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 (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 (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 (城市群,强调结构性,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 (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网络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本质载体。
今后中国必须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
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7、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文明典范。
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
一个充分密集的磁盘,从高达100米的高空摔下时,它破裂后的大大小小碎片,构成了疏密不等的空间,以此比喻将单极城市“松绑”成组团式城市群,根本原因是以其“表面能”的增大克服了过分密集所带来的“城市病”。从一个局部来看,它的确扩大了对于土地的占用,但如果它的经济贡献率和城乡一体化的程度相对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却大大节省了更多的土地,大大解消了其它地区的发展压力,大大加速了全国范围社会公平的实现,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那必然是发展战略追求的更高境界。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三大城市群、日本三大城市群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全国的经济贡献率,有着巨大差异。表明了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国家GDP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美国大纽约区的GDP,约占全美国GDP总量的24%,美国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国GDP总量的21%,美国五大湖区的GDP,占全美国GDP总量的20%。美国三大城市群的GDP总量达到6.7万亿,约占全美国GDP的67%(三分之二强)。
本文标题:我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