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领域来的一种方法。简言之,“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因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与关注,近两年来,受到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热切关注。
叙事教育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述者和记叙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述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育叙事研究属于第一种方式。
从内容范围上看,教育叙事包括三类:学科教学类、班主任工作类、生活片段类。“学科教学类”教育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但不能写成“课堂教学实录”,必须学出自己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的教学改进策略。这一类教育叙事是教师们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类。“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即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并写出与故事相关的反思。“生活片段类”教育叙事,是指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与教育相关的故事叙述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反思。
我们认为,班主任如果坚持不懈地撰写教育叙事,把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具有反思价值的一个个故事记录下来,必将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一篇篇“故事”,看起来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珠子”,而它们一旦组成一串闪光的“珍珠链”,就能折射出自己从幼稚到成熟、从肤浅到深刻的光彩。
班主任撰写教育叙事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自我反思,提升管理水平。
许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在处理某一问题是不够艺术,留下了一些遗憾,而以后遇到同样问题是却还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处理班级工作非常巧妙,可谓是“得意之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淡忘得无影无踪,以至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就是因为平时没有把这些故事与当时自己的感受和反思及时记录下来,使得自己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跟着感觉走。我们认为,如果坚持撰写教育叙事,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因为教育叙事不仅仅把故事叙述出来,并且融进了撰写者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彼斯纳提出的教师发展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班主任在叙事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工作策略;在反思中探寻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与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自觉不自觉地增强了“自我意识”,必然会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2、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更新教育理念。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活脱脱的人。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做到全面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必定会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班级管理工作教育叙事,记录的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故事,更是学生的故事,是学生的内心世界。其中的反思,不仅仅包括班主任对自己的反思,更包括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探究与认识——即使是班主任对自己的反思也离不开对学生的认识,两者是一体的。班主任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过程,是加深对学生了解的过程。因此,如果班主任坚持撰写教育叙事,那么,必能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引发自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