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也是从雷雨云里下降的。当雷雨云顶的冰雪晶体下降时,中途碰到猛烈的上升气流,把它们托上去,再进入冷湿环境,在它们外围再涂上一层冰霜。等到它们重量加大到一定程度,又下降了,在下降过程中,又遇到冷湿气层,又使它们重量加大。如再有上升气流冲上来,它们再上升,再加大。这样地一上一下,重量就加大一次。最后等到地面气流不能负担它们的重量时,终于降落着地了。因为它们体积大,虽在大热天,也不能完全融化成水。这样看来,雹的形成,必须要有猛烈的上升气流,而这也是雷雨云出现的条件。所以打雷雨的时候,也常有雹下来。
▲正月动雷,人头脆。(浙江)
阳历正月寒冷、干燥,决不可能有雷雨。如今有雷发动,表示天气相当湿热,这对于人体健康是不适宜的。同时,因为温高湿重,病菌和虫类易于繁殖,到了暑天,瘟疫毛病恐怕要流行了。
▲正月雷,年成荒;二月雷,多蛇虫;三月雷,庄稼好。(江苏常熟)
达句谚语的意思指农历正、二月出现雷雨,当年农作物会遇病虫害而成为荒年。但是在农历三月出现雷云,庄稼反而好。这是因为,农历三月正是江南地区的农作物需水时节。
▲梅里雷,低田拆舍回。(《农政全书》)
梅里的雨,是由于气旋引起的。因为当时天气情况配置适宜,雨水本来很多。如果同时还夹着雷雨,那末雨水更多,低田就根本不能住人了。
▲时里三雷,米谷成堆;时里无雷,秕谷成堆。(江苏常州)
三时在夏至之后,这是最热的天气,也是稻田区需水最切之时。这时候的雨,以雷雨为主。所以说“时里三雷,米谷成堆”。反之,如果时里没有雷,雨水太少,不免有旱魁成灾,以致“秕谷成堆”了。
▲小暑头上一声雷,四十五天倒黄梅。(江苏常州)
小暑在七月初,在长江流域黄梅天气已经过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日打雷,接着再来四十五天的黄梅天气。严格讲,以后是否连续下雨,决不可能看哪一天的天气来决定。但是,这句话也有它的部分道理。在小暑以后,长江流域梅雨将完,但若有一天开始了雷雨,表示空中有湿热空气活动着,所以雷雨可以时常在各地区发生,但不以四十五天为限。
▲雷打秋,没得收。(江苏常州)
秋收冬藏,到了秋天就不需要雷雨了。这时候如果还有雷雨,那末将可收获的谷物,势必要腐烂在田里而“没得收”了。
▲雷打惊蛰后,低田好种豆。(陕西武功)
惊蛰在阳历三月六日,在华北一带,正值雷雨初逢的时期。如果那年的雷雨来得太迟了,雨水太少,所以低田只好种豆了。
▲未到惊蛰雷先呜,必有四十五天阴。(湖北,江苏无锡)
▲雷打惊垫前,高山好种田。(同上)
▲惊蛰未到先打雷,大路未干雨就来。(浙江义乌)
惊蛰在阳历三月六日,此时江南丘陵地区即将进入春雨季节,如果出现“雷打惊蛰前”,说明那年的春雨来得早,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高山好种田”。
本文标题:关于雷电的谚语(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14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