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国内地理新闻
当前位置: > 地理新闻 > 国内地理新闻 > 我国三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三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时间:2015-07-04 17:2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015年7月4日(当地时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报成功,表明“土司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我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国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权威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据了解,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本次申遗的“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什么是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介绍,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承认当地统治者对地区的世袭统治的制度,有利于将中央很难派官吏直接统治的地区纳入到统治范围,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好处,“如果这些地区完全独立,就会削弱中央王朝统治。”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认为,“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为何选择土司遗产申遗?

在我国众多文化遗产中,为何选择土司遗产进行申报?

王巍认为有三点原因:土司考古已成为近年来的考古热点,多项考古发现入选考古重大论坛和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于土司遗址多数保存在地面上,如果不及时保护,随着城市发展会受到威胁;土司遗址多建在山上,不少都保有当时的土司城、防御设施,甚至还有相关墓地,具有一定可视性。

为何选择这三处遗址进行联合申报?

本次申遗的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和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是土司职级序列中不同等级的土司的治所。其中,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州永顺县灵溪河畔,经国家考古专家认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始于公元910年,止于公元1727年清“改土归流”,世袭二十七代,历时818年。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它在三处遗址中尤其彰显出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和“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的庞大气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遗址除了中央“衙署区”,其他部分并未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几乎就是原址保护。历经五六百年沧桑巨变,能有如此完好的呈现,所以弥足珍贵。

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则被称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好的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迹之一。三处遗址的组合反映了土司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共同的价值主题和聚落、建筑特点。

截至目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8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4项,自然与文化遗产4项,其中含“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跨国项目1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我国三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三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