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帝国统治者为了建立他们梦寐以求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南下太平洋是其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是,美国成为他们实现这一梦想的一大障碍。
1941年初,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对南下太平洋进行了初步的谋划,选择攻击美国海军主力舰队为突破口,以此实现日本帝国的“大东亚”美梦。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中心瓦胡岛的南端,周围水域1O平方公里。港的中央有个福特岛,是美国海军的航空站。珍珠港是当时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驻扎地。“一旦开战,抢先给珍珠港当头一捧,使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不能动弹,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日本人就是这样谋划的。珍珠港成为日本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聚焦之地。
1941年9月,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迅速地在秘密中具体化。山本五十六制定了代号为“Z’的偷袭计划。
在确定了作战舰队的组合和舰载机参战数量之后,以天气为主的一些因素成为偷袭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为了保证偷袭成功,日本人在行动之前进行了充分而又缜密的研究。他们首先分析的问题是在攻击之前的行动中是否能够逃避美国的警戒网,这对于确保偷袭成功至关重要。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日本人选择了水文气象环境条件复杂的北航线。因为北航线位于高空西风急流之下,气旋活动频繁,航线上经常是狂风怒涛。在这样的航线上商船航行少,美军侦察机也不大可能在这样的洋面上空巡逻,被发现的几率就会很小。
另外,为了保密,航行中的突击舰队严禁无线电通讯,同时在濑户内海的综合舰队主力部队以及九州方面的基地航空部队,故意进行假通讯,伪装舰队仍在九州地区继续进行训练,欺骗美军。甚至在偷袭珍珠港前夕,美国海军部的情报人员还就日本海军主要舰只的位置起草了最新报告,说日本绝大部分军舰都在国内港口。
第二个问题是军舰从日本到珍珠港在海上航行需12天,由于选择了北航线;在途中的补给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若途中风平浪静,则舰艇加油补给顺利;若狂风大浪,则补给困难重重。为此,日本海军的联络军官于1941年的秋天就频繁地到日本中央气象台预报科,反复了解在千岛群岛东部洋面上出现好天气的时段。日本中央气象台分析,预计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北航线上不像往年那样不平静。于是,日本海军突击舰队于11月22日秘密集结于千岛群岛择促岛的单冠湾。
11月26日清晨,南云中将按预定计划率领庞大的突击舰队,在密云低垂的集结地拔锚起航,取北航线,以壮观的轮形队伍,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地向远在3600海里的珍珠港扑去。
12月 8日拂晓,在海上航行了12天的突击舰队到达了珍珠港以北23O海里的预定出击点。这时,日本舰队的行动仍然没有被美方警戒网所发现。
此时的珍珠港仍像往常一样,一派和平的景象。港内停泊着美国太平洋舰队的8艘战列舰和几十艘其它舰只,岛上停着387架飞机。官兵们准备安安静静地享受愉快的星期天。
在攻击之前,日军侦察机提前30分钟起飞,在空中侦察珍珠港附近的情况,不时地向指挥部发回包括风向、风速、云及能见度等气象因素在内的情报。
在日本旗舰甲板上,空袭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率领全体攻击队员列队待发。6时整,随着一声令下,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渊田美津雄第一个驾机起飞,接着是第二架、第三架……
7点40分,机群飞临瓦胡岛北部上空。此时能见度转好,日军飞行员从散裂的云块中可以看到珍珠港的全景,可以看到静静地停泊在港内的8O余艘舰艇。
7点5O分,渊田美津雄下达了攻击令,同机的水木兵曹在发报机的电键上反复拍发一个简单的攻击密令:“托、托、托……”
日军35O架飞机分成两批攻击,前后仅2个小肘,共投鱼雷5O枚、炸弹556枚,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
攻击完毕,水木兵曾按着电键,向日军大本营连续拍发偷袭成功的暗码“虎、虎、虎”。
事后,据美国人报道,日本人在偷袭珍珠港时有效地利用了锋面天气。日本人从冷锋后面进来,不易被察觉。空袭时,珍珠港上空的天气为多云。有一个美国海军军官在记事本上记述那天早上的情况时写道:“头顶上正好有足够的碎云,保护日本人,而引起我们高射炮火的混乱。日本人有一个卓越的气象局,并完善地利用了它。”
本文标题:偷袭珍珠港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12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