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闲聊地理教学,王老师说,她教地理意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一言既出,满堂喝彩,令人击节叫好!
好一个“地理头脑”!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印度洋海啸中一个10岁的小女孩来。
这个女孩名叫缇丽。据《报刊文摘》2005年1月10日载文称,海啸当天,10岁的英国女孩缇丽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渡假。海啸到来前的十多分钟,缇丽看见海面上起了很多泡泡,随后浪就打了过来。这不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啸的最初情形吗?她还清楚地记得老师说过,从海水渐渐上涨到海啸袭来,中间有10多分钟的时间。缇丽惊恐中要求妈妈赶快离开海滩,并简单地说明了理由。在场的成年人起初对小女孩的预见都半信半疑,但缇丽坚持请求大家离开。她的警告如星火燎原般在沙滩上传开,几分钟内游客全部撤向高处。当几百名游客跑到安全地带时,身后传来巨大的海浪声,海啸真的来了。
10岁的小女孩救了几百人的命。她,靠的是“地理头脑”!
具有“地理头脑”首先要有知识。在海啸来临之前,几百名游客中不可能只有小女孩看到了海面上出现的泡泡和突然而至的浪头,但是只有小女孩把眼前的现象与海啸联系起来了。她有这个意识,有这方面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
由此想到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一方面,地理对生活有用。新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另一方面,地理学习要联系生活。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老师要尽量利用和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景,先家乡,再祖国,后世界,由近及远。“生活”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衣、食、住、行、经济、文化、旅游、休闲等各个方面,但学生不一定思考过生活当中的种种事物、现象与地理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这里,“激活”是很重要的。偏重理性的课程内容一旦激活了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即经验一旦与信息挂起勾来,相互印证,作为学习主体,就实现了一种意义的建构。这种知识是系统的、深刻的、牢固的。
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指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地理资源;逐步认识和把握地理方法论,综合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
有个地理头脑,不仅要有地理知识,还要有兴趣、有感情、有科学的态度、有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与小女孩同行的游客是幸运的,但也有惨痛的例子。有一个小村庄,每年都有数人因肝癌死去,直到有一年,一个县里下乡驻队的干部怀疑饮水污染而被化验证实后,悲剧方才结束。善于用地理头脑去看待分析周边的事物和现象,更多的是要有一种意识,有一种眼光。这就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本文标题:话说“地理头脑”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165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