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2)

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2)

时间:2016-10-04 19:0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但2000年6月5日美国依利诺大学研究者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文章则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题目就是“在大田条件下,Bt花粉对blackswallowtails(一种蝴蝶)无毒性”。得到相反的结果也是正常的,说明我们还需要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做更多的实验,从而对此问题加以确证。

  在我国,科学家也曾对转基因生物的影响作过研究。夏敬源等1999年在棉花学报上发表文章,对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进行监测。得到的结果是正反效果都有,在反效果方面报道有转基因抗虫棉对优势寄生性天敌有严重的危害。

  基因作物大面积的商品化的时间还是相当短。以美国为例,最早被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释放的延长成熟期的转基因番茄是1994年,至今也才6年的时间。当然政府在批准前有大田试验的安全性实验为依据,但是这样的大田试验是小面积的。不能代表大面积商品化种植的。很多生态学效应或环境风险决不是短时间内能表现出来的。

  转基因作物,我们可以将其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人工制造的品种,也可以作为外来种来看待。例如大米草作为外来种是60年代引入中国的,但对福建某些沿海滩涂作为杂草的危害是90年代,其中至少已相隔20年的时间,目前大米草的根治已成为极为困难的问题。

  因此,慎重对待转基因生物的大面积释放,加强对生物安全研究的投资,跟踪对已批准商品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监测,开展国际合作,对推动生物技术健康的发展,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都是有益的。


  本文标题: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287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287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备课资料:生物技术(2)潜在危险(1)
欢迎你对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