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一轮试题
当前位置: > 地理试题 > 地理一轮试题 > 2015届与名师对话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2015届与名师对话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基本情况

资料类型:WORD 资料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游客资料 / 开放浏览 资料等级:★★★☆☆ 下载浏览: / 发布时间:2014-05-28

资料介绍

2015届与名师对话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2013.唐山质检)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
1.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解析:从图例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答案:A
2.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解析:从四个选项可知,城市化的发展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个天然物种均向北移,但甲向北移动的范围大,乙移动的范围小,其差异是由气温变化造成的。
答案:C
4.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解析:亚马孙平原地区地跨赤道两侧,它们应向南北两侧移动,故甲乙两天然物种的重叠范围不会越来越小。
答案:B
下图示意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左图)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右图),回答5~6题。
5.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
A.冀   B.鄂 
C.甘   D.吉
解析:图中年降水量变化曲线显示该流域的年降水量小于250 mm,位于干旱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四个省区,应为甘肃。
答案:C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5届与名师对话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5届与名师对话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