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2)

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2)

时间:2016-10-08 08:4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决不是林业一家的事。生态改善主要靠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重点是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建设。植被应包括乔、灌、草,不同条件下由不同植被担任主角。在生态功能上,乔木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水土保持方面,有时乔木林已郁闭,但在山坡上仍会形成径流,造成土壤侵蚀;在风沙区,有时纯乔木林难以控制流沙的运动。多数情况下,在保持水土、固沙、改良土壤作用上,乔木林常常不如灌草植被和疏林灌草植被。在湿润地区,可以把森林看成水库;而在干旱地区树木就是抽水机。水分平衡是植被建设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条件,研究不同地区的最佳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是重建秀美山川,实现和谐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旱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做事就更应留有余地。以往那种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不应再重复下去。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恢复植被已成共识,然而更重要的是植被与环境的保护,保护不力,“建设”成果难免付诸东流。而保护植被又涉及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也正是现时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三农问题。单纯的大面积植被保护常不容易实施,因此,保护必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只有发展经济、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奔向富裕、保护的作用、建设的成果、水保治沙的成就才能巩固和发展。即走治沙、致绿、治穷、致富、致美的生态经济路线。但是今天发展农牧区经济决不能继续重复自古以来的靠天吃饭、靠天养富、低产低效高消耗高破坏高风险、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必须有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措施,要特别重视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科技农(牧)业,节水农(牧)业,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即走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的道路。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复杂,极其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摆在各级领导和政府,摆在科技界、文化教育界及全国各行各业面前的一场攻坚仗。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一个更为广阔的战场,是要让13亿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的一场伟大斗争。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科学技术的作用。要让每一个农牧民都认识到今天的时代是科技决定命运的时代,是知识和技术改变命运的时代,要以多种形式广泛地开展对农牧民,特别是中青年农牧民的科技培训,让每个家庭都有1~2名掌握致富技术的明白人。这才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牧区彻底产除愚昧和贫困的真正希望,也是解决好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力的保障。

  近来沙尘暴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它干扰了首都的正常生活,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首都应该是非常美好的,然而我国北方植被少、风沙大,干燥少雨的气候无法尽如人意。我们在关注首都环境的同时,也应关注常年生活在风沙第一线,年年遭受沙尘暴无情袭击而承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广大农牧民。今天,人类已无法根除沙尘暴,但是搞好生态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危害,这是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


  本文标题: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288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288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