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现象 |
空 间 分 布 |
时 间 分 布 |
|
冬半年 |
夏半年 |
||
地球自转 |
绕地轴旋转形成赤道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少 |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多 |
地球公转 |
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太阳位于近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 |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
正午太阳高度 |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
晨昏线 |
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子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 |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 |
昼夜长短 |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是昼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
日出方位 |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 |
东北出,西北落,南北半球相同 |
东南出,西南落南北半球相同 |
等温线 |
低温低凸,高温高凸 |
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
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
气压带、风带 |
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
对流层厚度变化 |
从赤道(17、18km)向两极(8、9km)递减 |
对流减弱,厚度变小 |
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
雪线 |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
雪线下降 |
雪线上升 |
北印度洋洋流 |
以赤道为中心受季节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 |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
臭氧层空洞 |
容易在对流层较低的地区上空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 |
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
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
酸雨及大气污染 |
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欧美发达国家以硝酸型酸雨为主 |
太阳辐射弱,辐射逆温强,空气对流运动弱,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几率大 |
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污染较轻,酸雨几率小 |
航天发射基地 |
一般选择在纬度较低、开阔平坦、天气多晴的地区 |
1月温度低,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
7月温度高,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
长江口盐度 |
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 |
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大 |
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同海域盐度变小 |
我国的降水 |
东南多、西北少 |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
我国的河流 |
西北地区多内流河,东南地区多外流河 |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
内流河囚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黄、淮、海、长江等防汛形势严峻 |
我国的渔场 |
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以舟山渔场为最大 |
带鱼汛 |
墨鱼汛 |
我国的季风 |
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影响 |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
我国的农业生产 |
不同地区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一年一熟 |
气象灾害 |
我国北方多大风、干早;南方多涝灾、台风 |
寒潮、沙尘暴、干早、暴雪 |
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 |
地质灾害 |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的过渡地带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 |
较少 |
滑坡、泥石流较多 |
本文标题:地理现象时空分布规律归类小结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