期水族地区城镇的新形象。交通干道的乡镇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
为帮助水族地区尽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自1995年以来,深圳市帮助水族地区建设希望学校30余所,解决了13000多名中小学生入学难问题,并帮助建设医院、街道等,投入资金达8000余万元,其中半数为无偿援助。
本文标题:水族详细资料(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42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