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从地理与历史看中东(2)

从地理与历史看中东(2)

时间:2011-03-26 13:5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以下简要介绍大中东伊斯兰国家在中世纪形成的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伊斯兰(Islam意为顺从)于公元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西部,创始人穆罕默德获尊为先知,是穆斯林(Muslim即顺从者)社群的宗教、政治和军事领袖。他的几任继承人(Khalifa哈里发)东征西讨,扩张迅速。公元8世纪初,以大马士革为首都的倭玛亚(Umayyad)帝国的幅员西至西班牙,东达巴基斯坦。继之而起的阿巴斯(Abbasid)帝国在巴格达建立新都,继承并发展了希腊与波斯文明,于10世纪时创造了辉煌的伊斯兰文明。在这个文明里没有政教分离的概念;法律源自《古兰经》(真主的启示)与《圣训》(穆罕默德言行的汇编)。数学、天文学、医学领先于中世纪的任何其他文明;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哲学大体源自古典希腊但颇多创新,有些学派被判为异端而遭到禁止。

自9世纪起,帝国出现实质独立的地方政权。由于哈里发名义上仍是全体穆斯林的领袖,地方统治者一般不敢僭越,只自称都督(Emir);但有的则自称国王(Malik)或苏丹(Sultan),自行铸造银币,并规定臣民在周五聚礼时的祷文中加念自己的名字。伊斯兰统治者在自己的辖区内统揽军事、外交、立法、司法、贸易、教育等;他们有的严苛,有的宽厚,但都拥有绝对权力。统治者依靠军队,通过地方士绅和部族首领来维持政权,又经常把收税的权力分包给各地富豪。

伊斯兰统治者原则上依照《古兰经》和《圣训》施政,以宗教区分臣民:穆斯林是一等公民;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是二等公民,享有宗教自由和一定的自治权但要交纳人丁税;其他人称为不信者(Kufr英译Infidel)受到轻蔑。不同宗教,不同职业的人要穿戴不同的服饰。伊斯兰社会早期是由城市工商阶级构成。虽然阿拉伯帝国后来并入许多游牧部落和大量定居农民,但伊斯兰统治者向来重视商业活动。在哈里发盛世,帝国的货币统一,道路通畅。后来的地方统治者虽然经常互相征伐,对工商业依旧重视,他们会派出市场巡察员维护商业道德与秩序,兴建商旅客栈以促进贸易。统治者会定期直接倾听子民的申诉和要求,因此一些宫殿里有接见百姓的厅房。诗人在伊斯兰社会地位很崇高,统治者会经常宴请诗人,而赴宴的诗人则会绞尽脑汁用华丽的词藻颂扬真主和阿谀君王。统治者也笼络宗教学者,使他们在周五聚礼讲经(Khutbah)时拥护自己,并在必要时做出符合自己意旨的教法解释(Fatwa)。

苏非主义是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不获正统伊斯兰学者认可。苏非以祈祷、冥思、舞蹈等方法寻求与真主合一的直接体验,对不谙教义理论的信众很有吸引力。自12世纪起,正统伊斯兰与苏非主义开始相互渗透,从此在各地伊斯兰社会出现了许多苏非教团(Tariqa又译道门)。苏非教团在世袭教主(Shaykh又译谢赫)的领导下,有固定礼拜和修行的场所,也形成在社会上互助的组织,因此在政治上有相当影响力。

由于大中东与欧洲接近,伊斯兰社会接触欧洲近代文明比印度和中国要早。奥斯曼帝国在18世纪末期就已聘请法国军官开办新式军官学校,并在19世纪中叶开始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Tanzimat);埃及在19世纪初开始引进欧洲的军事和邮政制度。这些改革的本意是图强,却引起了传统派的焦虑和反对。

一百多年来,大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可分为三大类:一、愿意向西方学习,接受世俗化社会的概念,倾向民族主义的西化派,主要是军人、政客、专业人员和学生;二、希望通过伊斯兰复兴而振兴社会的“伊斯兰主义者”(Islamists):其中的激烈派敌视西方,主张清除一切违反伊斯兰教义和礼仪的外来习俗;温和派则鼓吹建立符合伊斯兰教义的现代社会;三、是教育程度不高,对西方缺乏认识,占大多数的中下阶层,他们比较容易受教士集团的影响。

经过百余年的演变,这三大类穆斯林在不同国家的比例各不相同,他们之间力量的消长,将是未来大中东各国的风向标。


  本文标题:从地理与历史看中东(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2604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2604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备课资料:地理与历史(1)看中东(1)
欢迎你对从地理与历史看中东(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从地理与历史看中东(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